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節重點是給石夫【第二新疆組曲】的教學給出些引導,還對這作品的教學價值做了剖析。教學引導會從作品背景的引入、帶著分析作品、提高演奏技術、依照學生發展規律、培育藝術想象這五個方面來講;教學價值主要是從增強演奏技巧和傳承中國民族音樂文化這兩點來分析。
【第二新疆組曲】的教學指南
當下,咱們國家鋼琴教學存在一些狀況,像有的鋼琴教師對學生培養的認識比較片面,只盯著培養學生的演奏水平,卻不重視鋼琴史、音樂史這類理論課程;另外有些鋼琴教師光強調培養學生的理論水平,實際演奏技術的提升又不夠,這兩種情況都會讓學生鋼琴學習「偏科」,也給咱們國家鋼琴事業的發展造成阻礙。本小節會針對這部作品給出教學指導,期望能給演奏者帶來學習的方向。
課程開頭 知曉作品的背景情況
大多數學生對鋼琴演奏的了解就只限於識譜、技術練習這些,不會主動深入去理解作品,老是一味模仿別人的演奏風格。學生靠模仿彈出來的作品,根本沒給作品加入靈魂,就跟沒魂兒似的。有這種情況在,就算演奏技能完美,也很難真正把作曲家創作時的真情實感表現出來,這算不上真正的藝術。要想把作品演繹準確,得幫學生知道作曲家本來的創作想法,還得結合作曲家所在的時代背景,把這些準備做好,作品才能被正確展現出來。
教【第二新疆組曲】的時候,老師可以先布置個作業,讓學生課後查查這部作品作曲家的介紹、作品創作的特點(像十二木卡姆、波斯——阿拉伯音樂體系,還有鷹笛、手鼓、庫姆孜琴這些相關的素材),還有作品創作的背景。上課的時候,老師引導學生講講查的東西,再補充補充,能讓學生對作品的印象更深,也方便學生更準確地演奏作品。另外,【第二新疆組曲】有很獨特的新疆民族音樂風格,老師能帶著學生了解曲目中的民族特點,比如這些民族的特色樂器、特色民俗、節拍、調式、語言語調啥的,幫學生有點想象的空間,以後演奏的時候能給作品註入更多靈魂。
示範演奏,帶著學生進行分析
在學鋼琴的時候,教師做示範能很好地幫學生弄懂作品。就拿這部中國民族音樂作品來說,有好多獨具特色的創作技法。教師示範演奏特色的片段後,能和學生一塊討論段落的特點,引導學生精準地分析作品。像在【D 弦上的歌】裏模仿彈撥樂器庫姆孜的那部份,教師可以透過不一樣的觸鍵、力度、速度等來彈曲目中的片段,讓學生感受哪種音響是作曲家想表達的模擬彈撥樂器的效果。教師也能找些彈撥樂器彈奏的音訊,讓學生清楚發聲原理和樂器音色特點。再次示範的時候,給學生講講彈奏技巧,比如模仿庫姆孜的撥弦音色,可以用指尖觸鍵,快速斷奏來模仿撥弦彈奏,這樣就能更好地幫學生在實際演奏裏展現出正確的音樂風格。
在【鷹笛舞曲】第六小節的華彩片段裏,要讓學生認真瞧老師指法的規律,跟學生講指法分配不當會直接妨礙彈奏的流暢度,雙音練習得慢些、整齊又均勻,做到落鍵準確,樂句順暢。老師示範時可以把彈奏速度放慢,動作振幅適當加大,還得講清楚雙音練習要慢,保證聲音整齊均勻、有顆粒感,真真切切讓學生明白演奏動作的意思和關鍵。示範完可以問問學生覺得音樂情緒是活潑還是抒情的,提醒學生分析華彩的織體特點,培養學生鑒賞和分析作品的能力。在示範的時候,別光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演奏水平,得透過示範讓學生更明白老師示範內容的重點,幫學生提升練琴的效率。多引導學生去感受作品裏的音樂特色,能幫學生樹立演奏技術和音樂性表達一樣重要的想法。
專項訓練 增進演奏技藝
石夫的【第二新疆組曲】裏,不管是【塔裏木人】的和弦練習、【D 弦上的歌】的手指跑動練習、【夜曲】的三連音和附點音符交替練習,還是【鷹笛之舞】的雙音與八度練習,都能大大有助於演奏者演奏技巧的提升。面對作品裏的技術問題,老師能依照學生的薄弱環節安排專門的手指技巧訓練。像在【塔裏木人】的 59 到 81 小節,有柱式和弦的段落,訓練時能把這一段分成兩部份,第一部份(見譜例 3 - 1),就是 59 到 66 小節雙手交替八度和弦的練習。這種和弦彈的時候指法不用換,可這類和弦挺難彈的,得固定好一指和五指的位置,還得調整中間聲部三四指的姿勢,把手指狀態調好能有效減輕快速彈奏時的疲勞感。
第二部份是 60 到 81 小節(看 3 - 2 部份的譜例),三和弦跟七和弦交替變化。這部份練習得培養學生的鍵位感覺,還得增強手指的支撐力量。彈這倆和弦的時候,有些學生手指容易「軟塌」,使得和弦音彈不整齊,或者力度不夠。要處理這個問題,先能透過分段、慢點彈還有加大和弦力度來訓練,保證和弦音整齊、音色有顆粒感。接著,慢點彈能有整齊度和顆粒感了,再依照譜面資訊調整音樂的強弱層次。最後,用節拍器從慢到快慢慢提速,一直達到曲目中的速度標準。同時也得講講彈的時候,我們彈和弦要用的臀力、肩背、胸部還有腰背的力量,幫學生找到正確的發力地方。把難點逐個做專項分類訓練,一個一個解決,能有效幫助學生掌控這個作品。
一步一步來,依照發展的規律行事
「水滴石穿,可不是一下子就行的。」在學鋼琴的時候,老師教知識得一步一步來,由簡單到難把基礎打好,這樣才能學得好。在【第二新疆組曲】的四首作品裏,老師能按照難易程度,先挑出比較簡單的一首來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慢慢體會中國作品的創作手法和演奏特點,不能隨便給學生安排曲目,要不然學生一開始學就碰到難題,會產生害怕的情緒,沒了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不好。我分析了這部作品,給組曲的難易程度排了個序,像第一首【夜曲】,從整體結構、旋律、演奏技術這些方面看都比較簡單,主要的演奏難點是三連音均勻連線和不同節奏型沒痕跡地交替變換,可以從這首作品開始,帶著學生學。
深度探尋 培育藝術想象
在整個教學期間,老師不光得在技術訓練和作品分析上使勁,還得透過各種辦法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思維。可以在教學裏用些比喻或者合適的形容詞,帶著學生去聯想,幫學生在腦子裏構想出一些場景和意境。就像講【夜曲】的時候,跟學生說這是一首有關愛情的作品,講了哈薩克族男子暗戀時,經歷的那些難忘的美好日子,還有對喜歡的人的深深想念,音樂浪漫又有點憂傷,引導學生在腦子裏想象這個情形,這樣在演奏時就能把控好氛圍,合理地推進情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