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甄嬛傳:滴血認親是甄嬛蓄謀的計劃,下明礬不是皇後,看甄嬛的手

2024-01-22娛樂

甄嬛傳:滴血認親是甄嬛蓄謀已久的計劃,下明礬不是皇後,看甄嬛的手

甄嬛早有計劃,暗中策劃了滴血認親這一大招。她的目標不僅僅是成為普通皇後,而是展現出明礬所不能及的非凡地位。看吧,甄嬛運用了巧妙的手段。

甄嬛重返皇宮後,她面臨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滴血驗親危機。在這關鍵時刻,電端妃的神助攻成為了轉折點,四大爺不再親自獻血,而甄嬛察覺到水中的蹊蹺,果斷行動,成功坑了皇後。實際上,甄嬛早有預謀,巧妙地引君入甕,而非被皇後陷害。

甄嬛重回宮廷並得寵後,皇後透過謠言不斷動搖甄嬛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甄嬛希望找到機會徹底洗脫嫌疑,解決有關雙生子身世的謠言。在端妃提出「龍體不可損傷」後,甄嬛機智地建議讓溫太醫與六阿哥進行驗血。端妃的神助攻成為關鍵,否則甄嬛可能任憑命運擺布。

多年的忠實粉絲可能未留意到一個微小的細節。甄嬛再次入宮後,她已經不同於過去,實作了「斷情絕愛」,無人能夠百分百獲得她的信任。關於她與果郡王的事情,甄嬛沒有告訴任何人,即使沈眉莊也不知情。

唯一了解內情的寧嬪是甄嬛親自查到的。幸運的是,葉瀾依對果郡王心懷癡迷,並沒有將甄嬛視為敵人。作為一個再也不輕信他人的人,甄嬛不會將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人手中,期待外界的幫助。

甄嬛在甘露寺歸來後,早已為即將發生的危機做好了周密準備。她並非完全依賴端妃的支持,而是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資源。

當江福海帶著皇後的旨意找到甄嬛時,槿汐正在為她的指甲塗上鳳仙花,巧妙地在畫面中搗碎了明礬,使指甲顏色更為艷麗。

在成功讓皇帝與六阿哥的血液融為一體後,甄嬛得到了蘇培盛和謹汐兩位支持者的幫助,使整個操作變得更加順利。然而,她並沒有預料到祺貴人會提及溫太醫。端妃的一席之言省去了皇帝親自驗血的步驟,使得情勢更加有利。

當甄嬛率領團隊抵達景仁宮時,皇後的陣營早已準備就緒。皇後擔任總指揮,祺貴人負責沖鋒,安陵容充當謀士,一場引人入勝的大戲正式上演。然而,祺貴人的強勢出場卻顯得十分愚蠢。她指責甄嬛與溫太醫私情深重,要在皇上面前進行血液驗親。

這一幕看似氣勢磅礴,實際上卻顯得過於倉促。皇後娘娘的舉動缺乏思考,因為這個事件只有兩種可能的結果:一是甄嬛確實有私情,二是甄嬛毫無私情。皇後若稍加思考,就會意識到這兩種結果都是對皇上的侮辱。皇帝聽到祺貴人說甄嬛與溫太醫有染後,當即一巴掌扇在祺貴人的臉上,表達對這種不明智行為的憤怒和不滿。

皇上是位至高無上的存在,面子可不能不要。然而,如果皇上真的想確認六阿哥是否親生,他有更靠譜的辦法,即用自己的血與六阿哥進行滴血驗親。但皇上並未選擇這種方式,可能是因為他不願承認甄嬛可能出賣他的事實。

在滴血驗親的過程中,皇上看到蘇培盛的血和六阿哥的血在驗血的碗裏融合在一起時,他馬上哈哈大笑。這正是他期望的結果,因為這樣甄嬛既能甩清嫌疑,又能保住自己的顏面。電視劇中提到皇後在驗血的碗裏加了明礬,這是否屬實呢?

