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在小時候對外公外婆攢塑膠袋、塑膠瓶、紙板箱的行為不屑一顧,可等到自己「血脈覺醒」的時候,直接「彎道超車」,開始喜歡收集一些「無用」的小東西。在各個社交媒體上,隔三差五看到有人曬自己的「破爛」。雖然嘴上是這麽說的,但這些東西實際上是他們的「收藏品」,大家把這戲稱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爛」。
對於風靡一時的「斷舍離」,
「破爛收藏家」們
顯然有不同的見解。
那麽,
當下的年輕人
更熱衷哪些「藏品」呢?
01.功能型
記者搜羅了一圈發現, 各類口袋絕對是最受大家歡迎的「心頭好」 。
00後小楊是個十足的「袋子收藏家」,每次逛完街回到家,她都會把各類購物袋細心折好、分類,放在固定的地方。她說:「當我面前出現一個幹凈的袋子,那一瞬間, 中國人骨子裏勤儉節約的優良基因就好像被啟用了 。總是會有‘說不定什麽時候就用上了,還是收著比較好’的想法,無意識間就會把這些袋子收拾好放起來,雖然最後未必會用到。」
面對只用過一次的袋子,大家普遍都是這個心態。於是這些 袋子今天在裝零食、裝衣服,明天可能就成了裝垃圾、裝雜物的「主力軍」了 。
而一些質素好一些的、設計好看的或是聯名款的紙袋,就更能收割大家的芳心了。每個都被細心折起,用另一個袋子裝好,單純負責了「滿足收集癖好」的工作。
不由得感嘆,終究還是從質疑外婆,到理解外婆,再到成為外婆了。
02.情感型
本該在廢品站的課本,被各位「收藏家」們安安穩穩地放在家裏 ,簡直成了小型圖書館,收藏著各個時期的課本、試卷等等。要問為什麽不扔掉?「收藏家」小龔給出了答案:「翻開這些書,好像立刻就能回到熟悉的教室,課本上記錄了上課走神、努力備考的痕跡,當然不可以被扔掉!」
除此之外, 寫完的筆芯、甚至是裝筆芯的包裝袋,也是努力的象征,必須好好收藏 。畢竟一支空筆芯等於寫了上萬字,用完的墨水就是努力的痕跡當然得留作紀念。
03.美麗廢物+再創作型
有些東西單獨出現的瞬間就變成了美麗廢物,比如說 衣服吊牌、飲品杯套還有零食包裝袋 。
但 美麗廢物不代表真的沒用,還有一些「物質能源常態化迴圈執行師」會讓它們發光發熱 。有些是實實在在的廢物再利用,比如漂亮的吊牌可以當作書簽,空玻璃瓶可以變成花瓶,吃完的零食鐵盒可以裝些零碎雜物。另一些有幸遇到「爆改大師」,則將變成藝術品。
杯套瓶蓋爆改藝術畫框,又省下買擺件的錢了!
紙袋爆改收納盒,再也不用花錢買了!
各個版本的可樂罐放在櫃子裏,新型手辦誰能不愛!
吃完的零食包裝袋拼貼成手帳本,誰敢說不是藝術!
「破爛收藏家」們將一件件零碎的小物品串聯起來,深刻詮釋了「生活即使一地雞毛,也要把它紮成漂亮的雞毛撣子」的含義,填滿了生活的縫隙,提供了情緒價值。
你有沒有
一些奇奇怪怪的收集癖呢?
歡迎在評論區
開展線上收藏藝術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