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十指無鬥全簸箕,此生有財無處去」,啥意思?你手上幾個簸箕?

2024-08-24國風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正選72小時。文中會有5s廣告,觀看後可免費閱讀全文。感謝各位看官點選支持原創,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小時候,你是不是很好奇?為什麽家裏的老人總喜歡給別人看「手」?

而且很多人老看完「手」後,還在嘴裏念著一句俗語:「十指無鬥全簸箕,此生有財無處去」。

這句「十指無鬥全簸箕,此生有財無處去」究竟是什麽意思?有科學道理嗎?你手上幾個簸箕?

一、「鬥」和「簸箕」

上過學的都知道,「鬥」其實就是一種測量容器,在沒有電子秤、天平秤的古代,每回給大米稱重,都需要靠「鬥」來測量,一般「鬥」的形狀多為方形或圓形。

同時,「鬥」也被視為中國的市制容量單位, 古人所說的「不為五鬥米折腰」,這裏的「鬥」就是市制容量單位的意思。

當然以農耕生產為主的古代,「鬥」也被比喻成貯存,意思是家裏的糧食儲存非常多,生活很富足

「簸箕」也是在古代用得比較多,它一般用來裝垃圾或沒用的東西,也可以在糧食收成的時候,把糧食放在簸箕裏往外顛簸起到凈化的作用。

這個往外顛簸凈化的過程,也被古人視作不聚財、不成材的意思。

作為古代用來裝東西或測量容量的「鬥」和「簸箕」,為什麽還能和人的手指扯上關系?

這就得從每個人手指上的指紋開始說起。

仔細觀察,人的指紋分為兩種形狀,一種是類似於「鬥」一樣渦紋,以中間的小圓圈跟中心,逐漸向外擴充套件一層一層的大圓圈,每一圈的距離都差不多。

所以擁有這種指紋的人,就如同「鬥」一樣,古人認為這個寓意一輩子都不愁吃穿。

但是,如果一個人的指紋長得像「簸箕」一樣,指線紋沒有封口,向著指根方向敞開,古人就認為聚不了財。

哪怕有錢了,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讓錢不停地往外散。

所以用「十指無鬥全簸箕,此生有財無處去」形容一個人的財氣和運氣,也是老百姓能想到的最貼切的方式了。

古代還流傳著「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五鬥六鬥開當鋪,七鬥八鬥把官做,九鬥十鬥享清福」的民間諺語,用以比喻一個人的富有程度。

俗語「一鬥窮,二鬥富」: 意思是手上一個鬥的人,家裏肯定很窮,手上兩個鬥的人,會比一個鬥的人富裕。

俗語「三鬥四鬥賣豆腐」: 古代把釀豆腐當成了一門養家糊口的手藝,所以賣豆腐的人,手上的鬥也會比較多,因為他們每天都有穩定的收入。

俗語「五鬥六鬥開當鋪」: 來到了五鬥、六鬥,代表這個人的家財更加豐厚,所以他們也有能力開當鋪做生意。

俗語「七鬥八鬥把官做」: 這個更好理解了,手上七鬥八鬥的人都是當了官的人。

俗語「九鬥十鬥享清福」: 手上九鬥十鬥的人,意味著生活基本已經無憂了,可以放心在家享清福。

無論把「鬥」和「簸箕」比喻成什麽,都可以看出古代的美好願望,但是這個是沒科學依據的,當個趣事聽聽就罷。

也提醒著現代人,要從更科學的角度去分析這些事情。

二、指紋的概念與特征

古人把指紋比喻成「鬥」和「簸箕」,實際上也是古人尋求心理慰藉的一種特殊方式, 也是對指紋的一種意識雛形。

然而,在科學與技術的推動下,人類的認知和思想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現在對於指紋的概念與特征也有了更深入的認知和了解。

指紋通俗來講就是人體內建的身份辨識工具,是每個人身上不可復制的東西。

指紋也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指紋是指一個人的手指第一節表面皮膚的乳突線花紋;廣義的指紋,包括指頭紋、指節紋和掌紋,也就是從手指頭到手掌全部的紋路。

當人類還是胚胎的時候,就已經隨著皮下組織的快速增長,一點點長出指紋了。

而且人的指紋不是生下來就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步步擴大指紋的「規模」。

直到成年後,指紋的形狀和大小才會穩定下來。

同時指紋的變化,也跟每個人從事的職業、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像長期做手工活的人,指紋會一點點磨損,最終變得越來越「平滑」。

