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杜甫高水平的一首諷刺詩,世人經常參照,沒點文化還以為是在誇人

2024-09-08國風

詩聖杜甫在文壇是一個獨樹一幟的存在,他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艱難險阻,在其生命的後期,更是活的艱難、死得悲壯。

能被稱為聖人,說明杜甫有著為國為民的大情懷

在杜甫的詩中,很難找到哀怨婉轉的句子,他寫下的詞句,看似沈郁,卻飽含憂國憂民的意境,精準的白描和強烈的抒情,構成了詩聖的文化造詣。

但是, 杜甫也寫過一首諷刺詩,那便是贈予花敬定的【贈花卿】,此詩還出了一句千古名句,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可並非誇贊。

一、顛沛流離的詩人

和風光無限的詩仙李白相比,詩聖杜甫的一生可就苦多了,特別是杜甫那充斥著艱難險阻的後半生,他似乎咽盡了所有的孤獨和苦水。

但令人唏噓的是,這個世界並沒有給他任何的回報,他只能拿起筆不斷地寫著,用詩詞抒發著內心的憤懣。

實際上,杜甫算是官二代 ,其父杜閑曾任兗州司馬,他爺爺也是大詩人,青年時期的杜甫雖然也遭遇了仕途的不順,但這種不順利其實都是年輕人都會經歷的,可是三十歲之後,杜甫的生活江河日下。

父輩的良好教育給了杜甫很大的信心,他滿腔熱血來到長安,可沒想到第一次考試就落第。就連自己引以為傲的詩詞,唐玄宗也沒有表達出多大的興趣, 這一時期的杜甫都是依靠父親的接濟生活。

安史之亂爆發後,隨著唐玄宗的外逃,長安城的百姓人人自危,也跟隨皇帝出逃,杜甫也攜家帶口離開了長安,可好巧不巧,可憐的杜甫在路上被叛軍抓住,又被押回了長安。

一路上,他見到了這輩子都忘不了的景象。

叛軍們沿途燒殺搶掠,面對老百姓的哀求視若無物,一柄柄長槍刺進手無寸鐵之人的軀體,給了杜甫極大的震撼。

杜甫是有抱負的人,且他的抱負並非是個人的小氣候,就拿【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那句:「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來說,就能看出杜甫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都心系天下,他當然是個大公無私的人。

被俘期間,他思考著無數救國救民的辦法,但一介文人還能幹什麽呢?

他只能追隨皇權,彼時玄宗皇帝逃往四川,太子李亨不願意前往,半路和父親分道揚鑣,來到靈武自立為帝,將玄宗尊為太上皇。

當時在文人內部,一直都有唱衰玄宗之聲。

他們認為玄宗老了,昏聵之舉太多,這下太子李亨上位,興許有一番新氣象也說不一定。

聽到這個訊息的杜甫,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他找準機會再次逃離長安投奔李亨,但剛繼位的唐肅宗也沒有重用杜甫。

貶謫華州期間,杜甫的政治抱負幾乎被磨沒了。

他每天看著受苦受難的百姓,只能將這一切記錄下來,著名的三吏三別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也讓杜甫的思維層次有了質的飛躍,從他之後寫給花敬定的一首詩就能看出來。

二、驕縱的花敬定

公元761年,唐朝又發生了叛亂,段子璋起兵謀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陷了綿州,病榻之上的肅宗皇帝急命崔光遠平叛,其手下大將花敬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叛軍在短時間內拿下了綿州和劍州,但由於根基不穩,面對東川節度使李奐、崔光遠和花敬定的三路大軍,段子璋根本無力抵抗,被打得丟盔棄甲, 花敬定將其斬殺,僅有少數的叛軍逃走,不過也被唐軍消滅。

要是論功行賞,花敬定不是第一也是第二,但他卻在戰場上犯下了大錯。

他竟然縱兵搶掠,搶劫就算了,他還下令士兵屠城,數千人死在唐軍的屠刀之下,花敬定的士兵在他的縱容下,已經殺紅了眼。

有一位婦人的手上戴著一只金鐲子,士兵直接上前砍掉了婦人的手腕,事情傳到長安,朝堂內外嘩然。

這一仗為什麽打?是因為平息叛亂!綿州的百姓也都是大唐的百姓,你花敬定怎麽能搶劫百姓呢?你難道是侵略軍嗎?

因為花敬定的禽獸行徑,朝廷不僅沒有絲毫的嘉獎,他的頂頭上司崔光遠因而被牽連治罪,最後郁郁而終。花敬定因為率兵至丹棱追擊叛軍,一時間躲過了朝廷的處罰。

但俗話說得好,天道有輪回。

最終他因為深入敵後,加上本身驕傲自大,竟然被叛軍斬殺,沒想到他剛剛殘害完百姓,就立馬得到了報應,真乃多行不義必自斃。

三、杜甫的高級諷刺

段子璋叛亂發生的時候,杜甫已經辭官來到了成都。

此時他的心態就是擺爛的狀態,因為對時局的不滿,杜甫可謂是痛心疾首,沒想到因為叛亂,戰火再次燒到了四川,杜甫更是怒火攻心。

花敬定平叛後縱兵劫掠事件發生後,杜甫的心情早已沒有多大起伏。

他知道叛亂的年代,正是武將們驕縱的好時機,杜甫不想說什麽勸人向善的大道理,那不是他的風格, 於是他寫下了一首【贈花卿】,用十分高級的諷刺手法狠狠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

這首七言絕句,前半闕在說美妙的樂曲飄蕩在錦城內外,下半闕則是傳世名句: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花敬定不僅搶掠百姓,還讓人演奏皇家樂牌曲,這都不是膨脹了,而是狂妄至極。

杜甫的這首【贈花卿】, 表面上是在描繪一出盛況,實際上則暗暗使用了「捧殺」的手段來擡高花敬定,把他架在火上烤。

除此之外,還有一層深意,這裏的「此曲」並非單單指樂師們演奏的曲子,而是有一層雙關, 指的是花敬定縱容兵丁屠城的暴行。

是啊, 趁著平叛去搶劫自己的百姓,這樣的事就算是放眼整個歷史也是聞所未聞,人間是沒有這樣的「曲子」的,只有「天上」才有。

宋朝文人曾經評論杜甫的這首【贈花卿】,認為此諷刺手段綿裏藏針,剛柔並濟,真是神來之筆。

來源:中國知網【杜甫【贈花卿】詩微言辯釋——與楊義先生商榷】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