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瀏覽林文月生前回顧她轉譯「源氏物語」過程的一些資訊。她說轉譯是將一種語言的表達形式轉化為另一種語言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巧妙的運用語言和文化元素的過程。
在矽谷坤利亞畫廊展出的王天德教授的「熏香水墨畫」,雖然早已為人們所賞識,但其中他獨創的藝術語言——「香燙」線條的巧妙運用,仍然讓來矽谷坤利亞當代畫廊的觀者對其湧動著一股難以抑制的新奇感。我也在暗忖那炷香——這一中國古老傳統文化元素,竟被王天德「功賒」得如此體用、吻合!
王天德, 【漫山雪霽圖】, 2023. 宣紙, 墨, 燒痕, 高分辨率書法掃描, 13 x 69.5 英寸.
從傳統水墨畫到建立熏香水墨畫的過程,竟與轉譯的過程亦如此吻合:轉譯者在理解源文本的文化因素和語言習慣、語體風格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各種轉譯技巧和策略來保持句子的準確性、自然度。轉譯工作力求在目標語言中準確、流暢地表達源文本的意義和情感,以確保目標語言受眾能夠真實理解和接受轉譯文本。源文本轉化為目標語言文本的過程,旨在實作等效傳達資訊的目標。這不也可以理解為王天德以中國傳統書畫文化這一「源文本」轉化成「熏香水墨畫」的「目標語言譯本」在為我們做一種巧妙絕佳的轉譯嗎!
王天德, 【越走越遠】, 2022. 宣紙, 墨, 燒痕, 拓片, 28.7 x 34.7 英寸.
雖然他的創作【越走越遠】,以我涼薄的傾賞水平難以追及、我也不顧早有「題詩在上頭」,只是想努力透過解讀他的畫作,來私下為自己作一次「轉譯」和補課。
王天德當年在法國工作室,對偶然性煙燒宣紙痕跡的瞬時感應,我覺得其實只是在一種很自然的狀態下的「切入式應接」。因為藝術家的特有敏感,一旦契機昭臨,會自然地產生一種生理性的常規反應,從而迅速地手腦「接榫」。所以他對「燙線」的確認,不僅帶來了一份夢寐以求的創作手段突破的驚喜,同時還有一種生理需求滿足的意義。在宣紙上持香焦燙,可能失了一份揮筆的速度,卻得到了一炷慢香的虔誠,將儒門的淡香,博實熏入。
王天德, 【山外聽雪圖】, 2022. 宣紙, 墨, 燒痕, 高分辨率書法掃描, 14.25 x 75 英寸.
換手握一桿筆,為手持一炷香,異且趨同;既沒有完全失去持筆的生理性觸感和功能,還具有了不同的術的挑戰刺激。從此,由翰墨書寫的魔纏至焚香燙線,王天德又進入了另一層癡魔。他在史丹福大學為此次展覽作講座時哂笑吐言,當沈醉焚香燙線時,會見著紙甚至看見誰著白裝,就會湧出執念欲拈香前去戳燒。這種獨特的心理體驗,使藝術家醉享其中。
王天德, 【棹歌平遠圖】, 2023. 宣紙, 墨, 燒痕, 拓片, 37 x 20 英寸.
王天德的「熏香水墨畫」,以創新的「空心香燙線」語言與幾千年前的實體墨線語言作「翻版」式的交融相替和並置,創造出了視覺藝術上奇特的雙關效果。面對香燙線,試想一位從未接觸過東方書寫的西方人,他也許想偷偷地去觸摸那香燙後的溫度、生化的異樣空間、質感。因為它在紙面上的鏤空,比書寫的墨線就多了一種可「立體性」揩摸的操作而得以「手指留香」;對那狹小卻涵義無比寬綽的燙線,充滿了想象的揣測。如此這般地香燙線比墨線就帶來了對它的更多的關註。
王天德, 【百丈煙疊圖】, 2023. 宣紙, 墨, 燒痕, 拓片, 70.5 x 46.25 英寸.
然而它即便如此搶人眼目,香燙線在王天德的熏香水墨畫藝術整體架構裏卻沒有脫體離宗,而是從本土傳統文化的精元內涵裏,挖掘出了能符合及滿足當代人審美多元化的當代性。它與墨線「同體異裝」,如此協調地相成相輔、相存相依;豐富延展了中國傳統書畫的內涵。「熏香水墨畫猶如現代版的遠古羊皮紙文獻」,搭建起了一座跨越時空的橋梁。為我們留下了奇特的視覺審美形式;也為中國山水畫史添加了不朽的一筆——銘印著王天德的銘印。
王天德, 【小橋漫水家】, 2023. 宣紙, 墨, 燒痕, 拓片, 18 x 22.5 英寸.
