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那位在明清兩朝都當過大官的書法大佬,因跳槽太頻繁被人貼上了「跳槽能手」的標簽,並光榮地登上了【貳臣傳】的封面。結果,他的書法作品在他離世後也遭受了冷落,仿佛成了過氣網紅。
但俗話說得好,真金不怕火煉。到了晚清時期,吳昌碩大師一語驚人,直接封他為明朝書法界的無冕之王。而後來的啟功大師更是毫不吝嗇贊美之詞,聲稱王鐸的字裏行間透露著王侯般的霸氣,五百年難遇的天才,甚至有人將他譽為「筆下有神」。
現代書壇上,追隨王鐸書法風格的人猶如過江之鯽,但要說到真正讓王鐸書法煥發第二春的,還得歸功於七八十年代熱愛收藏的日本朋友們。
王鐸書法
當時,這些日本朋友把他們珍藏的王鐸作品帶到中國展出,那墨色的流暢、線條的連綿、氣勢的磅礴,簡直讓人大開眼界,震撼不已。
盡管王鐸被冠以「二臣」之名,但從他留下的大量題跋可以看出,他每天忙得不亦樂乎,這說明在當時的文化圈裏,他的書法絕對是搶手貨。
王鐸的書法,可以說是一場明清時期的書法革命。他的字型像是在跳舞,左搖右擺,豪氣沖天,把墨汁玩得跟魔術一樣,創意爆棚,簡直就像是書法界的時尚達人。
舉個例子,看他的【金山寺立軸】,那筆鋒就像是過山車,一瀉千裏,濃淡自如,簡直是墨跡中的魔法師。
作為書法愛好者,我們怎樣才能像王鐸那樣成為墨跡魔法師呢?首先,得知道這家夥在書法界可是「墨法」大師,連歷史上的大書法家王羲之都得靠邊站。他不僅僅是漲墨高手,更是讓整個書法藝術都上了一個新台階。
可能在王鐸之前,也有人不小心讓墨水泛濫成災,但大多數人都是手忙腳亂地清理現場。不過,王鐸就不一樣,他把這種意外變成了自己的獨門絕技,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家風範!
至於王鐸如何掌握這門獨特技藝,可能與古人的日常生活習慣有關。畢竟,藝術往往源於生活嘛。
在王鐸的時代,沒有即開即用的墨汁,人們必須親自磨墨。有時磨多了,用不完又心疼倒掉,於是隔夜的墨便成了「宿墨」。為了不浪費,王鐸可能就會用這宿墨來揮毫潑墨。
當時的創作環境也頗為原始,點上油燈,四周一片漆黑,蘸多少墨水全靠直覺。如果再配上幾杯酒,那寫字就更加隨心所欲了,結果往往是字跡亂七八糟,純粹依賴手感。
第二天醒來一看,雖然這些字看起來有些醜陋,但它們卻有一種獨特的韻味。
王鐸行草書【金山寺立軸】
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王鐸內心的澎湃情感透過他的筆尖流淌出來。他那種「化醜為美」的書法美學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提到書法的墨法,這並不是讓墨水隨意亂滲,而是需要有堅實的筆法基礎。例如在【金山寺立軸】中,王鐸主要學習的是柳公權和米芾那種規規矩矩的筆法。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筆畫顯得有些生硬,但王鐸一旦加入漲墨的效果,字型立刻變得圓潤起來。
王鐸的書法,真是個大雜燴!他的字就像是一位硬漢突然換上了芭蕾舞裙,既剛猛有力又柔情似水。原本那些像是幹巴巴老骨頭一樣的筆畫,因為加了點墨汁,現在看起來和諧得就像是剛做過瑜伽。
就拿他的作品來說,比如「大江」和「擁」,這些地方用了漲墨後,簡直就像是旁邊那些皮包骨的家夥們突然找到了健身教練。而像「鰲」這樣的字,王鐸簡直是在玩魔術,讓漲墨和瘦硬的線條跳起了雙人舞,剛柔並濟到讓人眼花繚亂。
王鐸書法
王鐸,這位書法界的時尚達人,把傳統的墨水和各種書法元素混搭出了自己的風格,簡直就是書法界的潮流先鋒。他玩的漲墨法,連王羲之都得甘拜下風,你能說他不牛嗎?
但是,王鐸的這種創新玩法,如果玩得好,就像是在高級餐廳裏品嘗到了米其林大廚的手藝;但如果搞砸了,那可就像是在沙灘上穿西裝打領帶,尷尬至極。
您覺得王鐸的這套玩法如何?期待在評論區看到您的精彩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