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流雲過檐牖,斜照蕩書畫」,淺談宋代繪畫風格品評的三個維度

2024-04-04國風

引言

宋代繪畫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座高峰,其中包括了人物畫、山水畫,從繪畫品評的角度來看,風格是有差異的, 但是卻沒有優劣高下之別,判定畫家的風格差異,是繪畫品評有一個重要焦點和內涵。

一、時代風格品評

時代風格是指某個朝代時間階段,所形成的具有相對統一穩定的風格。宋代繪畫品評關於繪畫時代風格品評與唐代一脈相承, 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以時代風格為品評標準。這一問題在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最先表露,他首次在理論上, 明確的提出了時代和繪畫之間的理論關聯,認為透過繪畫作品可以體察時代特點。

【圖畫見聞誌】記載:「自古衣冠之制,薦有變更。指事繪形,必分時代。」

這一言論明顯受到了張彥遠「指事繪形,可驗時代」的影響。郭若虛以時代風格為品評標準,進一步運用在了具體品評中, 他在品評閻立本、王知慎時曾表示,每個時代衣冠每每相異,因此如果不按照時代衣冠風格進行藝術創造,就算是技藝高超的名畫,也是有缺陷的可為「丹青之病」,故不能被評為好的作品。

第二個方面是,對不同時代的繪畫風格作出差異化品評。這一問題在【歷代名畫記】中亦有體現。張彥遠將時代風格劃分為三個階段, 分別為上古、中古和下古繪畫的風格,並且對每一階段特征作了風格品評。

宋代繪畫品評,也具有對不同時代的繪畫風格,作出差異化品評的理論表述。如郭若虛在【論婦人形象】中, 也對古代婦人形象的風格,和宋代婦人形象的風格,進行了品評和比較,古代婦人具有「威重儼然」的風格,而宋代婦人則具有「姱麗」的風格,這正是品評出了兩個時代下婦人形象風格的不同。

又如【廣川畫跋】中,董逌評價今人戚氏、關氏畫水的風格是「不能畫水之形似……沖激蹴卷之勢」,而古人張子畫水的風格是「洶湧澎湃 ,蓋蛟鯀魚鱉不能出沒其間也」,這便是透過品評,指出宋代畫家和前代畫家畫水的不同。

透過上面論述可知,時代風格帶給繪畫創作的影響,正是宋代繪畫品評家站在這一理論的高度上回望過去, 繼而透過品評語言表述出來,這亦是宋代繪畫風格品評一個重要取象。

二、地域風格品評

由於中國南北地區的地勢地貌差異明顯,因此而出現了具有南方風格和北方風格的不同山水畫類別。唐代張彥遠註意到這個問題, 他認為只有知道「南北有殊」,才能夠根據南北山水畫的不同風格進而品評繪畫,這樣才「然後可以議乎畫」。

【畫史】記載:「近世畫手生於吳越者,寫東南之聳瘦;居鹹秦者,貌關隴之壯。」

對於這一問題,宋代郭熙進一步將地理差異和繪畫風格結合起來,做出了理論闡發,他指出了吳越地域(東南)的風格——「聳瘦」和鹹秦地域(關隴)的風格——「壯」。 這裏「東南」吳越顯然屬於南方,而鹹秦關隴則明顯屬於北方。這種地域差異,當然會給當時的山水畫創造留下鮮明的地域痕跡,進而在風格上則產生差異(「聳瘦」和「壯」)。

宋代不僅有畫理上對南北山水風格的解讀,在繪畫品評中亦有表現。首先是北方山水風格品評,最為典型的應屬郭若虛在【論三家山水】中的風格品評。 這一段看似是對李成、關仝、範寬三人山水畫的品評,但其中提到「三家鼎峙,百代標程」正是表明,他們三人已然形成以地域為標誌的山水風格。

郭若虛品評的三位畫家都是北方人,其中李成和關仝均是長安人(今陜西西安),範寬是華原人(陜西耀縣)。 其中「堅凝」、「勢狀雄強」、「渾厚」等表述,大致代表了北方山水風格的特征。

其次再來看南方山水風格品評。在宋代繪畫品評中,「江南」一詞除了是地域代名詞,還代表著一種獨特的審美風格, 並且江南畫家的繪畫風格,總有相似的地方:「縝細」「氣格清秀」「逸意」等,以上品評是中都包含著「江南」二字,無論是江南之物,還是江南之人,也都顯露出了南方山水的風格特征,即「細」、「清秀」、「逸氣」的風格。

綜上,南北山水風格的差異性,在品評中已然顯露無疑,這就表明宋代的繪畫品評家在面對南北山水不同的風格時, 能夠以準確的眼光去評判其中的差異。在這一風格品評視角下,還應當註意到米芾在【畫史】中對待南北山水風格的品評。

在【畫史】中,米芾對待「南北」山水風格品評有不少經典言論。米芾在品評時似乎對南方山水風格有所偏好。 一方面,他在品評時,常常采用「清潤」、「天真」、「平淡」、「趣高」等詞語來誇贊南方繪畫作品,可見,「平淡」、「清潤」、「天真」,這些品評表述,幾乎成為了南方山水(江南)獨有的審美標準。

