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九古詩韻繪霜降,白露凝霜映千裏秋光

2024-09-04國風

導語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之後夏天將與我們告別。

每到霜降之時,天氣便逐漸寒冷,露珠經過夜間的冷卻,將會變成霜花,鋪滿整個大地。

霜降既意味著南飛的大雁和豐收的喜悅,也意味著寒冷冬天的即將來臨。

從中國古代一些詩人的眼中,我們也能感受到霜降節氣的雄渾壯美!

那麽詩人們又是如何用詩歌來描寫霜降這一天的呢?

其實詩人在抒發霜降情感的同時,也在表達著詩人對時間流逝和大自然變化的深刻感受,細膩而又美麗。

霜降感受深秋。

一、白露已見秋日月,寒霜時下夜來霜。

唐代詩人岑參在這首【白露琵琶行】中,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霜降之前的景象。

既有霜降帶來的視覺美感,也有初霜時節給人的心境帶來的惆悵,好的景色當然少不了好詩詞的襯托。

詩的開頭,詩人說道:「白露已見秋日月,寒霜時下夜來霜。」

意思是說白露過後,夜晚的時候能看到月亮帶著秋天的涼意,有著淒涼的感覺。

自古以來,月亮就和詩人內心的感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個人靜坐在湖邊,望著月亮發呆時,不知不覺就會陷入對過往歲月的追憶之中。

而此時白露過後,月光清冷,讓詩人更加聯想到人生的過往。

經過這一夜過後,大地會鋪上一層薄薄的霜花,就如同天空中的月光灑落一般。

這句話在當時的時代來說,一方面表現出詩人已經註意到氣候變遷,一方面表達了「白露已見秋日月」的涼意之深。

第二句接著講述:「寒霜時下夜來霜」,詩人在這句中也表達出當時北國的棉裘已經做好的現實。

在之前的一句中帶有一定的惆悵,但是在第二句中轉向講述神態慢慢地從「惆悵」轉向「興奮」。

夜晚寒霜降落的時候不知不覺又是來臨,這時候已經是時節了,而這時節寒霜作為秋天最後的節令又夾雜著冬季,給人一種蕭殺的感覺。

但是對於岑參來說,同時也是興奮,因為這樣的大雪天氣晚上也非常清脆可聞,足夠讓他搭乘獨木舟在湖中聽那琵琶聲。

詩人在這裏說自己的興奮之處,表示想要與別人一同共享這涼意和清脆,以此可以看出晩秋深冬所給人的一種痛快之感。

二、月耀南窗竹影寒,好景行雲得所安。

北宋陸遊在這首【秋夕南窗竹影】中面對窗外竹影專案明月的清凈空靈之美而感受到一種無法言說的孤獨感。

月亮本身就是一種充當孤獨人的寄托,同時也承載了很多的思念和人生,因此使人能夠理順心緒。

這首詩透過月光、竹影、孤燈等元素讓讀者感受到一種內心的孤獨與惆悵之感。

詩的開頭說:「月耀南窗竹影寒」,這是在描寫當時孤寂的情境。

但南面的窗戶照進明亮而又冰冷清淡的月光,而窗外竹林所搖曳出陰影顯得暗淡而又冰涼,這樣的景象所反應出的詩人的內心是冰涼清淡的。

在古代七夕傳說之前,古人們都是透過農歷八月十五月圓之時來稱呼該月份為望月或望。

所以這句中的「十五」其實就是指農歷八月十六日,當時正值秋季時節,由於天氣轉涼,所以風聲顯得更加淒涼寒意十足。

這時候陸遊已經老了,而且身處異鄉官銜尚且微薄,但是於他來說目光卻十分遠大的,他在此時還是能夠感受到自己內心理想和抱負是心潮起伏高遠的。

因此「欲亂今日安」的意思讓他聯想到這孤寂的秋夜所帶來的惆悵感受。

意思即:想要紛亂一下今天心情還算安穩,因此內心還是理智清醒的,他們借著我的竹影搖動隨風飄然讓我想起往日。

第三句中「好景」這個非常獨特,如果結合前後來看就是寫景,而再結合古人的審美,當時寫這種景多是要抒情,因此陸遊借著竹影衍生到往日生活中去,這是他所羨慕四周世外高人的生活態度,歸隱田園中的生活狀態,並以此獲得寧靜、內心平糊。

