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與行政總裁理念沖突,Netflix頭號戰將離職

2024-03-25娛樂

迪士尼影業的王牌制作人尚恩·貝利(Sean Bailey)離職後,外界曾猜測他可能會接替同時離職的史考特·斯圖伯(Scott Stuber),成為Netflix電影部門的主管。不過很快地,Netflix就公布華裔制作人林𬀩(Dan Lin)接替斯圖伯,4月1日起負責Netflix電影制作。

林𬀩是【自殺突擊隊】、【哥斯拉2:怪獸之王】、【福爾摩斯2009】制作人,也是Netflix知名電影【教宗的承繼】制片,甚至同年上映迪士尼【阿拉丁】也是他監制。

【紐約時報】分析,林𬀩任務與斯圖伯可能極為不同,當初Netflix尚未擁有代表性作品,因此采取高預算、且基本不太監督影片怎麽拍的放飛模式。而斯圖伯則是負責把馬丁‧史柯西斯、艾爾方索‧科隆、珍‧康平等名導帶到Netflix,拍出能讓Netflix打響名聲的串流媒體電影;林𬀩則需要在Netflix打算掌控成本、重視品質控制的狀況下、拍出更受歡迎的商業片。

林𬀩。(Source:Gage Skidmore,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拉起Netflix電影線,戰功彪炳

斯圖伯在加入Netflix之前,曾擔任【浪人47】、【TED】、【中央情爆員】等多部影片的制片人。2017年,他應邀成為Netflix電影制片負責人,擁有完全的決策權力,可以自主決定預算運用,且無需經過行銷或財務部門的幹預,甚至還不需要行政總裁的批準,成為好萊塢人人稱羨的王牌制片。

他靠投入大量資金建立了豐富的原創電影、也借此建立了觀眾對Netflix的認知。光在2017年,Netflix投入了80億美元內容預算,並在2018年上架74部電影,這樣的內容預算與數量就贏過許多傳統的電影公司,例如環球影業2018年僅上映了22部電影,遠低於Netflix的上架數量。

這種主要以大卡司、大導演、大預算等大三角策略吸引觀眾目光的模式,的確給Netflix帶來不少話題人氣與觀看數。例如2021年【紅色追緝令】就是很好的例子,該片擁有大卡司與大預算制作,但電影本身的表現卻差強人意,許多電影媒體人認為該片只是靠演算法獲取吸睛的元素、並將這些元素揉成一部電影,卻做出了一部空有外表沒有靈魂的影片。但這樣的批評也無法阻止該片成為Netflix當年最受歡迎的電影之一。該片的導演兼編劇勞森.托波表示,觀看該片的人數比他其他電影在院線上映的觀眾總和還多。

但如果Netflix只是會拍這種吸睛沒內容的影片,他們也無法存活至今。包括愛爾蘭人】、【婚姻故事】、【教宗的承繼】等都是受到電影獎項肯定也不為過的好電影,但這些「好電影」卻很難成為Netflix的主力觀看內容──至少遠比不上【紅色追緝令】。

【教宗的承繼】口碑極佳,看兩個老戲精飆戲極為過癮。

薩蘭多斯的「不上映」堅持

由於泰德·薩蘭多斯的堅持,Netflix一直都不願意讓Netflix的原創電影正式敲定72天檔期以在電影院上映,更像是行銷手法──只願上映短期,同時也想滿足奧斯卡對「要上映過」要求,但這導致Netflix與傳統電影產業的矛盾。

【玉子】、【羅馬】、【愛爾蘭人】等片都發生跳槽期爭議,因Netflix只願給【愛爾蘭人】26天檔期,遠低於連鎖影院要求72天,也讓美國劇院協會主席約翰‧菲席安(John Fithian)說重話:Netflix這麽做對戲院是種恥辱。

2022年【峰回路轉:抽絲剝繭】上映問題是指標性事件:Netflix買下這部極受歡迎的電影版權,然後花巨資拍續作。這部暢銷電影的續作有很明顯的票房吸重力。因此斯圖伯花費大量時間與已不願意大規模播放Netflix電影的劇院老板們完成協定,在艱困的情況下敲到了700間戲院的檔期,當時AMC連鎖戲院的老板還曾說這是「店硬遠與串流媒體可以成功共存」的案例。

但薩蘭多斯卻在【峰回路轉:抽絲剝繭】上映前一個月的財報會議,表示「大多數人只在家看電影」,然後只給電影院七天檔期,讓願意給30天檔期的戲院老板氣個半死。The Wrap好萊塢新聞網站認為,此事件彰顯出斯圖伯與泰德決定性的分別與差異、可能是導致斯圖伯離開Netflix的原因之一。

【峰回路轉:抽絲剝繭】上映短時間就創票房佳績。(Source:IMDB)

以行政總裁泰德·薩蘭多斯的角度來看,他的「不上映」策略雖然曾在2022年遭遇亂流,但以目前持續增長的狀況看來,將內容留在Netflix的策略是奏效的,即使Netflix有機會靠著電影票房回收拍片成本,但這也代表Netflix需要遭受電影票房無情的挑戰,期間投入的行銷成本也可能會成為另外的負擔。

劇集可能是Netflix更關註的重點

就這樣,即使斯圖伯本身再有能力,也無法違抗公司的主要政策。尤其在Netflix新的節約預算政策下,偏向大投資電影的斯圖伯可能會在公司內更難以立足。

對現在的Netflix而言,電影能帶來的好處比起以前更微不足道了──尤其是HBO等競爭對手因為本身的債務杠桿問題,而開始將自己的電影版權賣給Netflix後,Netflix更不用擔心內容不足的問題。

普遍來說,由於期待票房可以回收成本,因此好萊塢電影的預算通常都會高於劇集。且對Netflix這種全球性的大公司來說,在人工成本較低的國家拍片,效益可能比在好萊塢拍一部電影好很多:例如【魷魚遊戲】的成本就是【紅色追緝令】的十分之一,但使用者觀看時長卻遠超過【紅色追緝令】。

且時至今日,Netflix的劇集在觀看時長節節上升、話題熱度並不輸一部需要2億美元打造的電影,而南韓、西班牙等地所制作的劇集,都能打入Netflix的當周觀看排行榜,例如2024年多次進入當周榜單的【低谷醫生】、被改編成多國版本的西班牙【紙房子】,以及曾進入過周排行榜的【鬼滅之刃】、【迷宮飯】等動畫,都是成本低卻在全球享有高觀看倏地例子。也難怪Netflix的劇集負責人貝拉.巴賈瑞亞(Bela Bajaria)會直接被提拔為內容長。

換句話說,Netflix很早就意識到電影並非是串流媒體的主戰場──充其量只能說是一種提升品牌價值的方式,但不會是會員願意下訂的重要考量。而這樣的戰略考量也影響了Netflix的用人哲學,在成本效益掛帥的情況下,電影制作人在Netflix的式微也是能夠預期的。

(首圖來源:Netf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