【畫史】記載:「多煙雲掩映,樹石不取細,意似便已……無一筆李成,關仝俗氣。」

另一方面,米芾對自己的作品的評價,也偏向南方山水風格的特點,【畫史】中的這句話就表明了米芾眼中南北山水風格具有的差異性, 米芾本是北方人,隨後在一次遊歷中經過江蘇潤州,因為喜愛潤州山水風光,因此他的創作物件自然也是南方山水,他的山水畫風格便具有了南方山水風格。

米芾的作品大都是江南平遠的景色,很少描繪雄偉高峻的山峰,畫面整體清潤朦朧。這就與北方山水的風格有巨大的差異,因而, 他在面對李成,關仝的山水作品時,評價其為「俗氣」,這恰是米芾眼中南北山水不風格差異的表現。可見,宋代繪畫品評關於「南北」山水風格的差異性,在米芾對繪畫的品評中已然浮現了。

董其昌所提出的南北分宗,是真正的從繪畫風格的差異上來討論南北山水的,這二者的討論角度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宋代繪畫品評已經涉及到了一些關於風格的論述 ,只不過還和地理因素混融在一起而已,可以說,如果沒有唐宋繪畫品評關於南北山水的不斷闡發,後來的「南北分宗」理論的提出,就無法從邏輯上得以順利成章的說明。

三、個人風格品評

個體風格是在繪畫品評中最為常見的審美角度。個人風格品評是指對那些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繪畫風格的畫家的評判。 這是對畫家最高的品評了,因為能夠開創風格的畫家,往往在藝術史上都具有著最重要的地位。

個體風格的獨創性和差異性,在繪畫品評中往往以「別具一格」、「自立一家規範」、「自成一家」等詞語表述。這類品評在宋代繪畫品評中的大致有兩種表現, 其一是畫家的「再創風格」,其二是畫家個人「獨創風格」。

首先我們來看「再創風格」,這是指師承某一家風格,但是能夠超越前人,是一種融合了前人風格和自我風格的一種全新的個人風格。 由於前文提到的時代背景,宋代大致屬於一個崇古的時代,因此師承前人乃是當時畫家的必經之務。

但仍有一些畫家在前人傳統的基礎上創立自己的個人風格。因而宋代繪畫品評中常出現,「青出於藍」、「變通師法」、「變態舊規」等, 就是用來評價這類在師承一種風格之後,又「再創風格」的畫家。宋代繪畫品評雖然會以古代名家的風格作為模範和準繩,但是對於在師承某一家風格的基礎上,進而發展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風格畫家,亦給予較高的評價。

【聖朝名畫評】記載:「士元之寫景,王端之老格,同出關氏,各有所得。」

繪畫品評家對品評物件的創新與變化,透露著贊賞之情。例如對郭熙的評價「能自放胸臆」,即認為郭熙雖然師承李成, 但又能表現出自我的風格特征,所謂「胸臆」,即指畫家的情懷格調,更指向一種審美風格。這無疑是難能可貴的。

其次,「獨自創新」的風格品評,除了強調了畫家具有「自成一家」的鮮明的個人風格,還同時強調了這些畫家「不專師法」、「無所宗師」、「不欲蹈襲」、「體制不類前人」。 也就是說,在宋代繪畫品評中,這些畫家做到了自我獨創遠遠大於承襲前人。

其實品評提到周文矩畫風,並非只是他個人的「一家之學」,因為他顯然受到唐代周昉的影響。【圖畫見聞誌】曾評贊他「尤精仕女,大約體近周昉」 。因此他的畫風獨創是相對於「不墮吳曹之習」而言的。但毫無疑問,新的風格創造是這些畫家的主導方面。

由於宋代的繪畫品評有著這樣一種藝術背景,不僅山水花鳥人物等各類題材,都具備且較為完善了,而且在每個題材名目下都具有獨創風格的畫家, 加上當時崇古風氣導致許多宋代藝術家大都難以擺脫古人的羈絆。在這種藝術背景下能夠有自己獨創風格,一定是具有更大的難度的,能夠做到稍有風格推進,已屬不易。

所以繪畫品評家非常珍視這樣的風格創新,因此才會采用這樣看似誇張的方式去品評。可以說,宋代這一種創新的傾向,被品評家們以敏銳的眼光捕捉到了 ,讓他們註意到宋代畫壇在崇古風氣下的風格創新意圖,從而作出了理論的肯定。

結語

風格是繪畫品評中非常重要部份,繪畫品評最終的目的,就是揭示出畫家風格的獨特性,筆墨、造型品評從根本上都是為了說明畫家的風格。因此,對宋代繪畫品評中畫家風格的探究,是幫助探究宋代繪畫品評的關鍵環節。

參考文獻:

[1]【圖畫見聞誌】

[2]【畫史】

[3]【聖朝名畫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