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事業巔峰時期,中國著名歌唱家毛阿敏堪稱「樂壇一姐」,在華語音樂界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毛阿敏剛剛出道時便考入了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在那裏擔任獨唱演員。
1992年,毛阿敏在「八一」晚會上演唱了一首歌曲,引發全場轟動,這首歌就是【馬蘭謠】。
這首【馬蘭謠】到底描繪了怎樣的內容,為何能如此轟動?它究竟蘊含了怎樣的魅力?
這首歌的歌詞提到的正是中國的絕密軍事基地——新疆馬蘭基地,正因如此,大家對這個馬蘭基地有所了解。
這首歌贊頌的不僅是中國那個絕密的軍事基地,更是那些為祖國兩彈一星事業辛勤奉獻的科學家們。
童謠中唱的竟是中國首顆原子彈的密語
六十年前,科學家們歷經艱辛,終於在新疆羅布泊的荒漠上成功引爆了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一朵巨大的蘑菇雲隨之騰空而起,標誌著這一壯舉的完成。
「小皮球,架腳踢,馬蘭開花二十一」,這是一首那個時代人人皆知的童謠。
當時,大多數人只認為這首童謠旋律優美,並沒有仔細探究其歌詞的具體含義。
這首童謠的歌詞實際上描繪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歷程,其中「小皮球」指的是成功爆炸的那顆原子彈,因為它的外形類似球體,所以被稱為「小皮球」。
「架腳踢」指的正是位於羅布泊試驗場上的那座102米高的鐵塔,這顆原子彈正是在這座鐵塔上引爆的。
童謠中的「馬蘭開花」其實並 不是指 真正的馬蘭花,而是因為這枚原子彈在馬蘭基地爆炸,因此被稱作「馬蘭開花」。
由於這裏寸草不生,卻有一種生命力極為頑強的馬蘭花生長,因此被稱為「馬蘭基地」。此外,這裏還是中國總裝備部第二十一試驗訓練基地。
在建國初期,中國面臨著復雜而嚴峻的國際形勢。為了抵禦某些國家的武力威脅,並打破國際上大國對核武器的壟斷,中國最終決定進行「兩彈一星」的研制。
1964年,中國終於在新疆馬蘭基地成功引爆了第一顆原子彈。全世界為之震驚,而人們也為這一壯舉歡呼不已。
我們的國家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在這次原子彈爆炸之後,我們還莊嚴宣布:「中國將始終不會在任何情況下首先使用核武器」。
這枚原子彈的成功不僅象征著中國科技水平的飛躍,還大幅提升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
原子彈擁有無與倫比的威力,一旦掌握了這項研發技術,便能在國際事務中獲得一定的話語權。因此,各國都在爭先恐後地進行原子彈的研制。
由於原子彈的研制極其機密,必須在高度隱蔽的地點進行。那麽,為何中國當初選擇在這片寸草不生的荒地進行原子彈的研制和引爆呢?
為什麽選擇馬蘭?
在決定研制原子彈時,首先要做的就是選擇合適的地點,核試驗場地的選定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為了證明研制的成功,必須成功引爆原子彈。由於原子彈的強大威力,需要選擇一個廣闊且人煙稀少的地區。
在對青海西部和內蒙古西部等地區進行勘察後,有關專家建議將核試驗場地選址於甘肅敦煌。
然而,在工作人員進行實地勘測後,發現這裏不僅缺乏水源,而且松土層厚重,不適合作為核試驗場地。
因此,勘察大隊將目光轉向新疆的羅布泊。在隊員們進行實地勘測之後,最終決定將消失的古樓蘭選定為核試驗場地。
之後,勘測隊緊鑼密鼓地為科研人員挑選生活區,最終確定了烏什塔拉以南五公裏的一片鹽堿灘作為生活區。
這個地方地廣人稀,遠離城鎮,位置隱蔽,水資源充沛,並且不處於地震帶上,是理想的核試驗基地。
盡管這裏曾是一片荒無人煙的荒漠,但在規劃藍圖時,正值馬蘭花盛開的季節,這片土地因此得名「馬蘭村」。
馬蘭上空的蘑菇雲
1964年10月16日,中國成功進行了第一次原子彈試驗,在「馬蘭村」的天空中升起了一朵蘑菇雲。
那時的馬蘭基地幾乎一無所有,連一棟像樣的房子都沒有,這朵蘑菇雲因此顯得尤為珍貴。
