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後期的作品,其創作背景與她經歷的一系列悲慘遭遇緊密相關。
公元1127年,發生了「靖康之變」,北方的金國南下攻宋,擄走了宋徽宗、宋欽宗,北宋就此滅亡。李清照的生活也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此之前,她出身官宦世家,自幼生活優裕,與丈夫趙明誠誌同道合,婚姻生活美滿,二人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然而,國難的降臨打破了她原本平靜的生活。這一年,趙明誠奔母喪南下金陵。李清照也於同年秋八月南下,載書十五車與丈夫會合。但不幸的是,趙明誠家在青州的十余屋書冊因兵變被焚,家破國亡的悲痛開始籠罩著她。
公元1129年八月,趙明誠因病去世,時年李清照四十六歲。這對李清照來說無疑是沈重的打擊,她不僅失去了摯愛的丈夫,還在金兵入侵浙東、浙西時,被迫避難奔走,所有庋藏喪失殆盡。國破、家亡、夫死,種種苦痛交織在一起,使她嘗盡了顛沛流離的辛酸。
在這樣孤苦淒涼的境況下,李清照將內心的愁苦、哀怨、悲痛等復雜情感凝聚於筆端,寫下了這首【聲聲慢】。詞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開篇便以七組疊詞,細膩地展現了她內心的空虛、孤獨與痛苦。「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透過描寫天氣的變化和飲酒難以禦寒,烘托出她生活的艱難和內心的淒涼。「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等詞句,更是借景抒情,將她的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