古人把指紋的排列分布,透過「鬥」和「簸箕」來辨識。

但從科學角度來看,人的指紋哪怕是同一個人不同的手指都會有不一樣的特征。

指紋的乳突花紋分布,乳突紋線的流向、形態等具有相似的規律,同時也存在著數量、距離上的個別特征。

三、指紋了不起的功能

古人雖然對指紋沒有建立明確且正規的認知系統,但他們也深知指紋的重要性,所以很早很早之前,古人就懂得讓指紋發揮其重要的作用。

古人最早使用指紋,大約在6500-7000年前,在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的仰韶時期的陶缸殘片上,殘留著一枚完整的指紋,證實了古代指紋套用的真實性。

3000年前的古人,已經利用指紋辨識作為簽文書、字畫、契約的憑證。

按下手印,契約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效應,也不怕被人冒認或抵賴;同時有了手印的文書、字畫,也成了某個人的專屬物品,可以防止被他人模仿或盜取。

古人也常用指紋標識自己的身份,比如寫信的時候,為防止送信過程中被第三個人私自拆信,古人就會在信的封口處留下指紋,並用泥塊進行封口。

查案的時候,指紋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無論是作為查案的依據、還是結案的憑證,都可以用一枚指紋來確定。

就連德國學者羅拔·海因德爾在【世界指紋史】一書中鬥明確指出, 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將「畫指」(指紋)用作鑒定標準的人就是中國唐代的賈公彥。

如今人類的生活與現代科學緊緊聯系在一起,透過對指紋的深入了解,逐漸發現指紋更多的功能。

指紋就像汽車輪胎上的花紋,花紋增加了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使輪胎在行駛過程中更加平穩安全。

指紋也同樣具備增加摩擦力的作用,當人透過手指觸碰每一件物品的時候,指紋就會發揮其摩擦力的作用,讓每一雙手都能牢牢握住這件物品。

指紋在增加摩擦力的同時,它居然也具備了一點「潤滑」的作用,這又是怎麽一回事呢?

原來是指紋肌肉起伏造成的變形拉伸「冗余度」,讓指紋不僅擁有了摩擦力, 也可以避免指紋摩擦力太大,導致拿東西的時候會給手指帶來傷害。

可以說,指紋在人類與物品接觸的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中和作用。

另外,指紋的起伏紋路上布滿了汗腺毛孔,它們透過按時按量分泌汗水,讓指尖表面始終保持足夠的濕潤。

這也是人類用手拿東西,既能拿得穩又不會把東西捏碎的原因。

人之所以會產生觸覺,都是身體皮膚上的神經細胞在發揮作用,透過這些神經細胞,人可以更快更直接的體會到溫度、濕度、痛感、壓力等等身體變化和情緒起伏。

觸覺靈敏的人,即便再細微的變化也能做到一秒感知; 而起伏變化的指紋,恰好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觸覺靈敏度,更充分地感受一件物品的形狀特征。

指紋作為個體辨識的重要依據,人類也竭盡全力地將指紋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指紋辨識技術,就是人類對指紋作用發揮到極致的重要體現,它借助了指紋「獨一無二」的特征,以采集指紋、預處理、特征提取、比對於辨識四個方式,成功打造了精準、安全、智能的指紋辨識技術。

如今指紋辨識技術已廣泛套用於生活的各個場景,比如手機解鎖、門禁系統、支付驗證等等。

未來,指紋辨識技術還會繼續在日常生活中發揮其重要的作用,開啟更全面的智能生活體驗,同時也能給人類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結語

「十指無鬥全簸箕,此生有財無處去」雖是一種民間說法,但它也是老祖宗的一種希冀,所以不應該第一時間把它劃分為舊社會的「封建迷信」。

當然透過科學方法及日常生活經歷去驗證「民間說法」的真實性,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以客觀、理性的態度看待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盡量做到尊重傳統的同時,也能合理地摒除「封建迷信」。

參考資料:

2024-08-08 三農小毛【「十指無鬥全簸箕,此生有財無處去」,啥意思?你手上幾個簸箕?】

2021-05-18 15:02·棒奔霸【「十指無鬥全簸箕,此生有財無處去」,啥意思?你手上幾個簸箕?】

新華社新媒體2017-12-24【古代是如何使用指紋的?】

西正司法鑒定所2023-07-21【一文讀懂指紋鑒定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