當士兵和科研人員初到此地時,他們大多住在帳篷裏,經常遭遇強風天氣,帳篷常被吹翻,生活條件極為艱辛。
剛適應這裏的生活,卻趕上了三年自然災害,基地的糧食和水頓時變得極度匱乏。
由於正值三年自然災害,基地不得不縮減編制,一些幹部也被調離,基地的供給標準隨之降低。
盡管條件異常艱苦,這些士兵和科研人員依然堅守在此,為國家的發展不懈地努力研制原子彈。
一位老同誌曾這樣說道:「正是由於條件的艱苦和創業的艱辛,才讓人感到格外的光榮。那段時光,雖然艱苦,卻充滿了幸福與自豪。」
直到1962年,這裏的情況才有所改善,基地的建設工作也重新回到了正軌。
1960年,程開甲接到上級命令,來到此地參與原子彈的研制,從此他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秘密」工作。
當時,研制原子彈是國家最機密的任務,這片土地在地圖上根本找不到,這些科研人員也在這裏隱姓埋名,為國家的發展默默奉獻。
在錢三強的推薦下,又有三位科研人員來到此地,與程開甲共同擠在一間狹小的辦公室裏工作。
1965年時,馬蘭基地的工作人員人數逐漸增加,已超過六百人。
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終於確認了原子彈的爆炸方式。隨後,基地立即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爆炸現場。
1963年,基地確定了爆破方案,決定建造一座高度為102米的爆心鐵塔。
一年來,由於中國的機械化水平尚未達到高度,年輕的士兵們只能依靠鍬、鎬等極為簡陋的工具,逐步地建造起了這座鐵塔。
1964年10月初,為了保密,科研專家們在地下室完成了原子彈的組裝。
10月16日清晨,李覺向基地報告並請求插接雷管。在雷管安裝完成後, 方正合 上了起爆機電纜的電閘。
在原子彈爆炸之前,整個羅布泊焦急地等待著蘑菇雲的升起。終於,到了15時,第一顆原子彈在此引爆,發出震撼天地的巨響。
防化部隊的偵察兵在核爆炸發生後迅速進入爆炸區域,展開實地偵查任務,第一時間獲取了一批關鍵監測數據。
不久後,相關專家根據這些數據編寫了詳盡的書面報告,證實了剛才的蘑菇雲確實是由原子彈爆炸造成的。
全國一時間充滿了歡樂的氛圍,因為這條訊息傳開後,人們個個都洋溢著笑聲和歡快的話語。
神秘的馬蘭
然而,盡管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地方,人們在地圖上卻無法找到它的準確位置。
這片土地曾被指定為核試驗基地,因此在當時的地圖上找不到它的任何標記,仿佛它從地圖上消失了一樣。
即使到了現在,人們在地圖上仍無法找到它的位置,只能找到一個名為「馬蘭紅山軍博園」的地方。
這裏曾是眾多國防將領和科學家工作生活的地方,因此具有獨特的時代紀念意義,堪稱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寶貴軍事文化旅遊基地。
在此處,有六朵巨大的花瓣,象征著當年「兩彈一星」功臣的「馬蘭魂」,其中最高的一朵達到了27.64米。
從這個基地開始建設到原子彈爆炸,再到工作人員逐步撤離,整個過程歷時超過27年。
「64」這個數碼來源於1964年,當時第一顆原子彈在馬蘭基地成功爆炸。
這裏的展覽館將展覽內容劃分為五個部份,分別是歷史抉擇、歲月激情、親切關懷、東方巨響和不忘歷史。
在這個展覽館內,陳列著一百多件展品和兩百余張圖片資料。館內還采用聲控技術模擬了當年原子彈爆炸的情景,讓參觀者仿佛置身其中,親身感受那一刻的震撼。
1963年,一對夫妻分別接到上級的指示來到這裏。由於這項工作極其特殊,不能透露給任何人,因此他們彼此並不知曉對方也在此地。
然而,在前往馬蘭基地的途中,他們在一棵老榆樹下不期而遇,才得知彼此肩負著相同的使命。
聽到這個故事後,張愛萍將他們相遇時所見的那棵古老的榆樹命名為了「夫妻樹」。
為了防止敵人破壞,當時馬蘭人親手挖出了三條防空洞,用作休息室、警衛室和首長室等用途。
正如【馬蘭謠】中所唱的那樣,「青春無悔生命無怨」,他們將最寶貴的年華,甚至一生,都獻給了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