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人們常把「寺廟」混淆,寺和廟區別大,有啥不一樣?

2024-03-12國風

「寺廟」作為一個詞語,似乎從我們接觸它開始,就是表達的同一個意涵。很少有人會將「寺」和「廟」分開來說。

而實際上,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當中, 「寺」與「廟」表達的並不是同一個意思, 而是完完全全的兩個含義!

白馬寺、少林寺、大昭寺、靈隱寺等,內裏有什麽乾坤?

人們經常混淆的「寺廟」,到底有啥區別?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寺」裏住活人

寺的本義為「持取」,是由「持」字演化而來的。從它的演化歷史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寺一定是和人有關的。

在古代,有一個特有的地方叫做「大理寺」,有一個專門的官職叫做「大理寺卿」,

而古代的【漢書註】中這樣寫道:凡府廷所在,皆謂之寺。

這也就意味著,寺在更多的時候表達的是 一個住所或者是地方

這種情況一直在中華文明當中延續著,直到佛教傳入之後,寺的職能發生了一些改變。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和尊敬。為了供奉大佛,也為了給僧侶們一個棲身之所,許許多多的寺院開始修建了起來,比如著名的有白馬寺、靈隱寺等等。

而當這些為佛教修建的寺廟漸漸興起之後,寺也不單單是作為一個地點了,而是住上了許多的 僧侶

比如,大熱電視劇【甄嬛傳】中的女主角甄嬛出宮時去往的地點就是甘露寺,劇中的甘露寺也是一個僧人修行的場所,和現在的情況基本一致。

經過千百年的演變,如今我們最常說的就是去寺裏「燒香拜佛」,一來是為了感受各地寺院裏不同的文化底蘊;

二來也是為了透過給寺中的佛像燒香,祈禱或者祝願自己及家人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廟」裏住鬼神

寺裏住著的基本都是僧侶等活人,每日吃齋念佛,充滿了生命力。與「寺」不同的是,「廟」這個地方卻有許多的神秘色彩。

用最直觀的「土地廟」來說,這個幾乎全國各地都有的建築並沒有人將它稱為「土地寺」!

由此可見,廟和寺的區別可大了去了。

廟中供奉的一般都是土地公等神明,且它最大的特征是只供奉一個。

譬如,人們去土地廟裏肯定拜的是土地公,去城隍廟裏拜的肯定是城隍爺。不可能出現去土地廟裏拜其他神明的情況。

但寺當中供奉的佛像可以有很多座,並不僅僅是一尊佛。 還有可能會出現一個寺裏有好幾個單獨列出的小院兒,分別供奉不同的佛,像釋迦牟尼、文殊菩薩等等。

去寺和廟的日期也各有講究。在寺院裏,常年供奉著香火,如果香客們有事想要祈求佛祖庇佑,只要在自己方便的時候自行前往就好。

但去廟裏的時間卻不能如此隨意,雖說平時也可以,但每逢廟中所供奉的鬼神的誕辰之時,前來拜拜的民眾就會更多,相傳在這一天上香,所許的願望也能更加靈驗。

除了鬼神之外,在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當中,廟也演化出了其他的職能。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除了土地廟和城隍廟,也有關公廟、孔子廟等等。

由此可見,廟中住著的雖然不是活人,但也有可能是 青史留名的著名人物 ,這些人物因為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所以可以單獨為他們修建一個廟宇,以表示對他們的尊重。

雖然「寺」和「廟」各有不同,但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能夠將二者完全區分開來了,大部份時間裏,「寺廟」已經成為了一個具有完整意涵的詞語,既可以指代「寺」,也可以指代「廟」。

人們前往「寺」與「廟」的目的也都基本一致,那就是為了 祈福

只不過,這些供奉大佛和神明亦或是歷史人物的建築, 如今也在面臨著危機。

除了一些寺院和廟宇年久失修之外,還有不少「寺」和「廟」被曝出醜聞 ——比如某些主持和管理人員有 貪汙香客香油錢 的行為。

確實,民眾們在神佛之地潛心祝禱的時候,通常都會在功德箱裏捐贈一些,但這是捐給自己的虔誠,捐給自己的善良,而並不應該被不法之徒占為己有!

希望在未來,中國的寺院和廟宇文化能夠得到更多的普及,對於寺廟管理人員的選定標準也應該更為嚴苛,只有這樣,這些有著千年文化的寺廟建築才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繼續煥發獨屬於它的文化光彩。

參考資料:【漢書註】、【釋名】、【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