王天德的手已經被幾十年的書寫所勤磨而乳養塑造出了一種高度靈巧亦如同魔纏的生理機制,因而有時會「放寵」手指的過癮。如畫面裏船只的處理,雖可簡約到燙一兩條線即可完形,而他卻有「繁文」之嫌,還將船體「載負」了書法的形體。觀之,被引匯出了一種傳統書法筆勢的視覺投射——字形化的船,此時的船,具有了多義性的承載。它們按王天德神秘的規則進行添加和壓縮,象現代程式碼一樣透過傳統蘊涵延續下來,以書法符號的形態棹舟。
如同書寫,船、山石等造形的香燙走線均具有了隨手性的書寫慣勢。這突然使我想起了坤利亞畫廊上個月為藝術家尼爾·格裏斯舉辦的水彩畫展覽。細觀尼爾·格裏斯在表現草叢時的筆觸,當時就引起了我強烈的註意,它們很不起眼地顯露出了其書寫字母的習慣性手勢痕跡,亦被尼爾·格裏斯符號化地運用了。中、西方的書寫異曲,竟在他兩的作品裏有了一個「同工」的呼應。附圖局部如下:
表現樹的香燙線,多由含籀書味的短線構成。它對手的掌控性要求可能更嚴勒,用時用力稍不適度,便毀於一燒。我思察,持香炷竟燙出了線條的起筆、提按、轉折、撇捺的細微變化,實乃書寫的生理慣性和對書法法理的秉承。它們如毛筆中鋒的均勻移動,似春蠶緩行連綿,亦透出了「屋漏痕」的滯拙,不失秀勁古逸之氣,含蓄舒緩中感到樹雖靜卻猶在風中動。我猜想對香炷粗細的選擇如同擇筆,王天德更是坦露連香型氣味亦需慎選。
王天德「遊燙」在雪山青石時,由實體墨線遊離出飛的、而留位於軀空的香燙線,如精魂空靈又實切,它們似歸回了地屬天然,從屬於山石的結構。相較於亭、樹的線條,更呈現出了一番草書長線的翻躍跌宕,並擴充套件出了「面」的熏燙。「熏香水墨畫」整體未失「點線面」,卻惜墨如金;通體散發出皓玉的深透古淡;更是為千年來中國山水畫的墨芳帶來了審美的熏修異香。
如果說蔡國強的「煙火爆畫」用燃燒的痕跡來捕捉生態的氣象,其表現過程以及出來的效果是炙熱勁爆喧囂,似見證了生命來去匆匆的閃亮;那麽王天德的「熏香水墨畫」則是溫潤兢持靜默,蘊含了生命樸實幽靜充和的另一種形態。蔡國強說「做藝術不光要點(燃),也要滅。」燃燒,成為了兩位藝術家對藝術、生命、情感和社會議題的詮釋的重要切入點!他們在傳統與當代共載的空間裏,掐撚著各自的導火線。
王天德在「熏香水墨畫」的最奇妙的處理,是運用了心理學家充分發現的「移動」這一在視覺定位中的重要概念,以畫紙疊加後雙層的位移交錯,讓「上面層燙燒出的空間透露出伏藏在下面的水墨,隱喻著歷史對我們的影響」。王天德「熏香水墨畫」的「隱」與他的「柳公權」碑帖裝置展的「公權」二字之「顯」,這一隱一顯之間產生了一個尋求縱向的歷史連線與橫向的當下對話,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歷史與當下的時空互動。如果有被誰問及是如何看待歷史對當代生活影響的意義的?用王天德的這段話:「也許現在很多事情和你無關,但不等於未來和你無關。」來回答,我想是雲智弘深的。我們都期望旨在實作一個公正公平、穩定和繁榮的社會。
王天德, 【陶廬登雪圖】, 2022. 宣紙, 墨, 燒痕, 高分辨率書法掃描, 34 x 29 英寸.
盯視王天德的作品那焦黃凹凸、「顫抖」的香燙痕跡,似易觸發某些心理傷痕的點。私下臆想,若將畫面上層燙空了的條條隙縫完全與底層分離,去了那份若即若離,並予以光透之,當這種實在的空間被賦予時,是否那條條隙縫會讓光來得到一種淳彌?在周作人所寫【自己所能做的】一文中,當說到道、法、儒家時,他以陶淵明【飲酒】「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詩句中的「彌縫」來釋儒家。他說:「這彌縫二字實在說得極好,別無褒貶的意味,卻把孔氏之儒的精神全表白出來了。」
王天德的熏香水墨畫,燃熏出了儒門淡味!
王天德, 【鑾音疊嶂圖】, 2023. 宣紙, 墨, 燒痕, 字帖, 50 x 41.25 英寸.
王天德的畫配有樊山的書法,我從錢基博【現代中國文學史】一書的「詩」篇裏選出了樊山書寫清·厲鶚的詩句「詩國芳情花作骨,儒門淡味水回甘。」的圖片,附之於下以清覽。
樊山書·厲鶚詩句
(文/周子榮)
(來源:Qualia Contemporary Art)
藝術家簡介
王天德, 1960年出生於上海,1988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後於該院書法系獲博士學位,現任復旦大學教授。
曾在今日美術館、蘇州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廣東美術館等重要美術館以及北京、上海、香港、台北、紐約、舊金山等城市重要藝術機構舉辦個人藝術展。曾被邀請參加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意大利、德國等國的重要聯展,包括:「上海美術雙年展」(上海美術館)、「蛻變·突破——華人新藝術」(紐約PS1當代藝術中心等)、「開放的時代」(中國美術館)、「上海摩登」(德國Museum Villa Stuck)、「水墨:中國的書寫藝術」(紐約大都會美術博物館)、「新水墨藝術」(香港藝術館)、「紅旗——中國當代藝術展」(蒙特利爾博物館)、「現代中國畫展」(大英博物館)、「水墨藝術在當代中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墨境:中國現當代藝術」(史丹福大學博物館)、「水墨之夢」(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作品被英國大英博物館、牛津大學博物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紐約布魯古連博物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美術博物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蒙特利爾現代藝術博物館、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巴黎賽努奇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香港藝術館、蘇州博物館等國內外重要美術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