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姜維群:文雅的夏天玩折扇

2024-06-27國風

文雅的夏天玩折扇

作者

甲辰龍年之夏,水上公園水香洲策劃了「香洲夏瑞」扇面扇骨扇墜展,高雅的山水花鳥人物扇面,雕刻巧奪天工的見所未見的扇骨,玲瓏剔透美不勝收的扇墜,以及扇箱、扇匣、扇盒等,一個從來沒有過的扇系列大展橫空出世,每天吸引眾多的觀眾,一位在網上看到訊息的北京觀眾特地開車過來,寫下「盛夏的清涼在水香洲,文雅的風度在折扇」。

的確是這樣,一說到手中的扇子,一不是蒲扇,二不是團扇,而是折扇。從明清以來,折扇成為文人手中的雅玩,已脫離了引風尋涼的功用,業已成為文雅的象征、身份的證明。一把小小的折扇,包羅了文房雅玩的大半之雅,囊括了除玉石之外的竹木牙角全部材質,同時將書法、繪畫、漆藝、雕鏤工藝吸納進來,一把小小的折扇能折射藝術的大千世界。

折扇,興起於明代,盛興於清代,在民國初年達到頂峰,在那個時候,文人雅集友朋廝會,手中不拿一柄折扇就失之於文雅。在民國時期留下的照片中,尤見這種盛景。扇子拿在手中,不是為驅炎逐熱,而是時尚,是裝飾。這很像那時的眼鏡和手杖,戴眼鏡未必是近視眼、花眼,其顯示的是時髦是文雅,正如一首北京當年的竹枝詞所言:「眼鏡戴來裝近視,讓人知是讀書人。」手杖也是如此,並非是腿腳不靈再找一個支點,而是彰顯紳士風度的「道具」。若說眼鏡、手杖是歐風東漸,那麽折扇的時尚實屬華夏文風了。

玩扇是中國人的專利,而真正讓人眼花繚亂,贊嘆巧奪天工技藝的是扇骨的制作。一般認為折扇由日本發明傳至高麗,再由高麗作為貢品傳到中國,這些是否為定論暫且不論,僅從三個國家留存下來的折扇看,日韓兩國的折扇至今幾百年一貫制,幾乎沒有什麽變化。而在中國,折扇的扇骨於窄骨擴張為寬骨,由小骨不到十根增添為十幾、二十幾和三十幾根之多;從材質上看,由最初的松木、檜木做骨,又把黃花梨、紫檀、烏木等多種名貴木材引進過來,再將各種竹子精心制作,從而形成扇骨的竹子家族,至於獸骨、獸角、象牙、玳瑁,都可成為扇骨的材質;從雕刻等工藝上看,各類深淺雕、透雕、立體雕,各色漆雕、漆畫、鑲嵌,都用來服務於扇骨的美飾。所以說,扇骨藏蘊著中國精湛的各色工藝,有著一批手藝絕倫的藝人工匠。正因為有如此之美如此之雅的扇骨,才有那麽多的文人雅士追捧跟風。

此次展覽的治扇大師劉宇先生暨眾多弟子創作的扇骨,許多人看後驚呆了,感嘆我們當今還有這樣的大工匠,說一次看不過來,需要多來幾次。

折扇是由兩部份組成,即扇面和扇骨。扇面是扇面,扇骨是扇骨。先說扇面,扇面一般正面請書法家來書寫,中國人最崇尚漢字,譬如說,裱一幅書畫合璧的畫軸,書法必須放在上,畫必須在下,畫的名頭再大也必須放在書法之下,否則會貽笑大方。折扇扇面如何區分正反面呢?灑金有裝飾的應為正面,如是素面,看夾印在扇面裏的扇莊名號,正字一面為正,反字那面為背面,以此區分。凡畫家畫扇必須先看明白反正面,如無特殊要求情況下畫在正面,就是僭越壞規矩,就是露怯不懂。

折扇裏面的玄機多多,下篇繼續聊。

刊於2024年6月26日【中老年時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