五一假期檔上映的電影【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今天宣布了撤檔。
引來很多已經看過的觀眾的不解:怎麽這麽好看的電影選擇撤檔呢?
甚至有已經二刷三刷的朋友,覺得非常可惜!
我也在上映當天就看了這部電影,我的評價是:這是一部新穎的喜劇懸疑電影,喜歡的觀眾會非常喜歡!
那為何會遭遇一部份的差評呢,分析一下原因有三:
原因一:挑戰觀眾的觀影習慣
回憶這些年大火的電影,我們幾乎可以看到一種共性:先在抖音上形成一定的話題討論,再延續到線下的觀影。很多觀眾選擇走進影院看一部電影之前已經在短影片平台上看過一部份內容,並參與或圍觀了網友的討論。
這種參與感,讓很多觀眾走進了影院。導演丁晟就在首映時,表達過對這種宣發方式的看法「好像是我刨的正片越多,熱度越高,想看指數越高,電影就會越好」。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部電影的短影片:「這個片子的短影片,基本上沒有正片畫面」。
其實,很多觀眾也不是很認可這種「刨正片」的行銷方式,甚至有的網友馬上可以說出一部在抖音上「已經看完」的電影。
也有觀眾認同導演說的「尊重和保護每一個進電影院的人」,認為不劇透才是最大的驚喜。
但是,挑戰大部份觀眾的觀影習慣,挑戰大家的購票習慣,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這就導致一部份觀眾,沒有在短影片網站上充分的了解電影的優勢,沒有在五一檔眾多優秀影片中選擇【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
原因二:一種很新的喜劇+犯罪懸疑電影
喜劇電影或者是犯罪懸疑電影,在這幾年票房成績不錯。但組合起來並不是市場上常見的類別片。對於喜歡這種類別的觀眾來說,參與「火鍋局」的解謎與搞笑,推理與喜劇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但對於另一部份觀眾來說,更想在五一假期選擇一部從頭笑到尾的電影,中間的犯罪與反轉需要觀眾提供很高的關註度,如果看電影過程中看手機可能就會錯過一個反轉,失去了那種全神貫註的體驗感。
這種沈浸式觀影也和現代觀眾的觀看方式不同,在短影片十分鐘解說一部電影,觀眾逐漸會失去對「講故事」的耐心,所有電影都是「小美大壯」做主角的電影解說裏,【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更像是一個加長劇情超長待機的劇本殺——既不能錯過同伴說的話,自己做出判斷的同時也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畫面細節。這對於觀眾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社交網絡上也可以看到一些已經看完的觀眾整理了一些細節、伏筆來幫助更多觀眾理解這部電影,並和已經看過的觀眾形成新一輪討論。
如果這部電影不好看,會有這麽多網友參與討論嗎?
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做一個比喻,當我們還沒見過某個人的時候在這之前聽過ta的一些傳聞,就會有先入的態度,認為對方「就是那樣的人」。但在實際相處中,卻會感受到這個人和傳聞是完全不同的。
無論是人還是電影,其實都需要多一次機會被理解,被閱讀,而對於我們自己而言這也是重新認識好電影的機會。
原因三:場景單一但劇情精彩
在電影的場景上,這部電影幾乎在兩個室內空間來講故事:一個是付主任家裏,一個是九餅的戲院後台。
對於喜歡看大場面的觀眾來說,可能這顯得有點「單一」。但在劇作上,導演設計了多重反轉,看了根本無法移開眼睛。
成龍大哥的一個構思,丁晟導演用了十年來打磨。
這也是導演為什麽那麽在意「在短影片上劇透」的原因,因為所有的反轉和劇情都是他精心設計,多年的重建與巧思,他希望把這種驚喜留給去電影院的觀眾,真正的讓觀眾感受劇作、電影的魅力。
這樣的創作者不應該被埋沒,這樣的好電影不應該被誤解,讓我們多花點時間給 用心做事的人,他們一定會給我們非常驚喜的反饋!
期待【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再次上映,擇日再聚,對酒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