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魯豫:已然 54 歲的我,還有什麽不敢言說?

2024-10-15娛樂

2001年9月12日淩晨4點,魯豫的電話鈴聲不停地響起。十分鐘後,她氣喘籲籲地闖入鳳凰衛視資訊台的化妝間。

魯豫曾打趣對同事說:「如果在不該見我的時刻你在公司遇到我,那一定意味著發生了什麽不好的事情。這表明又有天災人禍在哪裏出現了。」

不幸的預言成真。那個清晨,一架在美國紐約平穩飛行的飛機,毫不猶豫地撞向了世界貿易中心大樓。

不久之後,魯豫以一頭稍顯淩亂的發型走上了主播台。

千禧年前後湧現出諸多重要新聞事件,包括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戴安娜王妃的葬禮、美國總統選舉、911恐怖襲擊以及阿富汗戰爭等。每次在直播前見證這些歷史瞬間的人,都是魯豫。

她有機會與國王交談,並成功獲得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及財長蓋端拿的獨家采訪權,甚至還引領了國內新聞播報方式的變革。

進入這個行業已超過20年,采訪了超過10000人後,她卻被評論為「尬聊」「缺乏情商」,甚至被劃上等號。於是網友們開始質疑:「為什麽魯豫的采訪技巧如此糟糕,卻依然廣受歡迎?」

1992年春季,尚未畢業的魯豫即將迎來她職業生涯中的首次采訪「冥」場面。

那是一個四月的周六,氣溫逐漸回暖。她接到通知,要前往學校電視系的演播室,參與中央台一檔新節目的主持人試鏡。

她專心致誌地做題,完全沒註意時間,差點就遲到了。進入場內後才意識到,參加試鏡的女生幾乎都來自播音系,每個人身材修長、長發飄逸,而她卻顯得格外不同,不僅是圓臉娃娃頭,還來自另一個專業。

院長走進屋裏,手指遠遠地指向最後一排隱藏的魯豫。

「這些都是播音系88、89級的學生,哦,還有一個88級外語系的同學,陳魯豫。她剛剛獲得了北京市2000年奧運會英語演講比賽的冠軍。」

那年在演講比賽中,她是唯一一位進入決賽的非北外學生,最終獲得了冠軍。院長之所以給予她特別的關註並隆重介紹,原因十分簡單:外語系的陳魯豫英語表達得那麽流利,上電視用中文又會差到哪裏去呢?

冠軍的頭銜使她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但並沒有給予她任何特殊待遇。在現場二三十人中,魯豫站在最後一位。

試鏡時,每位候選人需進行一段現場采訪,而被訪者為張曉海。采訪內容可以隨意選擇,可以將張曉海假設成任何角色。在魯豫的試鏡過程中,張曉海已經站了兩個多小時。

「我決定采訪你。」

張曉海微微點頭,目光中透露出一絲不耐。

「為何文藝部的導演們都蓄著大胡子?你、趙安和張子揚。你們三位是中央台最年輕且優秀的導演,彼此之間的競爭激烈嗎?」

一連串的問題如潮水般湧來,張曉海陷入了困境,無法逃避,也難以應對,這些疑問多年來始終縈繞在心頭。

看似毫無意義的問題實際上蘊藏著深厚的采訪技巧:首個問題至關重要,能夠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的熟悉;提問要尖銳,務必緊盯弱點並不斷追問。

魯豫回憶道,試鏡前她只了解到對方是廣院的畢業生,並且被認為是中央電視台文藝部最具潛力的年輕導演之一。

問題暴露無遺,【藝苑風景線】的主持人,此時做出了果斷的選擇。

25年後,馬未都在【圓桌派】中依然能夠清晰地回憶起那檔節目及魯豫的表現。在那個年代,許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持人在鏡頭前顯得如同木偶,而唯有魯豫與眾不同,她展現出的是一種松弛而機智的風格。

