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我姓龍,新的一年財運亨通使勁沖!

2024-02-10國風

今天是龍年大年初一!

這個春節期間你會聽到:

「恭喜你發財!恭喜你精彩!」

以及龍年限定版: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你有沒有想過,

為什麽中國人都說自己是龍的傳人?

作為虛幻動物的龍,

又為什麽能成為十二生肖之一?

龍騰雲駕霧,追波逐浪,

它到底是怎樣誕生的?

龍,你是誰?

對於龍的起源,目前學界仍在爭議,但有一個結論已經得到了較廣泛的認可:作為神獸的「龍」,應該是 商代 才出現的。

商以前的新石器時期,各地先民所崇拜的圖騰,往往脫胎於某種現實動物。

其中一些, 隱含有後世龍 的某些特征,被稱作「 原龍紋 」,例如渭河流域的魚紋、漳河流域的鱷紋、遼河流域的豬紋、太湖流域的虎紋、汾河流域的蛇紋等等。

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龍首紋玉鐲」,是 虎圖騰

商代以前,這些原龍紋、不曾交融,直至 商朝建立,吸納各族圖騰 ,將它們雜糅起來,創造出了長身、有角、有爪的虛構動物「龍」,將它奉為神獸,寫入文字、裝飾於青銅器上……

龍,從誕生之初,就是 「混搭」 的產物,也是在那時,華夏民族就對龍有了某種近似信仰的崇拜之情 。

殷墟婦好墓玉龍

作蜷曲狀,頭尾相接,中有缺口,尾尖內卷,猶如旋緊的發條,蓄勢待發。

不過,現在的經典款中國龍,則是從 秦漢時期的蛟龍開始 ,逐漸演化而來的。

按照古人的分類法,有 的龍稱為蛟龍,在漢代,「龍」字往往就是指蛟龍。

【周易】中, 以龍作為乾卦之象 。龍是騰天潛淵的神獸, 乾卦又象征天 ,所以龍與號稱「天子」的帝王,看來頗有淵緣。

【周易】

第一個將龍與帝王明確掛鉤的例子,就是【史記】對漢高祖劉邦身世的記載:當年劉邦之母在湖邊睡著,她的丈夫出來找人,見天色晦暗、雷電交加,有蛟龍出現在劉母身上,回家後,劉母就懷孕生下了劉邦。

後來又對劉邦的身世進行了補充說明:說他是「赤帝之子」, 這個「帝」就是龍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趙莊鎮金劉寨村漢皇祖陵

經劉邦這一「捧」,龍從原本的四方神獸之一,變成了眾生的絕對統治者。

龍成了統治者的象征,普通人還敢「屬」這個屬相麽?

這個問題在南北朝的時候得到了解決。 南北朝 的紛爭,為中原大地上添上了許多 遊牧文化 的色彩。

年味濃

此外,十二生肖傳入中原周邊地區後,人們也都十分樂意接受這種科學又親切的紀年法,全民使用生肖紀年大概便是從此時開始。

所以,龍從「混搭「中誕生,又因為當時某種帝王崇拜,逐漸變成了重要的神獸。

龍,你從哪裏來?

從古至今,龍都是神秘的存在。別說它長啥樣了,它到底存不存在都是個迷。

那麽龍,究竟有多少種模樣呢?

和龍的形象最接近,同時也是討論最多的是 鱷魚。

河南濮陽西水坡 ,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顓頊之墟,出土了一座墓葬,墓主身旁擺放著用 貝殼做成的龍、虎 。這座墓葬距今大約有6400年,這只龍算得上是「中華第一龍」。

濮陽西水坡發現的蚌塑龍虎圖,墓主人居中,暗合「左青龍、右白虎」記載。

從外形看,這只龍太正常了——這也是它最不正常的地方,它形象典型,皆與後世的龍相去不遠難道龍一開始就是一種確定存在的動物,所以才會被如此具象的描繪?

