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12位元寓惠文化名人(二)

2024-03-30國風

本文內容來源於參觀黃氏書室,由其「孔子像堂」的兩面壁上的相關介紹謄錄而成,意在了解學習備存。

江逢辰故居

4.伊秉綬

伊秉綬(1754-1815),字組似,號墨卿。 福建省寧化縣人。清代書法家 。乾隆五十四年(1789)進士,授刑部主事,遷員外郎。嘉慶三年(1798)至七年任惠州知府。於湖上城中風景古跡多有修建。曾於準提閣建無礙山房,在永福寺建招鶴廬,以為名士文宴之地。修葺白鶴峰東坡祠,摹刻「思無邪齋」、「德有鄰堂」匾額,浚墨沼,得東坡「德有鄰堂」墨硯。修王朝雲墓,題刻王朝雲碑文,書刻「東坡思無邪」和王朝雲碑碣,為惠州人留下彌足珍貴的書法作品。

嘉慶六年(1801),應惠州府十屬士民之請,選址黃塘建豐湖書院 。書院頗具規模,講學、學舍應俱全,還配以亭、台、樓、榭、祠等景觀建築,此後一直都是惠州最高的學府和風景名勝之地。伊令書院奉守白鹿書院學規,教導諸生「學為人」,「求廉戒欺,而後可以成聖賢」。並於書院大堂鎮立「 敦重 」及跋作為學生的座右銘。

在惠州任知府期間,為了平民變,請兵督戰,觸怒總督,被「以失察教匪罪論處,謫戌軍台」。而後士民又幫他捐復原官,授揚州知府。以循吏被收入【清史稿】。伊秉綬是很有造詣的書畫家,尤以篆、隸名當代,勁秀古媚獨創一家,字愈大愈壯,著有【留春草堂集】【聽松廬詩鈔】。

5.湛若水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號甘泉。 廣東增城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大儒 。其父名瑛,豪俠仗義為鄉裏,因而與人結怨,其母帶 7歲的若水來歸善縣(今惠城區)避居了9年

弘治五年(1492)中舉,十八年(1505)中進士,選授翰林院庶吉士,編修。正德七年(1512)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被任命為出使安南國的正使,代表皇帝冊封安南國王。兩年後服母喪,居家講學。嘉靖元年(1522)復被起用,歷任編修、侍讀,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史部、禮部右侍郎,南京禮部、史部、兵部尚書。晚年致力講學著述,贈太子太保,謚文簡。主張「隨處體認天理」。認為「心也者包平天地萬物之外,而貫夫天地萬物之中者也,外非二也。」弘治十四年(1501)入羅浮,與博羅人曾確、胡定二人遊羅浮時,便選定了「諸秀掩映」的朱明洞「以為退居之地」。嘉靖十六年(1537),湛若水風願得償,在朱明洞築建甘泉精舍,兼營青霞精舍。湛若水及其學生,與王守仁許多有名弟子都在羅浮聚徒講學,使得羅浮山成為廣東乃至全國學界矚目的亮點。

著有【二禮經傳測】【春秋正傳】【古樂經傳】【聖學格物通】【心性圖說】【白沙詩教解註】等,有【甘泉集】傳世。

6.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 因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明代著名書法家。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弘治五年(1492)舉人, 正德九年(1514)授廣東惠州府興寧縣知縣 。嘉靖元年(1522)轉任南京應天府通判,因有「祝京兆」之稱。他才氣橫溢,擅詩文,尤工書法,名動海內,詩文 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號稱「吳中四才子」 。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

其代表作有【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所書「六體詩書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皆為傳世墨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