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本應是個歡樂的地方,可那英卻在這裏碰了個大釘子。 她最近在澳門舉辦的演唱會上遇到了尷尬的冷場,觀眾們像木頭人一樣坐著,連個掌聲都吝嗇。 這下可把那英給整不會了, 台上台下的氣氛頓時變得比冰箱裏還冷。
從天後到"冷場王",那英的舞台魅力哪去了?
那英可不是什麽無名小卒,她可是咱們華語樂壇的頂流天後啊!想當年,她那嘹亮的嗓音一出,台下的粉絲們就跟打了雞血似的嗨起來。可這次在澳門,觀眾們卻像是集體失聲了一樣,連個眼神交流都懶得給。
這場演唱會開始還算正常,那英一如既往地以她標誌性的豪邁嗓音唱起了開場曲。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漸漸察覺到氣氛不對勁。台下的觀眾們個個面無表情,連個應和都沒有,仿佛來的不是演唱會,而是什麽葬禮現場。
那英心裏肯定是一萬個不爽,但作為專業歌手,她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唱。 她試圖用各種方式調動氣氛,甚至直接喊話:"大家都不熱情啊?怎麽都不張嘴一起唱。"可惜,觀眾們依舊冷若冰霜,連個眼皮都懶得擡一下。
這下可把那英給整不會了。她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眼神中流露出一絲無奈和失落。 現場的氣氛越來越尷尬,連工作人員都看不下去了,趕緊出來打圓場,向觀眾鞠躬致歉。但這招也不管用,觀眾們還是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
觀眾太冷漠還是歌手太任性?網友吵翻了天
這事一出,網上立馬炸開了鍋。有人站在那英這邊,說觀眾太不給面子了,花錢買票來看演唱會,起碼也該給點反應吧? 還有人覺得那英太嬌氣,不就是觀眾沒反應嗎,有必要搞得這麽drama嗎?
有個自稱在現場的網友爆料說:"那英一上台就擺架子,連個'你們好'都沒說,直接就開唱了。觀眾能有熱情才怪呢!"這話一出,又引發了新一輪的爭論。有人說這是歌手的個人風格,沒必要太在意這些細節;也有人認為,既然是演唱會,那就應該照顧觀眾感受,互動一下又不會少塊肉。
還有人把矛頭指向了演唱會的組織方,說票價太貴,觀眾expectations太高,結果現場表演不盡如人意,觀眾自然就提不起勁了。甚至有人懷疑是不是有黃牛黨在搞鬼,故意制造冷場來抹黑那英。
從天後到"過氣",那英的音樂之路還能走多遠?
說實話,那英這些年確實有點江河日下的感覺。 曾經的她可是華語樂壇的頂流,【征服】、【默】這些歌紅遍大江南北。可現在呢?新歌沒啥水花,綜藝節目上的表現也時常被吐槽。
有媒體分析說,那英現在的處境,其實反映了整個流行音樂行業的變遷。 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聽那些網絡歌手、說唱歌手的作品,傳統的流行歌手確實有點跟不上時代的節奏了。
那英自己在一次采訪中也承認:"現在買我演唱會門票的人確實少了,很多以前的粉絲現在也不怎麽支持我了。"這話聽著還挺紮心的,但也反映出她對現狀的認知。
演唱會"翻車",是個例還是常態?
其實,那英這次在澳門遇冷並不是孤例。 最近幾年,不少老牌歌手的演唱會都出現過類似的尷尬場面。有的是因為票價太高,觀眾覺得不值;有的是因為現場表演質素不佳,讓粉絲失望; 還有的純粹是因為歌手本身的市場號召力下降了。
去年,就有一位知名歌手在某城市的演唱會上遇到了類似的情況。現場觀眾寥寥無幾,氣氛冷清得像是在開追悼會。歌手不得不提前結束演出,還在社交媒體上發文道歉。
相比之下,那英這次的遭遇似乎還不是最糟的。至少現場座無虛席,只是觀眾反應冷淡而已。 但這無疑給那英敲響了警鐘,提醒她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音樂事業該何去何從。
觀眾愛看的究竟是什麽?
說到底,觀眾花錢買票來看演唱會,圖的是什麽? 不就是圖個樂呵嗎? 可現在的問題是,那英給不了觀眾想要的樂子了。
有專家分析說,現在的觀眾越來越挑剔了。光是站在台上唱幾首歌可不夠,他們要的是全方位的視聽盛宴。舞台效果要炫酷,歌手要會和粉絲互動,最好還能即興來幾段,讓人感覺物超所值。
而且,現在的年輕人獲取音樂的渠道太多了。想聽歌隨時隨地開啟手機就行,何必花大價錢去看現場?除非你能給他們帶來與眾不同的體驗,否則人家憑啥買賬?
那英這次在澳門的遭遇,說白了就是沒滿足觀眾的期待。 觀眾們可能覺得,就這?我花這麽多錢就看這個?那我還不如在家聽錄音呢!
這事兒給其他歌手們也敲響了警鐘。在這個娛樂方式多元化的時代,想要在舞台上站穩腳跟,光靠過去的名氣可不行。得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留住觀眾的心。
那英這次栽了跟頭,不知道她會不會從中吸取教訓,在未來的演出中有所改進。 反正我是覺得,她要是不改變點什麽,以後的路怕是會越走越窄啊。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
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絡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
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註: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將深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