但如果放下我們對龍的認知,或許會發現,這只「龍」更像是一只鱷魚。

三國時期的青釉鱷魚形象更近似於鱷魚而不是龍,可見彼時人們已能夠將二者區分。

對於先民來說,老虎是路上最勇猛的動物,那麽鱷魚大概是水中最兇狠的霸王,駕龍馭虎,正是英雄所為。那麽,也許彼時的龍就是鱷魚?

答案當然不唯一。

在陶寺遺址中、發現了一件祭祀禮器: 陶制朱砂彩繪蟠龍盤 。蟠龍盤上的動物和 十分相似,無足無鱗,只在頭部鼻框處有突起,專家稱為「陶寺龍」。

陶寺遺址觀象台

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一帶發現了一座完整的大墓,這就是陶寺遺址。距今約四千到四千六百年,屬於仰韶之後的龍山文化時期。

怎麽確定是蛇的呢?在龍紋的頭部,人們發現類似樹枝的圖形。 樹枝伸出去,一枝分為三叉 ,看上去就像蛇口中吐出的「 蛇信子 」。

中國山西博物院的龍山文化時期彩繪蟠龍盤

陶寺先民已經將 蛇,當做神聖通靈的動物 。蛇,也是汾河流域先民的部落圖騰。它兇狠、水陸皆宜、無牙卻能吞象。這一切讓先民們對蛇有著無上的敬畏,自然,也就被認為是通靈的龍。

但是,「 」也可能是龍的始祖。

在遼西地區廣泛出土了一種 玉獸玦 。這種獸玨呈C形,大腦袋,長身蜷曲而無足,恰如甲骨文的「龍」字,沒錯,這種五千多年前的玉玨也是龍。

紅山文化中經典的「C形玉豬龍」曾被稱為「玉龍」,直至本世紀初這一形象才被確定與野豬有關。

這個C形龍也叫獸面玦形玉飾,這條C形龍的原型很可能是豬。雖然身體如蛇,但 龍嘴上有類似於豬的雙鼻孔 ,大面積占據頭部的是兩只大耳朵,和豬的形象非常貼切。

不同的玉豬龍形態也有差異,較「胖」的玉豬龍和豬更相似。

遠古時期,豬在畜牧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除了把豬作為食物以外,還把它作為「 水獸 」,在祈天、求雨、防洪等祭祀中,經常把它作為祭品,並逐漸把豬抽象神化。

這些觀念反映到玉器造型中,豬首龍的出現就不足為奇了, 玉豬龍很可能是「豬乃龍象」最早的源頭。

那麽,龍是從何時開始前進演化成了我們所熟悉的模樣?又是如何演變的?

在上一部份就提到過,現在的經典款中國龍,是從 秦漢時期 逐漸演化而來的。

雖然在當時劉邦為了填補自己的身世空缺,「認龍作父」,讓龍一下從「新生」神獸變成了「待爆」神獸,但是 蛟龍在當時也是有不少「黑料」

杭州法喜寺

蛟龍在古時並不算什麽偉光正的角色。「地上的虎,水中的蛟」,常並列為人間兩大禍害。

細翻史書,單是漢代,就有漢武帝射蛟龍、漢昭帝釣蛟龍的記載,皇帝根本沒把祖宗這門親戚當回事兒。

後來更有三國周處入水搏蛟龍、東晉鄧遐劍斬蛟龍、唐代賈宣伯藥殺蛟龍、宋代張元投石砸死蛟龍……等一系列 除蛟故事 ,蛟龍在傳說裏越來越弱,幾乎淪為供英雄刷經驗的小怪。

這就讓準備使用龍主題豪華套餐的皇帝們頗感尷尬。想讓帝王之龍甩脫蛟龍的「黑歷史」,只能造一個形象上就與過去有別的新型龍,跟蛟龍劃清界限。

清光緒黃綢彩繡夾龍袍。皇帝為「九五」之尊,故著用袍服繡以九條金龍。

於是,浩大的整形工程開始了: 龍角 ,從隋唐時開始分叉,宋以後逐漸固定為鹿角造型; 龍身 經歷了長短變化,發福又減肥,越來越蜿蜒矯健;

