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評展丨告別俄羅斯的康定斯基

2024-06-29國風

瓦西裏·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是抽象藝術先驅之一。他的藝術歷經了一個時代的動蕩和悲劇,從早期的具象作品到著名的充滿色彩和幾何形狀的抽象繪畫,他的哲學理論激勵了幾代藝術家。

目前,展覽「康定斯基」正在荷蘭阿姆斯特丹H’Art博物館展出。H’Art曾為俄羅斯聖彼得堡冬宮分館,在以新名字重新面對公眾後,以一場回顧展探討了動蕩時代是如何塑造康定斯基的藝術生涯的。

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荷蘭阿姆斯特丹冬宮博物館於2022年切斷了與聖彼得堡國家冬宮博物館的聯系。這似乎意味著這家荷蘭博物館正在遠離俄羅斯文化,甚至俄羅斯藝術家。此前,荷蘭的這家博物館已經花了15年的時間來展示俄羅斯機構的藝術傑作,其中包括專門介紹冬宮創始人凱瑟琳大帝和洛馬諾夫家族的展覽,以及大型展覽「珠寶!閃耀的俄羅斯宮廷」。

但阿姆斯特丹博物館的負責人安娜貝爾·比爾尼(Annabelle Birnie)不希望任何人對其與前合作夥伴分道揚鑣的原因感到困惑。她說:「俄羅斯藝術從來不是決定性的一部份。」她補充說,「這是一次經濟抵制,與俄羅斯藝術無關。」這一博物館去年更名為「H’Art」,以一場俄羅斯出生的藝術家的回顧展來作為「新館」的開館儀式。回顧的藝術家是瓦西裏·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他的職業生涯受到了戰爭和民族主義的影響,同時他也斷絕了與祖國的聯系。

瓦西裏·康定斯基的作品【在灰色中】(In The Gray)(1919 年)

「康定斯基」回顧展展出了藝術家約60幅畫作。除了兩幅作品外,大多數作品均來自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該藝術中心擁有康定斯基遺孀妮娜·康定斯基(Nina Kandinsky)捐贈的約1300件藏品,包括其作品、文獻檔案和工作室物品。

蓬皮杜的康定斯基藏品涵蓋了他的整個藝術生涯,從他30歲放棄律師職業,移居慕尼黑學習繪畫開始,一直到1944年去世。如今,蓬皮杜中心與倫敦大英博物館及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尼藝術博物館建立了合作關系,為 H'Art博物館的展覽出借藝術品。

瓦西裏·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出生於莫斯科,在敖德薩(當時的沙皇俄國,現在的烏克蘭)長大。他曾兩次離開祖國,成為德國公民,但隨後又回到俄國,然後再次離開,最後來到法國。康定斯基的藝術生涯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動蕩。

在回顧展中,除了常規的幾幅標誌性作品,如康定斯基藍騎士時期的【Picture with a Black Arch】和包浩斯時期的【On White 2】,還包括他在慕尼黑、威尼斯、突尼西亞和荷蘭一些城市旅行時創作的鮮為人知的早期風景畫。

20世紀30年代,康定斯基在法國

展覽還繼續展出了他早期在德國穆爾瑙(Murnau)創作的開創性抽象作品,這些作品也是藍騎士畫派運動的一部份。接著,展出的是他最著名的抽象作品,那是康定斯基完全放棄了具象的成果。其中,包括他最後一幅作品【Reciprocal Accords】(1942 年),該畫作懸掛在他葬禮的棺材上方。

康定斯基在「藝術中的精神」方面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這也使他在1902年接觸到了 「柏林分離派」。在巴黎和意大利的旅行使康定斯基接觸到了那裏的風格化努力,接觸到了立體主義和野獸主義,並促使他的思想越來越關註現代藝術的實質性問題,即影像在這個已淪為物質主義的世界中的功能。

康定斯基,【相交線】,1923年

康定斯基,【黃色紅色藍色】,1925

在他看來,所有傳統的繪畫手段都不足以取消現實的物質性。對康定斯基來說,只有音樂能以這種方式克服這種物質性,而不必倚重表現性。他的繪畫變得越來越不具代表性,因此出現了一個獨立的新方向,即對色彩的差異性發揮和有節奏的形式。

