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綜藝節目種類繁多,有歌唱類、選秀類、親子類別、真人秀類等等。在這些節目中,藝人往往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收入,這種現象讓很多人不禁感嘆:這錢來得也太容易了吧!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應該看到綜藝節目背後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和挑戰。
首先,一些綜藝節目為了提高收視率和關註度,往往會采取一些過於誇張和荒誕的表現形式,這種做法不僅會讓觀眾感到審美疲勞,也會對藝人的形象和聲譽產生負面影響。
其次,一些綜藝節目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往往會選擇一些具有爭議性和話題性的人物或者事件,這種做法雖然可以提高收視率和關註度,但也可能會引起社會的爭議和不滿。
最後,一些綜藝節目為了追求娛樂效果,往往會忽視藝人的道德和職業素養,這種做法不僅會損害藝人的聲譽和形象,也會對整個綜藝節目產業的健康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雖然綜藝節目可以讓藝人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收入,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綜藝節目背後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和挑戰。
因此,我們應該理性看待綜藝節目的收入問題,同時也應該加強對綜藝節目的監管和規範,以確保綜藝節目產業的健康發展。
誰說演員不能裝瘋賣傻呢?現如今的綜藝節目,明星們為了節目效果,都放飛自我、賣力搞笑。然而,真相卻是,很多人後來都後悔了。
說起演員轉型綜藝咖,不得不提首當其沖的賈乃亮。他曾在劇組裏默默無聞,可是他帶著兩歲的女兒甜馨上了一檔【爸爸回來了】,沒想到命運從此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節目中的賈乃亮簡直就像是所有新手爸爸的真實寫照:手忙腳亂地換尿布、不知所措地哄寶寶。這些社死現場不僅沒有被觀眾吐槽,反而吸引了大量粉絲。
嘗到了甜頭的賈乃亮發現搞笑能賺大錢,於是他在節目中盡可能地讓人們捧腹大笑,甚至拿女兒開玩笑。這樣的行為到最後甚至令前妻李小璐忍不了,只得減少甜馨在公開場合露面的次數。
再來看看李晨,我們是否還記得他在【士兵突擊】中的精彩表演呢?他與許三多、王寶強的對手戲讓人感動不已,演技更是出色。
結果呢?2013年【奔跑吧兄弟】一播出,李晨徹底變了。"黑牛"這個外號一打上去,觀眾就只記得他撕名牌時的憨樣了。
你說他尷尬不尷尬?在節目裏嘉賓讓他說出自己演過的作品,結果半天沒人能回答上來。
沈騰和沙溢這對軍藝出產的笑星就更逗了。沈騰曾是校草,後來發福成為了「綜藝大咖」;而沙溢呢,雖然是個實力派的演員,但卻在後來的表演中成為了「笑點擔當」。
抱歉,當前的綜藝節目已經被各種油膩笑料所覆蓋,導致【武林外傳】和【炊事班的故事】裏的精彩演技被忽視。
其實說白了,這些演員一個勁地往綜藝上撲,就是為了錢。錄制一季12期的綜藝,花點時間和精力玩玩遊戲,說說笑笑,就能輕輕松松拿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而相比之下,拍戲則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甚至更長,有時候一年才能完成一部作品。
可是,當你已經習慣了在鏡頭前裝瘋賣傻、扮可愛,還能找到控制自己的那股勁嗎?你在演戲時的那股子專註、嚴謹的態度,還能找回來嗎?
雖然賺到了錢,但似乎失去了更重要的東西。
演員跨界綜藝這條路看似光彩奪目,實際卻暗藏陷阱。蔡少芬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你還記得【甄嬛傳】裏那個端莊霸氣的皇後嗎?她的那句「臣妾做不到啊」的台詞,不知道讓多少觀眾笑破了肚皮。按理說,如此精彩的演技爆發,應該會有更多好劇找上門才對。
而蔡少芬卻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
自從在【偶像來了】節目中憑借其港普實力,她的表演就被大家戲稱為綜藝節目中的笑點擔當。接著,接連不斷的綜藝節目都向她發出邀請,如【妻子的浪漫旅行】和【乘風破浪的姐姐】等。
然而,曾經被香港TVB認可的實力派演員,卻正在被"搞笑擔當"的標簽所覆蓋。
最讓人感到魔幻的是黃磊的轉變。誰能想到,北電的教授,教出海清、陳坤這樣的演技派,現在卻成了綜藝圈的"老狐貍"?從【極限挑戰】到【向往的生活】,觀眾記住的不再是他演的徐誌摩,而是那個精於算計的"黃老師"。
新生代演員的選擇是最叫人揪心的。白鹿盡管被於正看中,在【鳳求凰】裏嶄露頭角,但她卻選擇紮進浙江衛視的【跑男】,還成了個"女漢子"。
頻繁咧嘴大笑和網紅有什麽區別?於正微博上的期望恐怕要落空了。
再來看看彭昱暢,那個在【浪花一朵朵】中充滿青春活力的小夥子去哪了?在【向往的生活】中,他除了吃就是傻笑,甚至在節目中自嘲:「吃這麽多,以後沒導演找我拍戲了。
這話說得像是一個笑話,然而卻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
為啥這麽多演員寧願放棄演戲也要去上綜藝?算筆賬就明白了:拍一部戲,少說兩三個月,很可能一年才能完工。
綜藝節目呢?它是12期的形式,錄制完畢就可以看到收入了。
看看現在的白鹿,無論是【周生如故】還是【長月燼明】,都讓觀眾擔心她會不會一下子咧嘴大笑,這評論可夠讓人心痛的。
有人認為透過參加綜藝節目來積累人氣後再投入演藝事業,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隨著網紅標簽逐漸取代演技標簽,觀眾只記得你在綜藝節目中的搞笑形象,這一屆演員是否真的把自己的地位降低了?
