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嬋娟,五首古詩詞,帶你體味樂器之美

2024-05-15國風

-1-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李白在客居洛陽的一個春夜,聽到笛聲吹奏【折楊柳】曲時所產生的思鄉之情。開篇兩句寫笛聲在春風中飄散,傳遍整個洛城。第三句點明所聽到的是表達離別哀愁的【折楊柳】曲。最後一句由詩人推己及人,認為在這樣的夜晚,每個客旅離鄉者都難免會想起家鄉。

全詩圍繞「聞」字展開,描繪了聽到笛聲時的感受,並借助想象和誇張的手法,將音樂與春風相融合,形象生動。前兩句運用疑問句和擬人修辭,暗含詩人被不知名的笛聲感動,後兩句直抒胸臆,表達濃濃鄉思。條理清晰,情真意摯,給人以無窮遐思。這首抒情絕佳之作,蘊含李白熱愛家鄉、思念故裏的赤子之心,亦反映了他善於抒發主觀情懷的風格特點。

-2-

【李憑箜篌引】

唐·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這首詩贊頌了唐代著名樂工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及其樂曲的神奇魅力。詩人運用豐富生動的想象,描繪了李憑彈奏時悅耳動人的箜篌聲令浮雲凝滯、湘娥潸淚,時而如鳳凰啼鳴、玉碎山崩,時而如芙蓉啼泣、香蘭歡笑,連長安城中的寒冷氣息也被化解。

樂聲之美不僅感動了人間,更驚動了天上神仙,沖破天空引來秋雨傾盆,使得神山老魚躍波、瘦蛟起舞。結尾寫到成吳剛和玉兔都沈醉於箜篌聲而忘卻了勞作和睡眠。

全詩想象奇特絕俗,摹繪手法精湛,將抽象的音樂之美化作具體生動的景象,充滿浪漫氣息。透過對樂聲效果的細致描摹,間接抒發了詩人對李憑技藝的贊嘆之情,將內在情思和外在景物融為一體,構築了藝術性極強的音樂境界。

-3-

【聽鄰家吹笙】

唐·郎士元

鳳吹聲如隔彩霞,

不知墻外是誰家。

重門深鎖無尋處,

疑有碧桃千樹花。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聽到笙音時產生的遐思和想象。開篇兩句將笙聲比作從彩霞之上傳來的鳳鳴,極力渲染其超凡脫俗。接著寫出詩人聽到笙聲後的反應,對其來源生疑卻無法探知,於是產生了天上人間的悵惘和更濃郁的向往。

詩人最終借助想象,將笙聲所處的環境幻化為了仙境中的千樹碧桃之景,用絢麗的視覺意象來詮釋笙音的靈動明媚。全詩貫穿了「尋聲」「探聲源」的主線,循序漸進地從側面烘托出笙樂高妙絕倫的音樂魅力,給人以飄渺夢幻的聽覺體驗。

詩人運用「通感」手法,巧妙地將聽覺轉化為視覺印象,創造出一個引人入勝的意境空間。透過浪漫的聯想想象,將抽象的音樂之美具體化為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景致,將內在的聽覺感受外化為詩意盎然的視覺形象,從而達到生動形象、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4-

【金字經·胡琴】

元·張可久

雨漱窗前竹,澗流冰上泉。一線清風動二弦。聯,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塞雲黃暮天。

這首詩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胡琴演奏時悅耳動聽的樂聲。開篇兩句運用詩意比喻,將雨淋竹葉和溪流上泉的聲響比作胡琴的兩種不同音色,一沈一浮、一實一虛,暗示胡琴具有「二弦」的特點。

接著一句寫出這兩種聲音是「一線清風」拂動琴弦所產生,突出了演奏者指法嫻熟柔和。「聯」字別具深意,可解作琴弦聲音相互銜接、曲目連續演奏等,意蘊豐富。

後數句描寫了胡琴所奏曲子的意境變化,先是如秋水空湛的清曠之音,繼而轉為淒怨哀切,仿佛昭君出塞時的一曲離愁別緒,引人遐思無窮。

全詩透過聲音、樂器、曲目等層層渲染,將無形的音樂之美化作可視可感的生動畫面,令讀者身臨其境,如同親耳聆聽那動人心弦的胡琴曲子。作者極富音樂感受力和文字表現力,將內在的聽覺體驗巧妙轉化為視覺景象,從而達到聲情畫意交融的藝術境界。

-5-

【箏】

唐·張祜

綽綽下雲煙,微收皓腕鮮。

夜風生碧柱,春水咽紅弦。

翠佩輕猶觸,鶯枝澀未遷。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嬋娟。

綽約風姿,宛若天上仙子從雲間徐徐而來,手腕嬌嫩如凝脂般白皙純潔。那習習的夜風似乎正從她指尖拂動的箏弦間流瀉而出,春水潺潺的怮環之音也仿佛從這絕妙的樂器深處流淌而來。每一個清越的音符,都如同精雕細琢的玉佩輕輕相擊,又似枝頭黃鶯在夜色中聲聲啼曲,婉轉蜿蜒,繚繞心間。

天地間哪裏還有比這更加動人心魄、撫慰靈魂的音樂天籟?皓月當空,清輝溫柔地灑在大地的每一個角落,無論身在何處,此刻所有生靈都同沐著這輪明月的月華。箏聲悠揚,如柔風黃鶯,讓人仿佛置身於仙境幻境之中,心曠神怡。這般瑰美絕倫的音樂韻味,讓人如癡如醉,難以自拔,恍若夢遊仙境,永無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