沒有央視的編制,也沒有簽約和討價還價,她在畢業前每集能賺150元,畢業後片酬翻了一番。節目每兩周播出一集,一個月的收入僅為600元。

1994年,24歲的魯豫因【藝苑風景線】被選為「中央電視台最受歡迎的十大節目主持人」。然而在同年年底,她萌生了退役的念頭,決定前往美國。

在畢業之前,她在中央電視台進行實習,每天最期待的時刻就是深夜。那是英語新聞播出的時間,結尾的那句台詞是:「Chen Luyu for CCTV News.」(中央電視台陳魯豫報道)。

可眼下的工作猶如一潭死水,毫無波動,也沒有任何期待。她渴望的不僅是成為一個清新活潑的主持人,而是體內那股潛藏的力量無法找到出口。

1996年,魯豫剛回到北京不久,她的院長在大學演播室裏再次對她進行了鄭重推薦。

在鳳凰會館,老師滿懷激情地描繪了尚未建立的鳳凰衛視的偉大願景。就在那一天,魯豫下定決心放棄去美國留學的計劃。

從第三年開始,魯豫的上班時間調整為每天早上4:30。

1998年,曾經擔任院長的魯豫,如今是鳳凰衛視的執行副總裁兼中文台台長,再次邀請她主持【音樂無限】。

魯豫有一個唯一的期望,希望在主持時不依賴稿件,而是直接表達新聞內容。此外,老板還有一項額外的要求,希望能夠綜合來自十幾份早報的資訊。

在首播之前,他們進行了兩輪的排練。

第一次演練時,魯豫對著鏡頭一時語塞。到了第二次,她則將每一家報紙的頭版新聞逐字背下,卻嚴重超出了時間限制。

首播被安排在愚人節的前一天。當魯豫走進演播室時,已顧不上向前來鼓勵她的領導回應任何話語。

7:30,【鳳凰早班車】如期播出。

半小時後,直播結束。總裁劉長樂在大會上微笑著說了三句至今被頻繁參照的話:「【早班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魯豫所稱的新聞風格將在中國電視史上獨樹一幟。魯豫,就按照這個方向繼續前進!」

在每天5:30到6:30的準備時間內,她會在一疊A4紙上記錄當天早報的所有重要資訊。新聞中提到高利·派克這一奧斯卡影帝的去世,日期為2003年6月12日,享年84歲,他曾兩度獲得奧斯卡獎,這是幾乎涵蓋了所有關鍵資訊。

當直播開啟時,那些乏味的數碼和新聞便化作最平常的故事,輕松逝去。在報道拳王泰森被起訴時,她提到:「泰森這個人與法庭真是有緣,不是他告別人,就是別人告他。」

非黃金時段的早間新聞,被魯豫稱為鳳凰衛視廣告費用最高的節目時間之一。這引發了業界對於「說新聞」與「播新聞」的辯論。

各大衛視的多位主持人從魯豫起步,紛紛「播報」新聞及天氣預報節目。

新聞播出已半年,公寓的保安難以掩飾心中的憂慮,忍不住走上前詢問魯豫的工作情況。

魯豫心知肚明,她每天一大早未及天亮便匆匆出門,等到通常的上午九點上班時間時,卻濃妝艷抹地返回家中,這自然容易引發誤會。

在從事晨間新聞的那些年裏,她每天都睡不到五個小時。清晨4點便出門,直到早上7點多結束了晨間新聞,再過四小時就是午間新聞的錄制時刻。

無論時間如何,深夜裏一旦電話鈴聲響起,她便會像9.11直播那樣,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演播室。香港和澳門回歸、戴安娜王妃的葬禮、千禧之旅、美國總統選舉以及阿富汗戰爭的新聞報道,魯豫始終在場。

上班途中碰到了台風,她擔心被強風吹走而遲到,纖細的身軀緊緊依靠在觸手可及的大樹上。

狂風中的大樹,如同作為媒體新人的寶貴機會,稍一松懈便會消逝,必須牢牢把握。

20年以後,魯豫依然能鮮明地回憶起當年早晨匆忙出發的時光:

