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古詩中的「龍吟」

2024-01-25國風

□於永軍

「昨夜酒醒風雨急,半空仿佛聽龍吟。」眾所周知,龍乃中華先民創造出的一個精神圖騰,至少從莊子寫【列禦寇】始,就有「世上本無龍」之說。

然而,歷朝歷代的詩人放飛想象的翅膀,總偏愛尋覓龍的存在,描繪龍的景象。「龍吟」便是古詩詞中使用率頗高的詞匯之一。

龍吟,龍的叫聲是也。中國古代關於龍的出處,最先見於【易·乾】:「雲從龍。」唐代經學家孔穎達為之註釋:「龍是水畜,雲是水氣,故龍吟則景雲出。」

「龍吟」一詞,出自東漢張衡的【歸田賦】,這位發明地動儀並在其上鑄八條龍指示方位的天文家,曾經用「龍吟方澤」自贊。

後來,善琴的北齊大臣鄭述祖創作了一曲【龍吟十弄】,自稱夢中聽人彈琴,醒來之後遂寫下曲譜而得,時人都認為此曲絕妙,於是「龍吟」便成了典故,成了形容琴音美妙或笛聲清亮的溢美詞。如唐代盧仝的【風中琴】:「五音六律十三徽,龍吟鶴響思庖羲。」薛能的【贈歡娘】:「一束龍吟細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顯然,他們都運用了鄭述祖的說法。

其實,古詩中說龍吟,無論是賦、比、興,還是比擬、借代、誇張等,都遠不止於贊美音色韻律的絕妙,而是寄托了思想奔放、意境開闊之美好寓意。

借「龍吟」送吉祥。龍在中國古代是一種祥瑞神物,詩人作詩,常以龍吟為吉兆。

唐代顧況在【句】中寫道:「龍吟四澤欲興雨,鳳引九雛警宿烏。」這裏將龍吟作為興雲降雨的前奏;

莊南傑的【陽春曲】有雲:「鳳葉龍吟白日長,落花聲底仙娥醉。」詩人以鳳葉龍吟鋪陳春風拂煦,表達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可謂意象生動、景物滿眼;

北宋大家黃庭堅作【何氏悅亭詠柏】詩,以「千林無葉草根黃,蒼髯龍吟送日月」一句,不僅讓龍的吉祥與神秘陡增,也將龍吟推播日月交替、造化世上萬物的寓意作了無限大的贊美與誇張,堪稱寫「龍吟」的精彩之筆。

用「龍吟」舉希望。龍在民間帶有濃郁的喜慶色彩,龍吟在古詩中既可比喻,亦可象征。

北宋孔武仲有首【三舍人題名於後省皆賦詩因寄呈劉貢父】,其中「鸰原棣萼俱相望,龍吟虎嘯生輝光」,以龍吟和虎嘯比喻理想願景,渴望自己有朝一日榮登輝煌的文學殿堂。

元代王哲在【踏莎行】中有句「虎聲震動甲方青,龍吟喚出庚方白」,用虎聲震動東方、龍吟喚醒西方作象征,描繪農田繁忙景象,表達豐收和喜悅之情。

馬鈺【踏雲行】詩雲:「風前月下撫心琴,龍吟虎嘯來參侍。」他希望自己在風前月下撫弄著心中的琴弦,讓琴聲生發出龍吟虎嘯般的威猛力量。顯然,龍吟所承載的意義,不僅是精神的富有,也是希望的豐衍。

用「龍吟」托景物。在古人的理念中,龍聚天地之靈、集造化之精,「龍吟」入詩,靈性陡生。

張栻在【自西園登山】中寫峽谷松濤,用「風壑傳響松龍吟」形容情狀:那從峽谷而來的山風,穿松林而去之時,發出龍吟一般的鳴叫。「龍吟」在這裏既是聲又是色,玄妙與雄渾之感油然而生。

施肩吾在【安吉天寧寺聞磬】中寫寺院磬聲,以「老龍吟斷碧天雲」渲染肅穆:那敲響的玉磬就像老龍的吟叫沖破碧天雲朵。

蘇軾在【次韻子由送千之侄】中寫山前風雨,以「滿山風雨作龍吟」重墨:那風叫聲夾雜著雨打聲,交織混雜成一種天地間獨有的聲調,既神秘又奇特,非「龍吟」不能入詩,非「龍吟」不能出彩,山川的秀美、天地的浩然,都因龍吟而綻放。

用「龍吟」狀氣象。古代把蒼龍、白虎、朱雀、玄武謂之「四靈」,居於首位的龍吟,自然是一種大氣象。

程師孟的【句】中,用「高城落日龍吟角」形容日落時分天地交接的壯美,詩情畫意,悠然契合。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用「熊咆龍吟殷巖泉」描繪殷巖泉讓森林戰栗、讓山峰驚顫的氣勢,怎一個磅礴了得!

陳與義在【衡嶽道中】中用「龍吟虎嘯滿山松」說山風吹拂,讓整座山林都張揚著勃勃生機與活力。這裏的「龍吟」一詞,無論作映襯還是為寄寓,都塗上了氣吞山河的色彩。

用「龍吟」投放贊譽。無論古今,「龍吟」一直是贊譽優秀人才的專享,而其投放物件頗為寬泛。

北宋詩人黃庭堅送昌上座道長回成都,寫下一首【送昌上座歸成都】,其中用「昭學堂中有道人,龍吟虎嘯隨風雲」形容昌上座的品格高深、超凡脫俗。

南宋文學家危稹一次遊訪房州,為一個在山谷中表演歌舞的女子才藝所打動,當即寫下了【經從豐城謁於房州於令侍姬歌舞進酒二首】,用「何時得上金玉堂,一聲飛度龍吟竹」寄情,渴望自己能夠進入金玉堂與佳人共享音樂之美,想象著哪一天能夠聽到她龍吟般的歌聲。

南宋詩人白玉蟾欣賞雷怡真做菜的精妙,專門寫了一首【贈雷怡真】,「只行龜鬥蛇爭法,早是龍吟虎嘯聲」繪聲繪色地白描了雷怡真烹飪的技巧和聲音。這表明,只要人足夠優秀,無論「三教九流」,均可配享「人中龍」的美譽。

用「龍吟」誌懷。基於對龍的崇拜,古人習慣用龍吟描繪氣勢之宏大,也用於形容人的發跡。

陸遊在【題韓運鹽竹隱堂絕句三首】中放言:「待我清秋有閑日,抱琴來寫萬龍吟。」自認能寫出「萬龍吟」的詩篇,是一種豪氣,更是一種自信。

邵雍在【乞笛竹栽於李少保宅】中設問:「待鳳至時當有實,學龍吟處豈無聲?」在一個學習龍吟的地方,豈能沒有動靜?顯然,同樣宣示了一種對個人才華的自信。

用「龍吟」抒懷,最豪放的當推洪秀全的【吟劍】,他壯誌淩雲地寫道:「虎嘯龍吟光世界,太平一統樂如何?」

甲辰龍年即將來臨,以龍為圖騰的中華民族自是以此為吉,寄予更大的期待。由是,不禁想起了陸遊的名句「橫笛三尺作龍吟,腰鼓百面聲轉雷」,字裏行間充盈著豪情壯誌,體現了對更高境界和更廣闊世界的追求。今天,我們不正需要這樣的昂揚狀態和進取精神嗎?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套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