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七十三.仙居山【嘉定赤城誌】卷二十二山水門四仙居(一)

2024-06-13國風

愚人自譯版∶

山水門四

仙居

括蒼山

1. 括蒼山

在仙居縣東南五十裏。高一千五百丈,周回三百裏。群山中最為險峻陡峭,有八個方向。一個方向是 凝真宮 ,其他七個方向分別是臨海、黃巖、仙居、永嘉、樂清、縉雲、東陽七個縣界,都是山脊綿延相接。現在仙居縣西蒼嶺也與括蒼山相通。

按照樂史【太平寰宇記】記載∶括蒼山在台州西四十裏。現在臨海 真隱山 ,本名叫 括蒼山 。而天台東面也有 蒼山 。括蒼山系綿延臨海、仙居、天台 三個縣。

紅圈處為韋羌山

2.韋羌山

在仙居縣西四十裏,極為險要,不可攀登。

按照南朝劉宋孫詵所撰【臨海記】記載∶眾山最高的那座山,上面有石壁,雕刻有蝌蚪文。

東晉義熙年間(405--418),周姓廷尉為臨海郡建造飛梯(古代攻城用的長梯),用蠟來模印蝌蚪文,然而不能辨識其中的意思。俗傳∶夏帝大禹治水經過這裏,因此雕刻蝌蚪文在這塊石頭上。蝌蚪文可能就是夏朝初期的文字,如能解密,中華民族文字的歷史將追溯至四五千年前。

後來,臨海(郡)太守阮錄攜官吏和民眾來這邊觀看蝌蚪文,陰雨沈沈,多日都沒看到蝌蚪文就回來了。以前有 綠筠庵

【按舊誌記載∶韋羌山也叫 天姥山 ,有的又叫 緯鄉 ,這是俗語訛傳。然而【高僧傳】記載∶曇蘭【憩赤城事】則記載∶ 韋鄉山 在樂安縣。

陶弘景(456--536)【玉匱】記載∶括蒼西南一百余裏有 偉美山

【登真隱訣】又記載∶ 偉羌山 ,多神異之事。

然而韋鄉一山而有六種不同名稱,不知道哪個說的正確。

仙居縣令陳襄(1017--1080)【題仙居偉羌山六絕其一】寫道∶

去年曾覽偉羌圖,雲有仙人古篆書。千尺石巖無路到,不知科鬥字何如。盤盤英氣四紆余,定有神仙此地居。天子正求伊與呂,如何不見起耕漁。天鞫精靈久貯儲,中間豪傑出無虛。鄉民世世家居此,爭使兒孫不讀書。峭壁回環幾百區,其間巖石可耕鋤。如何得片山如此,白首相將老母居。古意巑岏與世疏。一官羈絆可歸歟。此山未及西山好,下有仙人結草廬。四友之賢世莫如,白頭終作一鄉居。此山不惜將錢買,嘆惜無因共結廬。

仙居縣令郭三益(?-1128)【韋羌山式公綠筠庵詩】寫道∶

道人棲碧山,雲居在空曲。

十年海潮音,利物緣已熟。

更尋妙高頂,超然具幽築。

古木插空青,寒筠抱巖綠。

時攜貝葉書,步入深林讀。

雲影冷蕭條,靜對含煙玉。

客來境非喧,客去境自足。

宵眠護禪虎,畫引銜花鹿。

庵中三昧語,藥我貪嗔毒。

何當晚雙鳧,藜杖追高躅。】

紅圈處福應塔所在即為福應山

3.福應山

在仙居縣東二裏。陰陽家所說的∶它在仙居縣龍頭的位置,當地居民在山上建造寶塔。自然是做官的人不會缺少。山上有 盡美亭 ,亭下墊著溪流,山巒溪谷都非常秀美。

福應塔

【黃巖縣令張景修【盡美亭記】記載∶

仙居邑之美者也,而一山盡焉。

福應山之美者也,而一亭盡焉。

盡美亭者,非盡一山之謂,盡一邑之謂也。

朝奉大夫台州通判龐元中在台州為官二年的時候,周遊台州各地七百余裏,可以說非常辛勞。然而到了仙居福應山,則徘徊縱覽歌詠,整天非常愉快,忘記回去。信嗎?實在是太美了!

