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小提琴曲中的天花板,卡瓦科斯中國首演巴哈「小無」全集

2024-06-01娛樂
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及組曲】素有「小提琴聖經」之稱,是全面考驗小提琴家演奏技巧和音樂素養的試金石,演奏難度堪稱小提琴曲中的天花板。
5月30日-31日在上海音樂廳,57歲的希臘小提琴家卡瓦科斯開足馬力,連續兩晚獻演這套全集。這也是他在中國首演巴哈「小無」全集。
卡瓦科斯在采訪現場
巴哈的忠粉
巴哈「小無」包括六首奏鳴曲與組曲,作曲家在其中設計了小提琴表達所能用到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幾乎不可能演奏的對位技巧,從腦力到體力都對演奏家形成巨大挑戰。
灌錄巴哈「小無」幾乎成了小提琴大師們的標配,謝霖、米爾斯坦、格魯米歐等大師都錄過這部巨作,像大山一樣矗立在音樂史上。
17歲前,卡瓦科斯陸續演完了6首作品。有一次參賽,他從傳奇小提琴家謝霖的手中接過一座巴哈獎,從此開始在音樂會上演出這套組曲。
「琴童從小就要學巴哈的作品,但很多時候是作為日常練習來學習。」卡瓦科斯並不喜歡這種基於基礎練習而生發出來的演奏方式,他感覺自己遇到了一堵墻,停了下來,一停就是十多年。在此期間,他一直在學習和思考:如何才能把巴哈作品拉得不像是練習,而是真正在演奏音樂。
巴哈在1720年左右寫作巴哈「小無」,卡瓦科斯的小提琴制於1734年,二者在年代上很接近。後來,他又買到了一根珍貴的巴洛克弓,「巴洛克弓和現代弓有著巨大差異,更短、更輕,弓的弧度也不一樣,你絕不能用現在的方式去演奏。」卡瓦科斯從演奏上做出轉變,也對這套經典作品有了新的發現。
年輕時的卡瓦科斯是國際音樂賽事的常客,21歲時已經手握西貝流士、帕格尼尼、瑙姆堡三項大賽的冠軍。那時候,巴哈作品是賽場上繞不過去的,然而在近期的伊莉莎伯女王國際音樂比賽上,他發現,巴哈的作品竟然缺席了。
「他們覺得巴哈不重要了,很可怕,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從貝多芬、門德爾松、舒曼、布拉姆斯到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蕭斯達高維契……歷史上,99%的作曲家,都必須從學習巴哈作品開始作曲之路。」卡瓦科斯不無遺憾地說。
卡瓦科斯在大師課
中國的常客
卡瓦科斯與上海音樂廳的緣分可以追溯到10年前。2014年3月,這位樂迷望眼欲穿的小提琴家,首次來訪上海,帶來中國的首場獨奏音樂會。
第三次來,上海音樂廳抓住難得的機會,邀請他來「約課大師」,免費為兩名小提琴學員上課。15歲的章奧哲帶來帕格尼尼【鐘】,23歲的崔帛獻上維尼亞夫斯基【浮士德幻想曲】,卡瓦科斯一對一耐心指導、不吝鼓勵,甚至忘我到「拖堂」,長達兩小時的大師課幹貨滿滿。
十年來,卡瓦科斯陸續去了中國幾個城市,發現很多新建的音樂廳,為了獲得最佳聆聽體驗,從用材到音響竭盡所能,「很感動,這也是我為什麽喜歡來中國演出。」他發現,中國樂團、中國觀眾的水平都有了巨大提升,「觀眾更安靜、更懂得欣賞,舞台上的我更放松、更心無旁騖。他們也非常熱情,從不吝嗇表達自己的愛。」
卡瓦科斯與中國鋼琴家王羽佳也有著密切聯系。從韋爾比耶音樂節到合錄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再到世界巡演,相差20歲的兩人合作多次,王羽佳更將卡瓦科斯視為最能激發自己靈感的人。
同時,他還醉心於鋼琴三重奏,與大提琴家馬友友、鋼琴家艾克斯組成了固定的三重奏組。「王羽佳和馬友友,都很有個性、有魅力,我們之間有著迷人的化學反應。」目前,卡瓦科斯正和馬友友合作一個巨大工程,將貝多芬的交響曲改成鋼琴三重奏,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已經完成改編和錄音,第三也在進行中。創意來自馬友友,疫情期間,大樂隊沒辦法上台演出,他們決定以一種新鮮的方式來演繹這些耳熟能詳的交響曲。
拉琴之余的卡瓦科斯也是個多面手,對指揮展現出濃厚的興趣。
「演奏時,小提琴與我同在。指揮時,樂隊是我的樂器,沒辦法手握,必須從精神上調動樂手去發出集體的聲響。雖然角度不同,但最終驅動我的仍然是音樂,方向是一致的。」
一開始,卡瓦科斯只是想拓展自己音樂上的弧光,結果挺順利的,指揮之路就這樣走了下來。如今,他在拉琴和指揮上齊頭並進,互相促進,互相啟發。
2014年3月,卡瓦科斯首秀上海音樂廳
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 實習生 劉雨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