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陳向迅:畫筆之端,流淌著運河記憶的古往今來

2024-03-04國風

陳向迅,浙江杭州人,1984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本科並留校任教,獲文學學士學位;1990年該系山水畫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原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正是江南好風景

紙本設色

2015年

運河之水是心中之水

◎陳向迅

大運河是中國水文化的集中展現,運河的詩性是屬於田園的意趣,是一種生活的日常所構成的地域風情。觀運河之水,雖然沒有長江的波瀾壯闊,也不同於黃河的激流奔騰。但在運河邊上,給人更多的是小橋流水的清秀安寧。歷史的滄桑,歲月的積澱,運河所包含的人文底蘊是深厚的。無論是山水景觀還是人文風貌,從桑田稼穡,到漕運溝通,運河給予的是一種人與水的親近。無論是觀水還是用水,運河首先還是對水的利用,這其實是一種人與自然之間的溝通,或者說是形成了運河兩岸的一種生存方式,這些當然離不開運河之水。

家住江南

182cm×277cm

紙本設色

2014年

從觀水到用水,從藝術的層面而言,首先應該體現在對運河之水在文化意義上的一種尊重。其次,如何觀水和用水,也是傳統繪畫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份。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說:「山大物也」,「水活物也」,「山以水為血脈」。胸中丘壑,筆底臥遊,山水的境界中,無論從自然景觀還是藝術表現來看,水是一種流轉而有生命的象征,是一種氣象萬千的意蘊。

蘭江記憶

152cm×125cm

紙本設色

1998年

觀水,從藝術的判斷層面而論,應該是眼與手的呼應,或者說是水中之景與心中之情的轉換。「觀」的所指,不是直觀的描寫,是主觀的寫意。從遊目到手繪,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雖然是互動的,但最終的理想是要達到心與手之間的一種交融昇華。這種努力不但需要以自我的表現形式作為基礎,更需要一種對水,這一特定意象的神韻感知。所以,在觀水的頓悟中,是對表現形式的建構和追求,是「應目會心」的要求,是如何透過觀水來塑造不同的水之品格。

秋雲

76cm×71cm

紙本設色

2014年

用水,從繪畫專業的角度分析,是表現語言層面的嘗試和心得。對水墨而言,如果從畫面最基本的形式語言構成來分解,同樣是離不開水這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為在畫畫過程中,對水的運用和體悟,實際上是取決對表現手段的把握能力。表現手段是否具有豐富性和創造力,水墨品質的高低如何,都是取決於水在用筆用墨中的微妙和精致。所以用水,就是用心於形式語言構成中的自我完善。這種完善,是建立在從觀水到用水這一過程中的解讀,是建立在表現語言中對用水的獨特掌控和靈活運用。從水墨語言的內涵來說,是從形式的「技」進入了寫意的「道」,進而提升為一種以「水」為媒介的意境塑造。

西窗過雨

46cm×31cm

紙本設色

2019年

水這一特定形象的表現方法,在宋元的山水畫中,各種不同程式的「網巾水」畫法已經非常豐富,有偏圓的,有偏方的,也有圓中帶方的,有的感覺是寧靜安逸,有的情趣是流動喧鬧,匠心獨運,自成一體。這些都是透過對水的「觀」和「用」,把這兩者之間的不同關系處理的相當完美,是如何把握「水」的表現力和形式感的經典和範本。

晴江春暮

紙本設色

2010年

其實從觀水到用水,應該是從水之韻上升為水之道,是一種在藝術創作中的物我轉化。所以說運河之水,是從眼中之水到畫中之水,最終歸結於是心中之水。宋人董逌【廣川畫跋】說:「不系於物者,此真天下之水者也。」這種所謂「真水」的觀念,應該也是一種「水近於道」在藝術層面的解釋,是一種品格意義上的追求。

晚晴

紙本設色

2015年

萬峰林

紙本設色

2017年

家山看雨

紙本設色

2016年

創於2014,相伴已成為習慣

平台已進駐網易、搜狐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