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米芾布局最高級的一張字

2024-03-06國風

一般一幅作品,氣勢強則氣韻弱,氣韻佳則氣勢弱,二者有機統一起來較難,而米芾的【張季明帖】則是把二者有機統一起來的少有佳作。此帖被不少學者認為是米芾作品中格調最高的一件。

米芾【張季明帖】

粗觀此作,開局的「余」字大開大合,把一個縱勢的結體變成橫勢的結體,第一筆特別長,看起來如長槍大戟入陣,大有「舍我其誰」的氣勢,可謂勢如破竹。倘若不明白老米的字「風檣陣馬,快劍斫陣」,觀此帖可以明矣。對於書寫氣勢的體現,此作堪稱教科書式的典範之作。

隨後的字,有大有小,有斷有連,節奏有急有緩,看下圖的「季明」「不審」兩個字組錯落有致,很容易令人想到王羲之尺牘中的處理手法(見下圖得示帖)。

註意觀察「季明」「不審」細節處理

王羲之【得示帖】

至第三行「氣力復何如也」似高山瀑布,接連翻滾而下,令人震撼。此六個字直接取法於他自藏的張季明的【秋深帖】,張季明就是草聖張旭。

左張旭【秋深帖】刻帖局部;右米芾擬「氣力復何如也」

米芾32歲時在黃州初識蘇軾於雪堂。東坡勸其書學晉人。他便不惜代價搜羅晉帖,日夜摹寫。當他得到張旭的【秋深帖】之後,喜不自禁。看其此帖評價就知:「長史世間第一帖也」。

據米芾【書史】45則記載,他購【秋深帖】頗費周折。此帖中的「氣力復何如也」一筆書,可謂直接仿張季明的【秋深帖】(見圖2-4)。但米芾的模仿可不是機械生搬,而是借鑒、化用。

王獻之【中秋帖】,疑為米芾書

有人認為此帖老米借鑒吸收了王獻之的【中秋帖】一筆書。但也有許多論者認為【中秋帖】為米芾臨本。本人臨寫【中秋帖】亦深感與米芾諸多書寫習慣一致,【中秋帖】的「秋」與張季明帖的「秋」結體幾乎完全一樣,第一個「不」字的起收筆與結體也完全是老米的。這裏且不論【中秋帖】是王大令還是米南宮的,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米芾這種化古為己的手法。

我們繼續看之後的「好戲」:連綿六個字之後,節奏一變,字字獨立,大小錯落,閃轉騰挪,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盤。如前面一筆書形成明顯對比。

另外,在單字的處理上米芾也變化多端。此帖中有三個「帖」字,從左到右,第一個寫成行書,用圓筆顯得靈動;第二個寫得厚重,「口」轉折用方筆,字帶有一點楷意;第三個點畫連筆較少,行楷顯得端莊。

第四行「行相間」三字各有風采。「行」和「相」字的左右兩部份打破常規,采取左放右收的辦法;「相」的右部采取內擫筆法,而下面的「間」字則采取外拓筆法,有顏字味道。「余」和「合」字上部都是「人」字頭,「余」的人字頭寫得舒展。而「合」字的人字頭則寫得生澀、穩重。

在空間留白上,很容易令人想到【集王聖教序】中王羲之結字留白的技法。如圖中的「明」「深」「間」等字的中空留白。

這種氣韻根在何處?根在「二王」。此帖書於元豐七年(1084),一說元祐元年(1086年)。時米芾35左右歲。在杭州推官任,是米芾寫自己所購張季明【秋深帖】的感受。此時期的米芾,大量從晉帖中汲取營養,此帖很多地方具有二王風格。如第一、二行,特別是「不審」二字,直接脫胎於大王行書。在取法「二王」的同時,增加了「勢」的筆法,「沈著痛快,風檣陣馬」米氏書法風格脫穎而出。

一張39個字的手劄,能蘊含著如此豐富而又和諧的技法和神韻,當不輸於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