在滴血驗親後,皇後身邊的侍女繪春承認,皇後確實往驗血的碗裏摻了明礬。這無論是皇後加的,還是說繪春本來就是甄嬛的人,都說明甄嬛早就料到會有滴血驗親的事,整個事件都在她的計劃之內。甄嬛只需按照皇後的計劃進行,一步步往下走。

在驗血的過程中,甄嬛發現六阿哥和溫太醫的血可以融合。於是,她只需指出水有問題,後面的事就與她無關了。關於碗裏的明礬是誰加的,我更傾向於認為是甄嬛加的。因為只有這樣,甄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且,皇後絕對不會加明礬,因為她事先也不知道皇上不用自己的血,只驗溫太醫和六阿哥的血。

甄嬛悄悄在碗裏放了明礬,這都是因為她每天隨身攜帶這個東西。她的指甲用鳳仙花染過色,而染指甲需要用到明礬,因為它可以讓顏色更鮮艷,而且保持時間更長。

甄嬛一向喜歡染指甲,並不是她心機深重,只是在雙生子出生後,宮中傳言四起,甄嬛早有心理準備。這次的行動雖然有些麻煩,但她每天都做好了準備,以防萬一有一天需要滴血驗親,她就能解決危機。

就算皇上要用自己的血驗親,甄嬛也可以用指甲裏的白礬,再偷偷作弊一次,完全沒問題。甄嬛這一招玩得太高了,不僅成功逃過一劫,還讓皇後在皇上心中的形象受損,最終成功扳倒皇後。

甄嬛這招,簡直是玩得太高級了。滴血驗親失敗後,皇後冤枉地大叫:「臣妾本就是皇後,何必誣陷熹貴妃。」端妃的回應更是毫不留情:「對啊,你已經是皇後,還有什麽不滿足的呢?」連一向多疑的皇上都陷入沈思,這話中可是有深意啊。

皇帝的兒子並不多,僅有三阿哥、六阿哥、一直未曝光的五阿哥,以及身世低微的四阿哥。皇後下的白礬,要是皇上同意用自己的血,那可就直接確立皇上是六阿哥親生父親的身份了,這不就是明擺著給甄嬛捉弄皇上的機會嗎?而且還得白白犧牲祺貴人這個棋子,皇後可不是傻子啊。

在甄嬛失勢後,六阿哥失去了繼位的機會,而四阿哥作為甄嬛的養子,前途並不樂觀。端妃言辭中透露出深意,她旨在表達皇後對付甄嬛的意圖,為三阿哥今後登基,自己榮升太後的位置掃清道路。皇帝聽取了端妃的建議,為後續皇後的完全垮台埋下了伏筆。

接著,甄嬛散布有關皇後謀害皇嗣的謠言,張廷玉為皇後說情,勸說:「皇後無需如此行事。」之前端妃的問題一直未得到解答,現在又有人問及此事,皇上終於找到了一個答案:欲壑難填。我身為一國之君,皇後竟有如此所作所為,真的有必要嗎?她明明已經成為皇後,卻仍貪心不足!為何要如此努力,難道只為了成為獨一無二的太後嗎?

這是一場完美的鋪墊和回應。在滴血驗親的最後,皇上當著眾人的面,削減了皇後管理後宮的權力,支持甄嬛協助管理六宮,而端妃與敬妃則成為協助者。這場滴血驗親的戲碼,可謂是【甄嬛傳】中最激動人心的一場大戰。從那時起,皇後的勢力逐漸式微。她手中的三阿哥並非一手好牌,再也無法扭轉局勢。皇後似乎也察覺到這一點,因此在後來的宮鬥中由攻勢變為守勢。

在這場精彩的戲中,扮演至關重要角色的明礬,究竟是否能夠透過神奇的方式將無血緣關系的人的血液融為一體呢?事實可能出人意料。

滴血驗親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三國時期,當時采用的是滴骨法。到了明朝時期,合血法滴血認親成為一種常見的做法。在影視作品中,這一過程經常被展現出來。

明礬,又被稱為白礬。白礬的神奇之處在於,當它加入清水中時,會發生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白礬溶解後分解出氫氧化鋁膠體,能夠高效地吸附水中的雜質並緩緩沈澱。接著,血滴中的多余水分很容易溶解在水中。

事實上,不僅是人類的血液,甚至是人類和動物的血液,如果同時滴在清水中,經過足夠的時間,它們也會奇跡般地融為一體。

然而,中國古代的滴骨法和合血法都屬於不太科學的範疇。因此,不論是官府辦理的案子還是大家族中進行的滴血驗親,都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悲劇。唉,這實在是令人悲切哀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