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筆法的基本訓練,只是運用於外在造型等相關的一些具體技術措施,它關系到作者的基本表現力。書法藝術不只是能用毛筆寫寫字而已,更重要的是能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讓書寫著、觀賞者產生美的感受,最終到養人養心的精神層面,這大概就到了道的層面。如孫過庭所雲:「豈知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旨,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這種以人之情性,通於天地之理,在中國起源很早,實即天人合一觀。
春秋戰國之際,士這一階層崛起,諸子百家,競相以學說相尚,其中有以「氣」為宇宙之本、生命之源者,今尚可於【呂氏春秋】【管子】及醫家、陰陽家之著作中,見到一鱗半爪。然考「氣」之含義,實有兩義:
(1)氣乃指物質,其為物也,彌散於宇宙,充塞於六合,乃宇宙之體、生命之源,聚散離合,品類萬千,大而星雲晨宿,小而原子質子,以至人文史事,無非氣之所成,南北朝範縝、北宋之周敦頤和張載、清王夫之等就繼承了氣是物質這種觀點。(2)氣乃指人的精神狀態,以為一切人的精神活動都是氣的表現,如列禦寇及儒家的觀點。孟子之養氣,實即人須培養自己的正氣,正直做人,不搞歪門邪道。他的這一觀點,很快就為學者所接受。後來便表現於文學藝術方面,西漢之賦、東漢之詩文及兩漢之書法都表現這一種特有的高風亮節。
養天地正氣,極風雲壯觀
曹操與其兩子曹丕、曹植,父子文學都不錯,通稱「三曹」,建安七子與曹氏兄弟互相唱和很合意。曹丕著有【典論】一書,其中一篇是專論文章的,故又稱【典論·論文】,他指出:「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即文章以氣為主,氣有清濁之分,因人而異,不能勉強取得。其後,南朝齊梁間的謝赫在【古畫品錄】指出:「畫有六法,其第一條為‘氣韻生動’。」千百年來,這已成了指導繪事實踐和評鑒的重要依據,也引入了書法領域,為創作和欣賞的重要指導。他在評定曹不興的畫時說:「觀其風骨,名豈虛成!」評顧駿之則說:「神韻氣力,不逮前賢;精微謹細,有過往哲。」所提「風骨」和「神韻」都是十分精當的。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生於劉宋文帝時之王僧虔(426年—485年)其【筆意贊】曰:「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他提的「神采」一詞,也十分高妙而允當。
劉勰生於劉宋明帝泰始年間,他在【文心雕龍】中專有論「風骨」一篇,認為風骨是文章核心之所在。鐘嶸,略晚於劉勰,他在【詩品】中以「風力」一詞狀建安諸子之作。總之,在南朝前期,出了上面四位文藝理論大師,他們所提的「氣韻」、「神采」、「風骨」及「骨力」都是非常好的觀點,成了文藝界的共同語言,直到今天,套用的範圍越來越廣泛。
到了唐代,意境一詞引入美學品鑒,考其來源,則是來自老莊。【莊子】在述其哲學概念及人生觀時,往往以寓言設思而概念化,且趨於縹緲,仿佛之意象,難以捉摸,以達喻其所追求的境界,後人乃以意境一詞概之。到唐代便作為美學範疇而概念化了,以後廣泛地用於詩詞、文學及繪畫;清代又延伸於書法;今天則更套用於舞蹈、弈棋、體育及書畫、音樂等各方面。
宋代蘇轍對此作了進一步的發揮,他在【上樞密韓太尉書】中說:「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這句話其實就是曹丕那幾句話的另一說法而已,說明了氣和文章的主從關系。氣是文章的主體,文章是從屬的,文章是學不到的,氣卻可以培養。他舉孟子和司馬遷之養氣與文章之相似,具有宏博浩蕩之奇氣,他們都不是每天關在書房裏埋頭學著寫文章,乃是「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事實確是如此,【史記】中不也有幾篇由「褚先生」補入的列傳嗎?二者差別非常明顯。南朝劉宋時的劉義慶寫了【世說新語】,有人曾想模仿他的風格,可是總學不像。道理很簡單,氣質是學不到的。李白的詩奔放飄逸,真如天仙,狂放不羈,任誰都學不了。「氣」之一詞表現在文學藝術方面有不同的術語,如神采、氣韻、意境、風力、風骨及韻致等,實際上是一個含義,就是指的氣或氣質。
鐘繇 宣示表
從時間先後看,「氣」之用於文藝,是先從文學開始的。書法藝術的客觀物件就只漢字,而漢字的結構都是早已定型的;書法作者憑其筆墨之功底,使每根線條富有內涵,對於每個漢字進行造型,同時也就寄予其情感,而形成一種特定的意象;因之在整幅裏達到一種意境,從而能吸引人、感染人乃至鼓舞人。如甲骨文和金文有古樸之感,大小篆有整體圖案之跡,古隸憨厚敦純,今隸則具雄強之勢,章草常覺簡樸靜穆,鐘繇之真有雍容大度,氣象寬厚,二王之書稍涉妍麗,張旭之作有渾厚之氣,懷素之狂草具磅礴之勢等。
米芾 晉紙帖
至於具體到某一作者都有所不同。如唐初四大家(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中唐之顏柳、宋之四大家(蘇黃米蔡),各有特色;而明清以來諸有影響之作者,歷來品說者已夠多,就不用多加重復了。至於一般稍涉書藝者,各人之作,皆可代表各人之氣象,顯示出一時之情感。
蘇軾 寒食帖
所以說,「書者,氣之所形」一語,高度概括了意象結構。書家就是以柔韌的毛筆寫出各字的形象,提按使轉令筆觸出現頓挫、向背以及濃淡枯濕和疾澀等技法,全憑作者的經驗和感受而互相交替地出現在紙素上,作者的內心感情便寓於筆畫之中和結構之內。將一些意象集合形成意境,給欣賞者以一個總的感覺,某作品雅淡,某作品高古,或者使人感到一種古淡或稚拙,有的則奔放,有的又雍容不迫,有的或劍拔弩張,有的則顯得市井喧雜,有的則如閑雲野鶴,又說某作品富於書卷氣。這股氣便是書法從技術層面往道層面的一種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