而這種生活正是自己想要過卻不得過,於是就產生了深深的惆悵,這是一個身處亂世卻又心向歸隱的人,他想要歸隱田園,卻不得如願。

三、青楓江上秋帆落,疏星淡月冷蕭騷。

唐代詩人李白在【秋夕青楓江上】中透過江上的青楓描繪出深秋時節淒涼孤寂之意。

青紅江岸上楓樹紅了一片,而江上的船帆也已經收起岸上了,只剩下秋水翻滾,讓人無比傷感。

這是因為沒有船帆撐起,所以只有無際無際的波浪了,而且也體現出李白內心的孤寂,在這個深秋夜晚江上獨自賞景,其實就是李白內心孤寂憂傷的一種表現。

詩中第二句:「疏星淡月冷蕭騷」,借助於星月來表明當時空中有星星閃爍著微光,而明亮皎潔的月光已經冷淡下來,因此難免讓人感覺到一種淒涼蕭殺之意,這盡管是深秋之夜,但也是一個星辰和明亮皎潔的夜晚。

但大江卻翻滾起潮,加之前面所說的秋風蕭蕭,更加讓人感受到一種蒼涼,這種景色就是蕭騷兩字所形容,可以感受到詩人內心雖是孤寂,但依舊能夠從內心有所感悟。

白露為霜。

一、家雁南飛天雁叫,一帆雙箏向江口。

南宋楊萬裏在這首【霜降前一日一明日小雪】中寫道:「家雁南飛天雁叫,一帆雙箏向江口」,這是理由第四句說到雁鴻陣陣,「南飛」的雁群其實相對於「北風」來說,這應該說明天下著北風,只有鴻雁才會向南方飛去。

這個鴻雁群實際上是指歌聲,並不是雁群所帶來的悲哀聲,而指的是由專屬歌女互相合唱發出的聲音,因此這裏真正要描寫的是當時汴京盛宴歌舞場面。

而且是在北風下,燈火闌珊處隱隱約約能夠看到船帆駛向江口,有雙箏齊奏,非常熱鬧。

但是除了北風之下,這還有微寒霜露,這是因為「南飛」的雁群所指向是大雁們飛往南方,說明此刻天上有大批大雁回南方過冬了。

因此在這個時候家雁離開了,沒有歌聲響起,人們都被歲月淹沒在世俗中,在這一刻欣賞不到歌女齊奏帶來的絕美樂聲。

二、他朝我兮何日憶,當筐雙筭淚滂沱。

「家雁南飛天雁叫,一帆雙箏向江口」,這是和前面詩句相互對應來看,可以知道這前面提到過小雪和霜降,因此楊萬裏應該是在小雪之後作寫。

楊萬裏不僅擅長寫山川樹木涵養泉水,他對於氣候變遷也是觀察細膩,他在這首【他朝我兮何日憶】中前半部份描繪出了一幅生動熱情氛圍璀璨的晚宴場景。

而後半部份則表達楊萬裏自己對於大宴嘉賓告辭歸家的情感,他有一種惆悵空虛感,但同時也把自己融入其中。

「洗罷銀箏抱雙槳」,意思是說洗罷銀箏後便緊握雙槳,這裏的雙槳其實不是指雙槳本身,而是指用兩只用竹片制成獨木舟上輕懈擔子搭成一片用來遮蔽陽光雨雪的小棚子。

而這裏面主人自會請來兩個歌女演唱歌謠,而最後四句則表明他本想一試卻忽不能言,這看似是歌女不願意為他歌唱,是指歌女聽聞他聲名遠揚而害怕。

但其實真正對他來說則是司空見慣,沒有來也不會有人特別註意,因此他也沒有找到調理音樂,但他內心還是非常渴望享受這種樂趣。

結語

以上九首古詩各具特色,無論是對景物細膩觀察描寫還是對自身感受深入表達,都富有深意,透過這些作品我們可以體會到深秋時節的寂靜和人生中的迷茫與思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