阿姆斯特丹博物館的負責人安娜貝爾·比爾尼(Annabelle Birnie)說:「我喜歡他的作品集的原因在於,你可以用它來講述他的人生故事。這些畫作使他變得非常人性化。」

康定斯基,【藍騎士】,1912年

然而,在展覽的敘述中,還是缺少了一個元素,那就是康定斯基與同為藍騎士畫派的德國女畫家加布裏埃·穆特(Gabriele Münter)長達十年的關系。加比奧·穆特是康定斯基的情人、藝術知己,他們曾一起生活在穆爾瑙。

而在蓬皮杜的收藏中,最多的是關於康定斯基與妮娜·安德烈耶夫斯卡婭(Nina Andreevskaya)的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戰迫使康定斯基離開德國,並與穆特分手。穆特非常生氣,拒絕歸還他的畫作。(後來經過審判,康定斯基拿回了一些作品)當時,康定斯基回到了莫斯科,他與妮娜·安德烈耶夫斯卡婭相識,並於1916年結婚。

康定斯基,【Akhtyrka: Nina and Tatiana on the Veranda】,描繪了康定斯基的妻子和她的妹妹

展廳中,一張特殊的畫作是康定斯基於1917創作的【Akhtyrka: Nina and Tatiana on the Veranda】,畫中描繪的是他懷孕的妻子和她的妹妹在位於阿赫季爾卡(今烏克蘭)的別墅裏的情景。這對夫婦很快有了一個兒子,也就是他們唯一的孩子弗塞沃洛德(Vsevolod)。弗塞沃洛德幾年後去世,年僅3歲。

在1922 年,康定斯基夫婦離開了俄羅斯,前往德國。這樣,這位藝術家就可以在威瑪著名的包浩斯學校任教。隨後的幾年是康定斯基創作最豐富的時期,他創作了大約250幅包浩斯風格的油畫。

康定斯基1922年的作品【沙龍】(Salon)復原圖。該作品曾被毀壞,後在藝術家妻子的監督下重塑。

但是到了1937年,納粹給康定斯基貼上了「墮落藝術家」 標簽,並要求將他的57件藝術作品從國家博物館中撤走。他再次逃亡了。這次,他逃到法國。在那裏,他和妻子度過了戰爭時期,直到解放前夕。同年,康定斯基在他78歲生日的前三天去世。

康定斯基的妻子妮娜比他年輕約30歲,比他長壽36年,是他藏品的主要保管人。蓬皮杜藝術中心現代藝術館館長、H'Art博物館的展覽策展人安吉拉·蘭佩(Angela Lampe)說,妮娜在出售康定斯基的藝術品時非常挑剔,只把他的作品提供給德高望重的收藏家和博物館。

20世紀70年代,妮娜·康定斯基在慕尼黑藝術之家參加丈夫的作品展。

妮娜·康定斯基還與藝術慈善家克勞德·蓬皮杜(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的夫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並多年來將自己的作品捐贈給法國政府。妮娜在瑞士格施塔德(Gstaad)的離奇死亡,是在一次入室盜竊後被勒死的。當時,她手裏還留有 1,000 多件藝術品。她的遺囑規定,所有作品都應遺贈給法國,同時遺贈的還有康定斯基巴黎工作室的物品,包括畫板、畫筆、筆記本、著作甚至舊眼鏡。

康定斯基【無題】

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現代主義藝術家之一,康定斯基有如此多的作品沒有售出,也反映了全球政治對他的影響。

安吉拉·蘭佩說,「康定斯基在俄羅斯生活的那幾年,幾乎沒有賣出任何作品。20世紀20年代康定斯基的作品在德國賣得很好。直到他被歸類為墮落藝術家,他的德國市場才不復存在。作為外國人,康定斯基在法國的藝術市場並不好。當時的藝術市場對畢加索更有利。」

同時,也有一部份原因是,康定斯基喜歡保留他最喜歡的畫作。安吉拉·蘭佩說,「其中一些作品對他來說非常重要,所以我認為他不想賣掉它們。」這也給了我們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們得以看到他整個藝術生涯的發展軌跡與演變過程。這其中不乏真正的傑作。」

「康定斯基」回顧展將展至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