我對淩晨四點的香港的氣息與味道了如指掌,微鹹而黏膩的海風吹拂著,寧靜的街道上只有我和腳步聲相伴。

無數次在淩晨四點,我急忙前往演播室,為七點的新聞直播做準備。奇怪的是,當時我從未感到淒涼或孤獨,似乎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她名字中的「魯」和「豫」源於父母的故鄉,母親來自山東,因此在家中更註重女性地位,所以取名為「魯豫」。

她的父親學習斯瓦希裏語,母親則專註於孟加拉語,兩人均為國際廣播電台的小語種播音員。父親希望她能繼承他的職業,但在教授英語時,一年級的小魯豫已經能夠堅定地拒絕了。

「你在中學時學習了俄語,大學則選擇了斯瓦希裏語,而你的英語口音明顯。要麽我不學,要學就要學最標準的英語。」

在英語課堂上,她總是最後一個被老師提問的學生。在上海的英語角,圍繞著她總是擠滿了練習口語的人群。無論是在大學、誌願服務還是工作和辭職方面,她都能夠自主決定一切。

央視的工作與鳳凰衛視的機會,仿佛觸手可及。關鍵在於如何在風暴中牢牢把握每一個機會。

在中國「入世」雙邊會談的重要場合——奧克蘭APEC峰會上,媒體記者圍繞著代表團下榻的酒店舉著話筒等待機會,而此時魯豫則果斷撥通了該酒店的總機電話。

「您好,可以請您幫我轉接石廣生先生嗎?」因此,我獲得了兩天後的單獨面見機會。

在莫斯科的俄羅斯大酒店宴會廳,魯豫和竇文濤沒有耳機、聽不到導演的指令,也無法看到電視畫面,僅憑現場同事的手勢,順利完成了從北京直播至莫斯科長達10小時的申奧過程。最終,他們激動地喊出:「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隨即,竇文濤、李玟與周星馳擁抱在一起,一起歡呼跳躍。

在跨世紀的【千禧之旅】系列節目中,她與學者余秋雨共同探索了約旦、伊朗和伊拉克等中東國家。

途徑約旦傑拉什時,得知國王正在當地召開會議,她不斷勸說導遊,最終找到了約旦新聞部,並順利進入了國王參與的大會。從最初的見面變成了五分鐘的交流,最後更是進行了長達半小時的采訪,直到護衛不斷摸向腰間手槍才停止。

在伊拉克,魯豫曾一度考慮透過支付費用來采訪薩達姆。即使對方開出了4萬美元的要求,她依然沒有退縮。最終,魯豫成功會見了當時的副總統,為中國媒體留下了首次與伊拉克高層官員面對面的新聞影像。

在伊朗,女性只能用黑紗遮掩頭發和身體曲線,而她則選擇了一條淡粉色的頭巾和一件天藍色的大氅,以合規卻又獨特的穿著方式,反抗這個國家對女性的不公,同時也與宗教極端主義行為展開了不斷的辯論。

在伊拉克邊境,一隊人在沙漠邊緣被扣留了9小時後,魯豫毫不畏懼地沖到最前面,與當地海關展開激烈爭論。雙方針鋒相對,最終讓對方笑著妥協,「It s OK, you can go now.」(沒事了,你們走吧!)

余秋雨對魯豫的看法同樣是聰慧。

「在那些廣為人知的尷尬領域,討論一些讓大家頭痛的危險話題。沒想到這個小女子對任何主題都持開放態度,能夠輕松展開討論,而且總能迅速深入核心。在每一個場合,她既不歡呼,也不感慨,更沒有罵聲,只是面無表情地四處觀望,看似並未沈思,卻向我走來,那時她臉上已經顯露出一絲微笑,我明白她準備好交流了。」

接下來,她展現出了一種不同的能力,即語言表達的精準與簡潔。與許多人不同,她不會因為感受而滔滔不絕,反而越說越清晰。在與魯豫交談時,總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而很快又轉向另一個話題,這似乎如同【世說新語】或禪宗機鋒一般。這正是她在感知、理解和表達方面密切結合的體現。

在千禧之旅中,魯豫在伊拉克的兒童醫院和防空洞裏,多次因感動而哽咽,導致采訪無法順利進行。每當談到戰爭、制裁、生命受到摧殘以及文化遭受破壞時,這位聰慧且能幹的魯豫便顯得快要「失控」。

