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辣滾燙】可以說是一部非常有爭議的電影,票房很火爆,評論很低端,甚至有許多網友在罵這部電影。僅從筆者角度分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過於電影對於底層社會的描繪顯得過於生疏和偏頗。
看完電影後,筆者第一反應是電影中的角色設定和情節發展都顯得過於虛假。電影中的主角樂盈是一位來自底層社會的打工人,但是她的生活和思想卻顯得與其身份格格不入。電影中的她有著過於「高尚」、理想化的追求,這與現實中的底層社會打工人的生活狀態相去甚遠。
【熱辣滾燙】的原型是日本電影【百元之戀】,而【百元之戀】這部電影曾經獲得了很多獎項,評價、評分都非常高。
【百元之戀】講的是在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後,經濟大災荒,所有人都是一副頹廢、墮落的樣子。女主角就是其中的一員,既猥瑣,又頹廢,32歲了還在家裏蹲,一事無成,懶惰成性,經常在家裏跟外甥打拳擊遊戲,然後被家裏趕了出去。
被趕出去之後,她找了一份便利店的工作,在便利店遇到了一個離婚猥瑣男,然後又倒黴地被這個猥瑣男給強奸了。總而言之她就是苦逼當中的戰鬥機,就算她還算得上是心地善良,但是也被社會打得鼻青臉腫。
她的人生失敗不是因為她不想幹,而是整個社會經濟都一塌糊塗,壓根兒就沒有機會努力,所以她也就被社會環境所同化了。
也正是由於一直處於這種失敗、頹廢、沮喪、墮落的生活當中,把她逼到了一個臨界值,終於想要改變了,這時候她想到的就是拳擊。
因為她對拳擊有所了解,她跟外甥玩過很多拳擊遊戲,她還跟那個猥瑣男去看過拳擊比賽,而且生活一拳拳打到她臉上的感覺過於真實,所以她想奮起反抗。
而那時候的日本,學拳擊並不貴,她去便利店打工足夠負擔她的拳擊費用,而且她學拳擊也沒有找一個條件非常好的地方。
等到她努力訓練之後,終於獲得了一次上台的機會,但是她遇到的是一個專業的拳擊運動員,就算她再怎麽揮拳,再怎麽拼搏,最後她仍然是輸了。
但是她知道反抗了,不再頹廢了,雖然沒有打贏,但是她獲得了改變,整個人不再猥瑣、頹廢了,這是這部電影的精彩所在。
而【熱辣滾燙】就顯得有些尷尬了,整部電影講的完全就是賈玲的減肥歷程。
在電影【熱辣滾燙】中,賈玲這個角色講的就是一個懶惰的胖子,或者說是一個「討好型人格」的胖子,也不出去工作,只在家裏啃老。
同時賈玲還是一個完全不知道底層社會是過的什麽樣的生活的胖子。當然,這裏的不知道底層生活,不僅是指電影裏的賈玲不知道,還有現實中的賈玲也不知道。
電影裏的賈玲對錢完全沒有概念,社會處處對她開綠燈。自己沒錢學拳,300塊一節的私教費可以一直欠著。找個餐館打工,不僅可以不去上班,老板還能預支薪金給她。
而在現實中,小夥伴們可以試試,如果你找老板長期請假並且預支薪金,看看最終你是被辭退還是能成功拿到錢?你在去外面消費幾萬塊一直賒賬試試看,到底有沒有同意你賒賬的老板?你在試試看,如果你在家裏啃老十幾年,你的妹妹會不會體恤你?爹媽會不會嫌棄你、罵你?
而在電影中,賈玲簡直開了外掛,社會上到處都是活雷鋒,到處都是善人。你想怎麽樣,就怎麽樣,你咋就這麽順呢?
筆者對此也有些迷惑,如此脫離現實的電影,不知道為什麽有那麽多人吹捧?也不明白為什麽還有那麽多人喜歡花錢去看?
就算【熱辣滾燙】是抄【百元之戀】的作業,是不是也得抄得靈活點、用心點?別人是什麽社會背景,你是什麽社會背景?別人的心路歷程是什麽情況,你的心路歷程是什麽情況?難道不應該有所區別麽?
在【熱辣滾燙】中,主角樂盈過得不好的原因其實都來源於自身——好吃懶做,但還偏偏說自己是討好型人格。難道那些真正具有討好型人格的觀眾不難受?不想罵人嗎?
同時筆者認為,電影中的場景細節、人物刻畫也顯得不夠真實。
電影中的底層社會仿佛是一個虛假的布景,缺乏真實的生活氣息和細節描繪。例如,電影中的工地場景過於幹凈整潔,與現實中充滿塵土和噪音的工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至於電影裏的主角樂盈,全程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樂觀和積極態度,仿佛她的生活沒有任何壓力和困擾。而現實中的底層社會打工人卻面臨著生活的重壓和困境,他們的生活並非如電影中描繪的那樣輕松和樂觀。
所以說,眾多觀眾小夥伴們,別跟著別人的行銷沖動瞎看了,你們的錢也是錢,你們的情緒也是情緒。別老看這種無腦的影片了,還是看點兒有營養的東西,看點兒有邏輯、符合真實情況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