作為一名演員,想嘗試不同的角色,卻往往陷入綜藝的困境。在綜藝節目中,自己的身份和職業被掩蓋,甚至可能失去了原有的機會和資源。
很多人說演員上綜藝節目就是為了撈金,其實不然。問題是,當他們想重回演員的老本行時,卻發現自己已經被綜藝節目深深地打上了標簽。
據有關數據顯示,一檔綜藝的12期節目,輕松就能拿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片酬。而拍戲呢?辛辛苦苦兩三個月,還不一定能拿到這個數。
這樣算起來,誰還願意在劇組熬呢?但是要真的重新成為演員,那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了。
就拿李晨來說。2021年,他主演了電影【1921】,這部電影足以代表故事的主旋律。然而,當觀眾坐在電影院裏,思緒卻被他在節目【奔跑吧兄弟】中的憨態所占據。
再比如沈騰,年初的電影【滿江紅】是張藝謀導演的賀歲片啊!這本該是個絕佳的轉型機會,可惜因為他,觀眾一看到他就忍不住想笑。
他明明是個俠肝義膽的勇士,卻因為在綜藝節目中的形象而被毀掉了。
談到這兒,不得不提到沙溢在【小歡喜】中的出色表演。他那句經典台詞"英子,開門,爹地"一出,便引來了全網的爆笑。
這就是綜藝給演員挖的坑:一旦你在綜藝中展示出了搞笑的一面,觀眾就會記住你的搞笑形象,而不是你的演技。當你想認真演戲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綜藝人設已經吞噬了你的角色。
黃磊現在演什麽都像"黃老師"嗎?不,他的演技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可。比如蔡少芬想演霸氣皇後,但觀眾記住的只有她誇張的港普和搞笑表情。
甚至像白鹿這樣的新生代演員也遭到了觀眾吐槽:"當她在出演感情戲份時,觀眾總擔心她拔地而起的一個咧嘴傻笑。"
諷刺的是,這些演員實際上是專業出身,有真功夫的。李晨、沙溢、沈騰哪個不是實力派?然而現在,綜藝標簽已成了他們難以擺脫的負擔。
想要重回演員的身份?貌似已經晚了。那些在綜藝圈混的風生水起的演員,會不會後悔呢?但現實總是殘酷的:一旦陷入綜藝的陷阱,想要掙脫出來就難如登天。
那麽問題來了:在這個全民娛樂的時代,演員到底該不該上綜藝呢?如何才能在搞笑和演技之間找到平衡?這可能是每個想上綜藝的演員都得認真思考的問題了。
當演員嘗試轉型綜藝咖時,最尷尬的瞬間之一是李晨的那次。
在【奔跑吧兄弟】的錄制現場,節目組給大家出了一個題目:讓大家說出李晨演過的影視作品。然而,嘉賓們傻眼了,楞是擠不出一句話。
這位過去在【士兵突擊】中表現出色的實力派演員,如今在觀眾心中除了"黑牛"這個綜藝標簽外,只剩下一點記憶。
蔡少芬從香港小姐選美出道後,在TVB出演角色讓人印象深刻,但當下,大家因為「臣妾做不到」和她的港普而記住她。
從【偶像來了】開始,她在綜藝節目中活躍的形象,完全遮蓋了她作為演員的光輝。
年輕一代的發展也是眾說紛紜。白鹿作為於正的力捧新人,上了【跑男】之後,網友們只記得她"女漢子"的形象。不論是拍抖音還是上綜藝,都有網紅的痕跡。
雖然她還在堅持拍攝像【周生如故】【長月燼明】這樣的劇,但是觀眾的評論已經變成了「生怕她突然咧嘴大笑」。
相比之下,彭昱暢更慘。記得【浪花一朵朵】裏那個青春陽光的小鮮肉嗎?現在在【向往的生活】中不斷地吃和笑,觀眾只記得他因吃太多發福的模樣。
綜藝節目對演員產生的最大傷害就是它會慢慢讓觀眾淡忘你的演技,讓人記住的都是那些搞笑、誇張、甚至略顯尷尬的畫面。
等你想重新證明自己是個演員的時候,卻發現觀眾的記憶已經被重寫了。
總的來說,觀眾的記憶是相當奇特的。他們可能無法記住你在某部劇中的出色演技,但卻會深深記住你在綜藝節目中尷尬出醜的時刻。
在演員轉變成綜藝咖的過程中,這個階段可以說是最讓人心酸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