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慈言
從範疇的角度來看,國學的概念非常廣泛,但是從宗旨的角度來看,國學再龐雜,都是發現真正「你自己的意識」,覺醒他,套用他,提高他,但凡能稱之為國學的,都圍繞這一宗旨發展開去,傳承下來。
中國傳統文化不管是從橫向的時間軸上來看,從伏羲到王陽明,還是從縱向的文化類別上來看,比如儒學、經學、理學、心學、道學、佛學,其實都有一個 核心的宗旨 ,那就是要在混合的意識體驗中,找到真正 「你自己的意識」 ,並且用這個真正「你自己的意識」去報效國家、民族。
中華文明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就是在這種宗旨下,在每個時代都有傑出人物找到了真正「自己的意識「,並用這個真正「自己的意識」去認識現實世界,而且創造、經營、服務這個現實世界,所以, 中華民族在每一個時代都會有璀璨的文化出現 。
所以,不管在哪個時代,這個學,那個學,這個派,那個派,宗旨都是一樣的——在混合的意識體驗中, 找到 真正「自己的意識」,並且 運用 這個真正「自己的意識」。
也許有的人會問,如果找到了真正「自己的意識」,思想會不會變得很混亂,因為你本來就是有思想的,又出現真正「自己的意識」,是不是這個真正「自己的意識」的思想,與你原來的思想會矛盾沖突,這樣不就精神錯亂了麽?
這個問題根本不需要擔心。
真正「自己的意識」,在平時的思維狀態中,其實就像一個 觀眾 ,他在看著你現在的思想在那裏執行,在那裏思考,他只是關註著跟著你思考,他自己並沒有思考。
一旦真正 「自己的意識」覺醒 了,那麽你當下的思想就會停止,就像觀眾離開了電影院,電影就不放了,沒觀眾就停止了。
所以,不用去擔心你真正「自己的意識」出現以後,與你現在的思想沖突。
一旦你真正「自己的意識」 自我覺察 到了以後,你那個混合的意識體驗就會變得 清澈 ,因為其他的意識機制就不再執行,只有真正「你自己的意識」在那裏思考,只有真正「你自己的意識」在那裏認識這個世界,你對自己有了把控性,對這個世界有了順應性。
這是 國學的宗旨 。
也許有人說,那我怎麽才能體驗到真正「自己的意識」,因為人在一般狀態中,人的意識是一種混合體驗,怎麽找到自己呢?
其實, 我們經常都能體驗到真正「自己的意識」 ,比如說:
你晚上加班,累得要死的時候,回來往那兒一躺,但是因為腦子累得睡不著,腦子一片空白,特別安靜的時候,什麽都不想,那個時候你還能意識到的那個意識體驗,就是你真正「自己的意識」。
這個時候,如果你能 體驗一下 真正「自己的意識」,你會發現,你在平時所追求的,想要牢牢抓住的東西,那些其實都不是你的東西,那些都是你的大腦思想從外界學習來的,拋開這些,你去體驗那個什麽都不想的意識,就是真正「你自己的意識」,他是極具靈性智慧的。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夠把那些東西都拋開的話,這就是 心學 中說的 「發明本心」 。
「本心」發光發亮了,能夠主動感知這個世界,而不是依賴大腦的認識、情緒的好惡,去選擇世界,這個時候你對這個世界的 「認識維度」 就提高了,那是極大的提高,不是一點點,是跨越到另外一個維度。
這個時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就是一種對 復雜系統 和 未知生存狀態 的 「自適應智慧」 ,顯現出來了。
未來的世界「人工智能世界」,知識已經很難指揮你去做什麽,未來這個世界還沒完成她的定式的時候,需要大量的人,都運用這種真正「你自己的意識」的「自適應智慧」,去創造世界,去適應這個世界,為未來的人提供答案,這是我們學習國學的真正意義所在。
我們怎麽去發現真正「自己的意識」?
真正「自己的意識」怎麽去認識、創造、經營、服務這個現實世界?
相關內容釋出在 專欄【黃帝老子真經】 :
用「源頭甲骨文」字義解讀出來的傳統經典,核心內容都是在論述:
怎麽去發現真正「自己的意識」。
相關 數碼閱讀作品 已由磨鐵數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