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在日本博物館發現王陽明真跡,比張旭、懷素的作品還要震撼!

2024-03-24國風

王陽明爆火是在當年明月書下的【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中,將王陽明描繪了活靈活現。王陽明打一生下來就是奔著做聖人而去的。在歷史的長河中,能被大家所認可,真正稱得上「聖人」的人少之又少。

中國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另一個就是王陽明。還有半個是曾國藩。王陽明開創了心學,對後世的文化和思想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而其 治理匪患,平寧王之亂等等,曾經立下無數汗馬功勞。史稱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完人!所以他被稱為聖人,無可厚非。

王陽明對東南亞以及日本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受到了他的哲學思想影響。

而他學習書法的方法也是受很多書法愛好者所推崇的,要說起他學書法的歷程,簡單兩個字 「很快」 。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他練字沒用多長時間就大有所成,而且是大成。

要說王陽明為什麽學書法,答案就是無聊才學的,他剛結婚那段時間,百無聊賴,拿練字來打發時間。他練字的方法是這樣子的,看得多,想得多,真正動筆寫的次數卻很少。但是,讓人納悶的是,沒個幾天功夫,他的書法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難道這就是聖人該有的樣子嗎?其實不是的,所謂天賦高就是悟性高,學任何東西快與慢都在於一個「悟」字。

每當有人向他請教書法之時,王陽明也毫不謙虛,侃侃而談道: 「我剛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就對著古帖臨摹,臨過幾遍之後,卻發現,我這樣只能學到他的字形,收效甚微,進步很慢。從那之後呢,我就再不肯輕易下筆了,而是凝思靜慮,擬形於心,直到貫通其法,之後再提筆落紙,這時,便有如神助一般了。大有所成!」 (這是秘訣啊,趕緊記筆記。)

但是他的傳世作品並不多,所以每一件都被視為「聖人遺物」。深受其心學影響的島國從明末開始就想盡辦法搜尋陽明書跡,而這一件字數最多,用筆最為精妙的作品之一的【何陋軒記】給偷了去。並收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此作縱26厘米、橫654厘米,字型為草書,共計130行、800余字。該作書寫於明正德三年(1508),那時的王陽明被劉瑾誣陷而被貶於貴州龍場擔任驛站驛丞,正是在這一時期,他成功悟道創作了心學,史稱「龍場悟道」。

王陽明的書法自然灑脫,具有獨特的風格,展現了他在哲學思想之外的才華。此作用筆揮灑自如,點畫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非一般俗手能及。看筆法多為藏鋒起筆,入紙後頓筆,再調鋒行進,而後提頓、疾徐變化明顯。

中側鋒輪換使用,在翻筆、轉折時完成轉換,每一筆都有豐富的變化。筆畫的粗細、提按的輕重、墨色的濃淡以及字與字間的實連、飛白,都可謂瞬息萬變。

這篇【何陋軒記】在捺畫、轉筆處理時與【書譜】有些相似,而在結字、章法節奏上又明顯吸取了張旭【李青蓮序】風采。論用筆之不俗、法度之多變,王陽明此作甚至比張旭懷素的作品還要震撼。

明代文學家歸莊稱贊他:「陽明先生一代儒宗,而亦工於書法如此,豈非藝即道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