唐代,鎏金鐵芯銅龍。

龍爪數目也在不斷修改;此外,鱗片、毛發、胡須等種種細節,都隨著時代發展,經歷了反復調整。

現在我們最熟悉的,是天安門華表上那種形象: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須髯似人……

直到 元明時期 現代意義上的「中國龍」才正式出爐, 如今我們在皇家園林、宮廷文物中看到的龍,多半是這種「官方款」。

北海公園西天梵境門墻上的龍紋。

當然,好不容易搞出一款官方造型,不能再被老百姓玩壞了。從元代開始,對龍造型的使用和管理便日益嚴格, 至明清,民間已不能隨便使用龍紋、龍形的物件了

龍,你要到哪裏去?

雖然日後龍與皇權關系不斷密切,但經過草原文化的沖擊, 生肖龍到底還是回歸了百姓日常 ,任皇家自稱「龍子龍孫」,百姓對龍竟是越來越戲謔了。

人們不僅議論「龍」,甚至還大張旗鼓地「娛」龍。

自宋代以來, 「舞龍」 就成了年俗,很難想象其中有任何禁忌的意味。

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中有關南宋龍燈的記述:「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蜿如雙龍之狀。」這是陳設觀賞用的龍燈。

民間不能使用皇家龍的形象,才有了草龍、火龍、板凳龍等變通的龍形。

圖中即為「板凳龍」,木凳上飾以紙紮彩龍,點燃燭光,形成一條長長的龍燈,寄予著人們美好的願景。

而南宋大詩人辛棄疾有「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詩,說的又是由人 舞動的龍燈 。而明清時期,舞龍燈之風更盛,至今不絕。

貴州銅仁德江縣一年一度的舞龍炸龍活動在縣城精彩上演,70條龍燈與民共舞

「燈龍」大多由 九節 組成,很像後世龍的形象。龍頭用竹條紮好,蒙上白色的清明紙,塗以色,有角、有眼、有嘴、有鱗、有胡須,筒形的龍身,魚尾狀的龍尾,無不生動。

下方以木柄撐住,以方便旋舞, 前方經常導以燈牌,上書「五谷豐登,官清民樂」等字樣 。舞罷盡興,常常以鞭炮煙花直對龍身,完成「 燒龍 」的壯舉,再將其送入水中, 意為送龍歸海

桂林市臨桂區五通鎮村民趁著春節舞起龍燈,歡慶新春佳節,百盞魚蝦燈、馬燈依次鉆過「龍門」入場,開始舞龍燈遊行大狂歡。

農歷二月二,漢族要過「 龍頭節 」。此時正值驚蟄、春分時節,民俗認為 蟄伏一冬的龍,在這一天擡頭活動,以後的雨水也會多起來

明人沈榜的【宛署雜記】有關於「二月引龍,熏百蟲」的記載,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室內、廚房,呼之「引龍回」。

安徽黃山,二月二,氣勢恢宏的蜀源「舞草龍」經過油菜花田。

假如再算上五月的龍舟,一條條神龍,早已悄悄離開神聖的皇家禁地,變得可親可愛。

賽龍舟

縱觀「龍」史可以發現,人們通常印象中神聖不可冒犯之「龍」,不僅大大方方地名列十二生肖,加入尋常動物的行列,更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娛樂明星。

SPRING FESTIVAL

新年快樂

SPRING FESTIVAL

這就是我們的「龍」,因為與皇權掛鉤人們崇拜它;因為走入了民間人們愛戴它。

值此新春之際,地理君祝讀者粉絲們龍年大吉,龍騰虎躍!

來源:「 中國國家地理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