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黃庭堅在不惑之年寫下的禪詩,一絲不掛魚脫淵,萬古同歸蟻旋磨

2024-03-03國風

人世間充滿了煩惱和無奈,很多事情不能遂心,親朋好友聚少離多,工作中如履薄冰,生活裏千辛萬苦,讓人感覺進退維谷,無所適從。

不過有時候若是豁出去,對這些所謂的困境全都置之不理,又發現並未天塌地陷,依然可以安靜地過日子,反而不再愁眉緊鎖。就像陸遊所說,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讓人覺得豁然開朗。

古代一位詩人一生經歷坎坷,仕途也是起伏跌宕,才子雖然無法徹底擺脫塵世中的束縛,不過他卻一直十分向往悠然閑適的生活,並不時地抒寫內心的參禪感受。下面分享黃庭堅在不惑之年寫下的禪詩,一絲不掛魚脫淵,萬古同歸蟻旋磨。

僧景宗相訪寄法王航禪師

北宋 • 黃庭堅

抱牘稍退鳧鶩行,倦禪時作橐駝坐。

忽憶頭陀雲外人,閉門作夏與僧過。

一絲不掛魚脫淵,萬古同歸蟻旋磨。

山中雨熟瓜芋田,喚取小僧休乞錢。

黃庭堅 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他自小聰慧好學,成年後又喜歡結交朋友。詩人的故鄉江西乃是佛教繁盛之地,他也與黃龍宗的很多禪師交往密切。嵩山法王寺 智航禪師 是他的老友,詩人在葉縣擔任縣尉時就與他相識,此後也經常書信往來。

黃庭堅在不惑之年時,來到了京城負責編纂【神宗實錄】,這一期間智航禪師曾數次派人送信給黃庭堅,邀請他遊訪嵩嶽。有一年的夏天,法王寺的另一位高僧景宗來到汴京,黃庭堅忙裏偷閑地與其會面,並題寫了這首詩交給景宗,讓他帶回嵩山遞呈智航禪師。

開篇介紹詩人的工作和參禪情況,「 抱牘稍退鳧鶩行,倦禪時作橐駝坐 。」黃庭堅說自己經常抱持案牘(辦理公文)、行走於工作場所,等到差使結束之後,便與大家一起像鳧鶩一樣快速離開。 鳧鶩 ,即鴨子,漢語中有「趨之若鶩 」的成語,這裏形容詩人厭倦宦途、又無法擺脫羈絆的苦悶心情。

詩人經常在夜間參禪,有時候坐久了,感到疲憊和酸痛,便會采用 橐駝 (駱駝)坐姿,也就是將頭仰起,並盡量把上臂往背後伸直,達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可見詩人應該非常了解健身之法,也懂得勞逸結合的道理,更透露出山谷很願意沈浸於平糊、恬靜的禪境中。

第二聯遙想遠在嵩山的智航禪師,「 忽憶頭陀雲外人,閉門作夏與僧過 。」頭陀是對高僧的尊稱,雲外人本指脫離凡塵的隱士,這裏形容智航禪師喜歡清靜無塵的生活。

詩人想象對方在炎熱的夏天時,依然閉門不出,並與寺院裏的眾多僧侶一起修行。雖然條件簡陋,他卻絲毫不覺得辛苦,反而樂在其中,收獲滿滿。

第三聯極富禪意,「 一絲不掛魚脫淵,萬古同歸蟻旋磨 。」一點紅塵、萬千煩惱,青煙一縷、全部拋掉 ,黃山谷說自己心頭沒有一根煩惱絲,就像遊魚躍出深淵,擺脫了羈絆。

詩人還說,自古以來,俗世中的人們就像轉磨上的螞蟻, 不僅顯得極其渺小,而且還一直跟隨著磨盤,在磨道內一圈又一圈,不停地旋轉,一生一世奔波勞碌,只為了獲得浮名虛利 。

結尾也耐人尋味,「 山中雨熟瓜芋田,喚取小僧休乞錢 。」這兩句的字面意思是說,大師喚來小和尚,讓他不要再向香客們乞求施舍了。因為雨水過後,山中瓜田裏的瓜果熟了,寺院裏就可以有收入了。

細細琢磨,山谷是說禪修不能依賴外物,而要尋求頓悟,就像瓜熟蒂落,乃是水到渠成之事 。一味地在佛前許願、參拜,而不親身實踐和感悟,就無法達到超脫的境界。

作者用通俗的語言,闡述了深刻的道理,既贊美禪師高深的學問,又在告誡世人要深入實踐、積極思考,而不能像小和尚念經那樣有口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