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細節拉滿!奧運會開幕式的「盧浮宮1分鐘」藏了哪些名畫

2024-07-27國風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新怡

從文學、歷史、藝術到音樂、建築、電影……浪漫的巴黎奧運會開幕式,被網友笑稱:「藝術之都連「啃老」都可以很爽」。

從盧浮宮到鐘樓駝俠,再到奧賽博物館……在這之中,用畫串起的巧思可謂是細節滿滿。

無論是【悲慘世界】音樂劇演員復刻的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導人民】還是小黃人手舞足蹈地偷走達·芬奇的名作【微笑的蒙娜麗莎】,當最後黃色的熱氣球飛過巴黎上空,讓人聯想起2016年盧浮宮推出的黃銅版畫。

其實早在7月中,盧浮宮就來過一次「提前劇透」。

當時巴黎奧運聖火在盧浮宮傳遞,劃重點,聖火在【微笑的蒙娜麗莎】、【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與【自由引導人民】前停留許久,且火炬手們在諸多重要展廳內奔跑跳躍,於是就有了開幕式「盧浮宮奇妙夜」的畫面。

圖源:微博@盧浮宮博物館

圖源:微博@盧浮宮博物館

作為整場開幕式的主線索,當【刺客信條】中的主角亞諾客串「神秘火炬手」閃現盧浮宮時,雕塑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斷臂維納斯、【油燈前的馬格達麗娜】【聖愛蓮救治聖巴塞巴斯蒂安】【凱羅琳·裏維勒小姐的畫像】【女畫家和她的女兒】等藝術作品紛紛復活,【馬拉之死】【梅杜莎之筏】等畫中的主角甚至一轉眼不見了——原來他們都呼朋喚友地一起在窗邊看奧運了。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精彩的「盧浮宮奇妙夜」的串場被網友直呼「太短」「看不夠」,也有網友開玩笑:「一時之間不知道是盧浮宮的畫動起來嚇人,還是火炬手拿著明火進盧浮宮嚇人。」

雖然只有短短1分鐘,但裏面的「盧浮宮奇妙夜」的細節滿滿,來,一起隨著火炬手的腳步,雲遊盧浮宮。

【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與【刺客信條】的聯動

火炬手來到盧浮宮的第一站,是女像柱廳。

女像柱廳得名於四根高大的女子雕像立柱,由法國雕塑家讓·古戎於1550年創作,這些雕像立柱支撐著上方的樂師演奏台。

隨著火炬手的腳步,觀眾們可以飽覽古羅馬時期復制的古希臘失傳雕像。

女像柱廳中一閃而過的是雕塑【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又稱【凡爾賽的狄安娜】)背影,阿耳忒彌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狩獵女神、生育女神,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與赫斯提亞、雅典娜被稱作奧林匹斯山上的三位女神。

【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

作為宙斯最疼愛的女兒,她還有個別名,野獸的女主人與荒野的領主。

說到她,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再講個冷知識,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阿爾忒彌斯神廟就是專門為她修建的。

還有一顆彩蛋,在【刺客信條】2019年上線的【發現之旅:古希臘】中就隱藏著【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玩家可以在「白銀群島」的「酒館角」與「阿爾忒彌斯丘陵」的交界處發現這座雕像。

在離開女像柱廳之前,還有一個雕塑特寫,也是阿爾忒彌斯(Artemis of Gabii),這座雕像作於羅馬皇帝提庇留(Tiberius,14-37年在位)時代,於1792年在離羅馬不遠的加比被發現。

【阿爾忒彌斯】

沿著達魯階梯往上走,【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正在引領火炬手走進藝術的殿堂。

作為希臘化時代的雕刻藝術傑作之一,帶有羽翼的勝利女神昂首挺立,引領眾人乘風破浪,沖向前方。

1863年,法國考古學者、時任外交官的卓思·尚帕佐帶著為盧浮宮尋找藏品的目的來到薩莫色雷斯小島探索廢墟,發現了「勝利女神」200多塊碎片,將其運往巴黎重組,1883年,【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在盧浮宮展出。

【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圖源:微博@盧浮宮博物館

作為奧林匹克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標識形象,從第一屆現代奧運會開始,獎牌上便出現了勝利女神像。從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後,夏季奧運會獎牌正面多數沿用勝利女神頭戴桂冠凱旋的形象,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獎牌背面,勝利女神帶著翅膀從天而降,鼓勵運動員遵守規則、追求卓越。

路過「勝利女神」,火炬手又迎來了【斷臂的維納斯】。作為迄今發現的希臘女性雕像中被公認為最美的一例,維納斯的身軀豐腴飽滿,充滿青春、健美和充沛的生命力,代表了人們心目中女性身材完美的標準。

【斷臂的維納斯】,圖源:微博@盧浮宮博物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視覺藝術家洛朗·佩爾博斯制作了 6 幅變形維納斯雕像,以此慶祝2024年巴黎奧運會和殘奧會。

在雕像中,五顏六色的維納斯重新長出了手臂,玩起了網球、沖浪、射箭、籃球、拳擊和標槍。

這些雕像顏色對應著奧運五環,也象征著「美麗的體育姿態」,即超越自我的運動員的姿態。

至此,在巴黎奧運會開幕式中,盧浮宮的三大鎮館之寶:微笑的蒙娜麗莎、斷臂的維納斯、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都有不同形式的展現。

