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弘一法師:人生沒什麽不可放下

2024-04-16國風

如果明天,生命即將終結,那麽你選擇怎樣度過今天?

生活中,我們在選擇專業、工作、生活方式的時候都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什麽是最好的呢?

其實,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最好的,只要最適合你的,找到適合你的,就是找到了最好的。適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翻開宋默【人生沒什麽不可放下,弘一法師的人生智慧】這本書,能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弘一法師,曾名李叔同,年少時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他愛好廣泛,但他為什麽會看破紅塵遁入空門?

弘一法師生前有一句話這麽說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他潛心修行24年,為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他的追求,固然讓人贊嘆。

反觀現實,成功人士身上沒有他的影子?

人生本就一無所有,何懼擁有後再失去?大不了從頭再來......

路遙說:

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讀完這本書你就會知道,欲望和執念過盛,遲早會拖垮整個人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無它求,無奢望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書法家談及當時自己練習書法的緣由時說,人長著手,就總想拿點東西,比如,看見女人的腰,就想摟一把;看見錢,也想抓一把;看見官印,更想據為己有。

為了轉移自己的欲望,有一天,他就想,就讓手抓住這支筆,每天都把心思放在練字上,手裏不閑,那些欲望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用愛好轉移自己地欲念,人活得充實,精神變得飽滿,心頭的煩惱也一掃而光。

生活中,有多少人得到了還想要,用有限的精力去追逐無限的欲望,人也會再欲念地焚燒下,變得面目全非。

欲望是人之本性,懂得克制不好地欲望,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地平靜。

不能克制欲望地人,靈魂終將在欲望地拉扯下,一步步滑向深淵。

(圖片來源於網絡)

舍棄浮躁

【了凡四訓】裏面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秀才自認為文章寫的不錯,卻沒有中舉,於是便發牢騷:

「考官眼睛瞎了,不識貨!」

一旁地道士聽見了,便說:你的文章一定不好!

秀才很不服氣地說:你又沒看到我的文章,怎麽知道寫的不好?

這時道士說:看你心浮氣躁地樣子,怎麽能寫出好文章?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生活中,看到別人有車子、有房子、有票子,自己辛苦了半輩子卻什麽都沒有,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的一輩子完了?

有多少人連一門過硬的手藝都不想學卻想悶聲賺大錢?

有多少高學歷抱怨自己的收入不如農民工?

他們太浮躁了,不問自己做了什麽事,取得了什麽成就,只一味地看重收入。

自古以來,真正建大功立大業的人,都是身心安定的人。

舍棄浮躁,人生才能淡定如水。

(圖片來源於網絡)

保持清凈心

蘇軾的一位朋友王鞏,被貶到條件艱苦的嶺南,王鞏的臉上沒有半點憂愁,反而神采奕奕。蘇軾設宴期間問道:生活很苦吧?沒想到王鞏的侍妾說:心在哪裏家就在哪裏。

【黃帝內經】寫道:靜則神藏,躁則消亡。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

不為聲色犬馬羈絆,不因利欲熏心迷失,才不至於失去所擁有的一切。

(圖片來源於網絡)

知足常樂

李嘉誠的辦公室中懸掛著一條橫幅,醒目的兩個字「知止「,鞭策自己凡事適可而止,凡事過猶而不及,物極必反。

古話說:知足常樂。

何為幸福

居士袁了凡的妻子,是一位心善之人,有一年冬天,她把家裏的絲綿換成棉絮給兒子做棉衣。她的先生問她,為啥不用絲綿,她說道:把賣絲綿的錢拿給更需要的人。

弘一法師說過: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

珍惜當下,不論好壞,凡所發生皆有利於我。

我們總是習慣跟他人比較,和那些比自己過得好的人比較。

殊不知,擁有生命本身,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圖片來源於網絡)

弘一法師的一生,是放下欲望、執念,專心修行的一生。

他出家後,放下塵世的一切,甘願過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清苦生活,身體力行地參悟人生。

劉同在【向著光亮那方】中說道:過不去的事要過去,放不下的情要放下。翻過一頁,才能書寫另一頁,事過境遷再閱讀,才有往事繁花似錦,回憶溫暖如初。

生活中,金錢、地位、名譽、愛情等等......我們總是都想要,卻又對什麽都不滿足。

可是越貪得無厭,越容易在物欲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自在於心間。

放下阻礙你人生幸福的欲望和執念,方能快速獲得幸福。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柿柿如意影,喜歡我的文章guanzhu 、點贊、收藏,弘一法師用他一生的智慧告訴我們嚴於克己,不驕不躁,在人生這條路上走得更長、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