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曾經來到過的地方(106)——桑梓篇之二十二:永慧禪寺

2024-03-09國風

「石壁寂靜山僧閑,湖上飛鳥往復還;松風便是華嚴偈,白雲片片朝南山。」

那日,想去香雪海觀賞梅花,奈何人山人海,無處泊車,只好繼續開車往前走,就往太湖邊走了,看到十字路口有指示標誌「石壁永慧禪寺」,就沿指示方向過去。

停車,在太湖邊,遠處應該是依稀的西山島。

太湖

右側,就是一座山,有台階往上走。

山路小徑

於是,信步前往,一條蜿蜒的小道沿著山壁到前面,邊上路過一些墳墓,有知名僧人的,還有江姓畫家的墓塚,是當代海派花鳥畫第一人江寒亭先生的,江先生,1903——1963年,常熟虞山鎮人,筆名江鴻、石溪,號寒汀居士,是現代海派小寫意花鳥畫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名列【海上花鳥四大名旦】(江寒汀、張大壯、唐雲、陸抑非)之首,江先生一直研究傳奇畫僧虛谷的畫風,素有「江虛谷」之稱,而虛谷上人的墓便在距離江之墓四五十米處,兩個時代的人終於走在一起了,這其中必然有深深的含義。

小道盡頭是一條山路,往下是太湖邊,似乎是僧人的處所,往上應該是「永慧禪寺」,因為黃色的圍墻,當中一個「佛」字赫然就在眼底。

轉角處,建有一亭——澄心亭,亭石柱上刻有對聯:「觀湖亭裏觀自在,聞佛諦中聞玄音。」亭子裏面有一尊天然靈璧石觀音像,這個亭子意味著你坐在裏面,觀湖念佛,可以讓心澄凈下來,這對世俗的我們何嘗不是一種啟迪。到這麽個偏僻的地方來訪古探幽,忙裏偷閑。可惜,前人早就來過了。

澄心亭

右轉往上便是一個大的平台,左右台階皆可上,上面便是「石壁永慧禪寺」,相傳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結茅修煉之地。始建於明嘉靖二年(1523年),隆慶三年(1596年)才由高僧憨山復創,此後歷經多次修繕。

看到外面墻壁上有塊牌子,以前作為「太湖遊擊隊」的盤桓之處,想不到寺廟也為革命事業做過貢獻啊。

太湖遊擊隊的銘印

山門上面紅色匾上四個大字「永慧禪寺」,山門反面,就是從內到外這頭,是四個字「莫向外求」,倒是很有禪意。

山門

古樹

裏面的佛殿我也沒有多留意,直接往後院石壁去看「摩崖石刻」,在狹小的空間裏,石壁挨著禪房,陡直筆立,高八九米,地方雖小,但是小處見大,給人的感覺就是刀斧斬削,突兀而立,雄峭奇絕,巍巍成高,偌大的崖壁上密密麻麻的是大片大片的摩崖石刻。鐵劃銀鉤,斐然可詠,正草篆隸,各體皆備,不就是一個露天名家書法展覽嘛,可惜自己對書法沒有研究,也就沒有細細品味。

依稀看到似乎有佛教的星雲、憨山、南懷瑾等宣揚佛法之語,還有許多事清末至當代公卿名宧、文人墨客遊山題詞、題記。比如南懷瑾的「即心即佛」,這真的是出乎意料,想不到在我們廟港作古的一代高人,竟然在此留下痕跡,不知是什麽時候留下的,這也許也是一個謎了。

令人意外的是在這裏又看到李根源的題字了,這位先生我在前幾篇遊記裏提到過,今天很意外,有瞧見他的首筆了,這位前人真的是個「鬧猛人」,哪兒都有他的影子啊!看題字是民國甲子年來此探訪的。

李根源

石壁的盡頭又是一個出奇的發現,有一半屋半亭,裏面供奉著一個石的觀世音菩薩,亭的兩側一副對聯:「浮生得閑禮佛祖,寶樹盤山披慈音。」

亭子

邊上的壁巖縫隙間,頑強生長著一棵元代石楠樹,已經800多歲了,歲月在它身上看不出滄桑,只見樹幹粗如碗口,樹身緊貼陡峭巖石,蜿蜒向上攀爬七八米,盤旋屈曲,猶如蒼龍臥壁,俗稱「睡龍樹」;樹幹倔強地伸出崖頂,樹冠枝繁葉茂,如傘似蓋,四季蒼翠常青,這樣的場景真的很難看到,在石壁處生長,就是給人的感覺在沒有生命的地方旺盛的生長著,真的不由得感嘆生命的偉大與不凡。

石楠樹

很意外,突然遊人漸多起來了,有戀人、有年輕人成群結隊的,有幾個姑娘對寺廟的貓感興趣了,擠著「擼貓」,我感覺收獲也蠻大的。

對這座七十二山峰之一的蟠螭山,山上的永慧禪寺有了驚喜的認識,曲徑深處有禪房,得來全不費功夫,這次意外之行有意外的收獲啊!

蒼龍臥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