法國傑出的女畫家和她的自畫像

隨著火炬手的腳步,法國代表作家:拉·圖爾、安格爾、勒布倫的代表作品依次呈現。

【油燈前的馬格達麗娜】【聖愛蓮救治聖巴塞巴斯蒂安】畫中的燭火被火炬的聖火點亮搖曳,這兩幅畫是17世紀最重要的法國畫家之一、「燭光畫家」拉·圖爾的作品。

【油燈前的馬格達麗娜】,圖源:微博@盧浮宮博物館

在塞納河上凝視著選手們的名畫裝置,「翻白眼」的的貴族女性,也是拉·圖爾作品【方塊A的作弊者】的人物: 巴黎奧運開幕式劇透!潛水塞納河的他們究竟來自哪些名畫

拉·圖爾的大部份畫作都在刻畫夜晚的場景,采用單獨的蠟燭或火炬作光源產生陰影,營造出強烈的對比。

在作品中,拉·圖爾把人生比喻成一個很黑的黑夜,而真正的信仰是在人生的長夜中的一盞明燈,明亮的光線照見心靈,而這細微光亮的燭火在聖火的照耀下,更亮了。

【聖愛蓮救治聖巴塞巴斯蒂安】

再往前走,便是安格爾的代表作【凱羅琳·裏維勒小姐的畫像】,創作於1806年。在【凱羅琳·裏維勒小姐的畫像】中,安格爾並沒有遵循解剖學,女孩巨大的頭部與纖細的脖子、身體形成巨大的反差,被評論家們指責過於「哥特式」。

但這並不妨礙安格爾成為藝術的革新者,他主張個人化、簡約化的人體結構,給後續畫家們以無數啟發。比如畢加索,不僅在作品中反復借鑒安格爾,還反復出入盧浮宮研究安格爾的作品,甚至前往安格爾家鄉蒙托邦的安格爾博物館欣賞其作品。

【凱羅琳·裏維勒小姐的畫像】,圖源:微博@盧浮宮博物館

除了油畫家之外,安格爾還是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曾因古希臘—羅馬藝術和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的「行家」和收藏家聞名。

在展廳之中,用眼光追隨著火炬手的,還有【女畫家和她的女兒】。在1789年,維傑·勒布倫完成了這幅與8歲女兒的自畫像。在畫面中,女畫家俯身坐著, 以一種保護的姿態,用雙臂溫柔地圍抱女兒朱莉的臉。

【女畫家和她的女兒】,圖源:盧浮宮官網

盧浮宮中,女性藝術家的作品遠遠少於男性,哪怕是在近代,每個門類也只有20多位女性藝術家的作品被收藏進了盧浮宮。

在這之中,法國著名女性藝術家維傑·勒布倫顯得格外珍貴,她和拉·圖爾、格勒茲被稱作18世紀最傑出的肖像畫家。從法國大革命到法國重新崛起,勒布倫完整地見證了歐洲18世紀末期的動蕩時代。

【女畫家和她的女兒】是她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寫照,在畫作中,母女之愛、親子之情顯得十分動人,情感細膩、委婉。

從畫中逃出的【馬拉之死】【梅杜莎之筏】

鏡頭一轉,火炬手來到了盧浮宮久負盛名的「紅廳」。

「紅廳」因其紅褐色墻面而得名,陳列著盧浮宮收藏畫幅最大的一批油畫作品,從雅各·路易·大衛到歐仁·德拉克洛瓦,匯聚了19世紀法國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時期的繪畫經典,多為歷史題材畫作。

比如大家所熟悉的【自由領導人民】【馬拉之死】【梅杜莎之筏】等都在紅廳。

除了去隔壁鐘樓駝俠的【自由領導人民】之外,它周邊畫作的歷史人物也都紛紛出逃,偌大的一個紅廳,畫作空空蕩蕩。

人呢?全從畫作中出來爭先恐後地透過窗戶看奧運會了。

【美杜莎之筏】的「筏」上,人都去哪了?圖源:國際奧委會

【馬拉之死】裏的馬拉,消失了。

先別著急,盧浮宮中的【馬拉之死】其實是意大利畫家Gioacchino Serangeli的復制品,真品躺在比利時皇家藝術博物館。

【馬拉之死】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雅各·路易·大衛在1793年創作的油畫,被刺殺者是雅各賓派代表政治家保爾·馬拉。1793年7月13日,法國大革命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馬拉,在自己的浴缸裏,被一把匕首穿透了胸膛,舉國悲慟。

是不是覺得【馬拉之死】很眼熟?初中歷史課本法國大革命那一章,配的就是這幅圖。

【馬拉之死】,圖源:微博@盧浮宮博物館

【梅杜莎之筏】裏的遇難者們也消失了。

作為浪漫主義代表畫作之一,【梅杜莎之筏】描繪了「梅杜莎號」沈沒之後,在海上漂流13天的人們試圖向遠方船只求救的場面。

【梅杜莎之筏】是法國浪漫主義先驅畫家狄奧多·籍裏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創作而成,一經產出便引起了社會範圍的強烈討論。作為現代藝術史上具有分水嶺意義的畫作,【梅杜莎之筏】影響了之後的德拉克洛瓦、透納、庫爾貝、馬奈等人的創作。

【梅杜莎之筏】,圖源:盧浮宮官網

巴黎奧運會的藝術總監,法國戲劇導演杜文·喬利也曾將【梅杜莎之筏】搬上過戲劇舞台,他導演的【梅杜莎之筏】曾來過北京、天津、哈爾濱巡演,詳細看: 塞納河上的開幕式刷屏,這位導演一直不走尋常路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