2000年,魯豫在30歲時榮獲中國電視榜年度最佳女主持人。

一年後,【魯豫有約】正式開播。在中東,魯豫無法控制自己的淚水,她在沙發上坐了整整三個月,遭受了無數的指責,這些批評主要集中在她的冷漠、不夠善良和缺乏共情能力上。

「魯豫,我一直很喜歡你,但從今往後,我不再觀看你的節目了!」

「你覺得自己是什麽角色?你憑什麽一直詢問別人?」

觀眾對於那些表面上冒犯性的問題感到困惑,但他們卻樂於每期都從【魯豫有約】中挖掘自己渴望了解的名人故事、傳聞以及他們偶爾流露的真相。

許多人內心的真實想法,常常是在魯豫的委婉引導下流露出來的。

在【魯豫有約】的首期節目中,毛阿敏正處於稅務案件的風波中,同時也經歷了情感的變故及赴港出走等一系列艱難且令她心煩意亂的境遇。魯豫首問道:「到現在為止,我還有些擔憂,不知道你是否願意談起那些往事。」

毛阿敏對她說道,沒事,我們可以談任何事情。就這樣,話題順利展開。

「為何不再一起合作呢?是不是因為周星馳拍戲減少了?許多人可能會說你們倆關系不好,但你肯定不會承認這種說法。如果我問你們將來是否還有機會合作,你一定會回答有機會就一定會再攜手。」

當魯豫打斷吳孟達的所有禮貌話語後,吳孟達不由自主地回應道:「只要我還活著,他沒有退休,我們還是會繼續合作。」

她問劉翔,是否曾考慮過在此犧牲,以此來回報所有人。鏡頭清晰地捕捉到劉翔堅定的回應,以及那一瞬間難以掩飾的委屈。

郭敬明提到大城市的包容需要有錢作為基礎,魯豫立刻反問:「小孩會有這樣的感受嗎?」

因此,在郭敬明的解說中,幾乎總會出現那句必不可少的剪輯。

「當身邊的同學總是拿著最新款的手機,穿著名牌,而你卻只能用一部過時的手機,無法穿戴新衣,更不能去購物或在餐廳就餐時,你會感受到這個城市似乎永遠和你無緣。」

霍建華首次談及與林心如公開當晚手牽手外出吃火鍋的細節;很少接受采訪的關之琳在此回應了關於小三的話題,「我只要沒有主動就可以」;王健林在直播中對魯豫提到過的一句話是:「最好先設定一個可實作的小目標,比如我先賺1個億。」

賭王梁安琪在被問到「你真的能夠接受四位女性同時侍奉一位男性,而不感到妒忌嗎?」時,依然認真地稱贊魯豫的真誠。

她詢問小女孩,為什麽不吃肉?是因為肉容易腐壞,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於是她得知了答案,如今肉類價格非常高昂。這是五嬸告知她的。

為什麽是五嬸而不是爸媽?即使不再深入探討,觀眾仍然擁有許多可以擴充套件的想象空間,從中可以了解到女孩的家庭狀況和生活背景。

如果將這個引導性的問題改為,不吃肉是因為缺錢嗎,唯一的答案就是字母「對」。

看似愚蠢、含蓄而又冒犯的問題,不斷挑戰著采訪者的心理防線,讓我感到難以置信。

無論是普通市民、少數群體,還是明星演員、知名商人和國王國務卿,你總能在這裏找到訪談記錄,獲取有關他人生的一些解答。

中國台灣綜藝天王張菲曾提到,最出色的主持人應該以一種裝傻的口吻提出觀眾最關註的問題,同時讓受訪者毫無防備地放松心態,自然地開啟話題,這其實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羅永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錄制了許多期節目,唯獨魯豫此次的表現讓人毫無尷尬之感。

董明珠與她的伴侶一起逛格裏,向華強打破了以往不接受媒體采訪的慣例,並在家中向魯豫展示了讓助理錄制的【魯豫有約】完整碟片。

自2001年【魯豫有約】首播以來,經過23年的時間,她的采訪物件已超過10000人。因被調侃為0號身材,她在演播廳沙發上坐出了一個深深的凹坑。

【魯豫有約】被【時代周刊】稱為「過去15年裏中國最具價值的電視節目之一」。

魯豫卻沒有被人們銘記,或者說她讓觀眾對她視而不見,她的成功正是如此。

2009年,被CNN稱為「中國的奧普拉」的魯豫與真正的奧普拉進行了連線,成功舉辦了一場奧普拉秀。

奧普拉作為全球知名的主持人,已然成為美國流行文化的代表性人物。魯豫在赴美求學時,對【奧普拉秀】這個電視節目印象深刻。

她接通了視訊,面帶笑容地坐下,但對方投擲的第一個問題卻是:你來美國,看過我的一檔節目,所以決定推出類似的節目,是這樣嗎?

面對難題,她立刻收起笑容,毫不猶豫地迅速反擊。奧普拉的問題每一項都充滿了陷阱,而魯豫則輕松自如地應對了所有提問,卻沒有提供任何具體的答復。

傻笑著問道「真的嗎,我不相信」的主持人,瞬間顯得靈巧且機敏,從容自如。

在約旦河西岸,魯豫聽到兩名中國外交人員提到一位北京姑娘因錯誤的婚姻而陷入困境時,她的第一反應是,千萬不要讓她見到這個女孩。只要一看見,肯定會想盡各種辦法把她救出去。

目睹了萬千人生的悲歡離合後,她意識到,聽眾對人生及其具體故事漸漸失去了興趣,而更渴望聽到被訪者對生活的獨特見解或者類似金句般的言辭。

積累了多年的表達欲,魯豫在主持之外尋求新的出口。她不再掩藏自己的才華。

在脫口秀舞台上為數不多的幾期中,與許多明星主持人因水土不服而表現平平不同,她總是能簡單幾句就抓住問題的核心。

她傾聽每一位默默無聞選手的播客,真誠地推薦;能夠隨著何廣智的幽默段子提及只有資深脫口秀迷才懂的誌勝紅綠色盲梗;也能坦率地向女孩們傳達拒絕月經羞辱的重要性。

她指出何廣智目前最大的障礙在於,已無法像從前那樣戲謔自己平凡的生活。

Kid所提到的問題在於制作PPT時,借用了額外的道具,這對其他演員而言顯得不夠公正。她還舉例了瑞奇·熱維斯使用過類似方式的情況,使觀眾和選手們都能有所領悟。

選手張駿感慨道:「魯豫老師的點評十分準確,簡直可以幫助我修改我的稿件。」

當魯豫贊美演員梓晗的表演與播客時,梓晗表示在聽完魯豫的播客後感到非常自卑,因此不想再繼續做播客了。竇文濤則打趣道:「看看,這可是真正的互相捧場。」

魯豫立刻回應:「這是我們女性之間的相互欣賞。」

她曾在播客【巖中花述】中提到,「男性的發展是自由的,而女性則需遵循一定比例。」

在脫口秀節目中,她變得直截了當,明確表示:「女孩不必按照尺寸來成長,可以隨心所欲地生長。」

在她的童年時期,她常常覺得自己的外貌不夠出眾,身材也略顯豐滿。然而,當她漸漸長大後,她開始欣然接受自己,「我就是這個樣子,身材和頭發都如是,後來發現其實感覺挺不錯。」

她回憶起十年前在希臘拍攝時,海邊撐傘的自己,不禁覺得好笑。為了防曬,她錯過了太多的體驗。

當竇文濤詢問她的年齡時,她毫不猶豫地答道:「我54歲了,沒什麽好隱瞞的。」

54歲的魯豫已不再畏懼任何事,她褪去了那層隱形的外衣,自然地拋開了多年來的嘲諷與攻擊,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立場。

「我認為,善於表達與傾聽並非由性別所決定,而是與個人的能力、性格以及所能獲得的演出機會密切相關。當舞台需要我發聲時,我可以表達;而當舞台更需要我進行傾聽時,我同樣能夠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