一天,龐元中對張景修說∶東晉朱超石(382--418)說,登北邙遠眺,則眾美都盡。我在家這座山看到了如此場景。山距仙居城二裏,高峻突出,一枝獨秀。山上有寶塔,而亭在寶塔的南面,我給亭子取名叫 盡美亭 。你為我講這個事記錄下來。張景修說∶唯唯(恭敬的應答聲)。既然是龐公的意思,難道有止境嗎?不留一景一物,都收集起來。就像東西不能相聚。仙居縣的 括蒼山、章甫山、紫籜山、韋羌山 都山峰非常險要,巖洞回環怪異,而溪流繁密,煙雲昏暗,鷗鷺出沒,平波漁唱,斷隴樵歸,有騷人盡史不能工也。難道要改名嗎?。仙居縣令劉光,雅為公知,圖序以告,於是又知福應山者。

福應山與福應塔

皇祐年間(1049--1054),令樞密直學士陳述古命名。陳賢先生勸學文章流傳於世超過四十年。您建造這座亭子。賢及宰相,人門子弟皆冠,而不驕奢富貴,而意在山水之間,我將見到他們的美德,不專於竹石花木,風晴雨雪之時,而在乎學者之材。唉!美景於是都沒有了。

張景修【福應山】寫道∶

南亭不減北邙高,美景因公見一朝。已看溪山如在畫,更傳風雅似聞韶。栽桃定有仙家住,種竹寧無隱者招。秀氣當為多士福,未應都放與漁樵。

楊崇【福應山】寫道∶

清風送月上欄幹,雲雨溪流破王寒。我有三峰高興在,漫堂聊作畫屏看。醉後愁生任數奇,僧窗借夢入新詩。覺來著意尋桃李, 除了春風總不知。

原文簡體字版∶

山水門四

仙居

括蒼山

在縣東南五十裏。高一千五百丈,周回三百裏。群山中最號巉絕,有八向焉。一向凝真宮,其七則臨海、黃巖、仙居、永嘉、樂清、縉雲、東陽七縣界,皆山脊綿接。今縣西蒼嶺亦其所通也。按【寰宇記】雲∶括蒼山在州西四十裏。今臨海真隱山,本號括蒼。而天台之東亦有蒼山。蓋一山而綿亙三邑雲。

韋羌山

在縣西四十裏,絕險不可升。按【臨海記】雲∶此眾山之最高者,上有石壁,刊字如科鬥。晉義熙中,周廷尉為郡造飛梯,以蠟模之,然莫識其義。俗傳∶夏帝踐歷故刻此石。其後,守阮錄攜吏民往觀雲雨晦冥,累日不見而旋。舊有綠筠庵。

【按舊誌載∶韋羌山亦名天姥,或又曰緯鄉,俗語訛也。然【高僧傳】載∶曇蘭【憇赤城事】則曰∶韋鄉山在樂安縣。陶弘景【玉匱】則曰∶括蒼西南一百余裏有偉美山。【登真隱訣】則又曰∶偉羌山,多神異之事。然則韋鄉一山而六者之名不同,未詳孰是。

陳襄題雲∶

去年曾覽偉羌圖,雲有仙人古篆書。千尺石巖無路到,不知科鬥字何如。盤盤英氣四紆余,定有神仙此地居。天子正求伊與呂,如何不見起耕漁。天鞫精靈久貯儲,中間豪傑出無虛。鄉民世世家居此,爭使兒孫不讀書。峭壁回環幾百區,其間巖石可耕鋤。如何得片山如此,白首相將老母居。古意巑岏與世疏。一官羈絆可歸歟。此山未及西山好,下有仙人結草廬。四友之賢世莫如,白頭終作一鄉居。此山不惜將錢買,嘆惜無因共結廬。郭三益題綠筠庵詩雲∶

道人棲碧山,雲居在空曲。

十年海潮音,利物緣已熟。

更尋妙高頂,超然具幽築。

古木插空青,寒筠抱巖綠。

時攜貝葉書,步入深林讀。

雲影冷蕭條,靜對含煙玉。

客來境非喧,客去境自足。

宵眠護禪虎,畫引銜花鹿。

庵中三昧語,藥我貪嗔毒。

何當晚雙鳧,藜杖追高躅。】

在縣東二裏。陰陽家謂∶其居邑龍首得地之勝,居人建浮圖其上。自是取青紫不乏焉。上有盡美亭,其下枕溪,巖壑俱秀。

【張景修記雲∶

仙居邑之美者也,而一山盡焉。

福應山之美者也,而一亭盡焉。

盡美亭者,非盡一山之謂,盡一邑之謂也。

朝奉大夫龐公倅台之二年季,按屬邑轍環七百余裏,可謂勞矣。然至於仙居福應,則徘徊四覽嘯詠,終日欣然忘其歸信乎。美哉!一日謂景修曰∶昔朱超石雲,登北邙遠眺,則眾美都盡予於此山見之矣。山距城二裏,崢嶸獨秀。浮圖居其上,而亭居浮圖之南,予名之曰盡美矣。子為予記之。景修曰∶唯唯雖然公之意,豈有窮耶。不遺一景一物,兼收而並采。猶東西之不可相無也。邑之括蒼、章甫、紫籜、韋羌皆峰巒險絕,巖洞環恠,而溪流森然,煙雲晦冥,鷗鷺出沒,平波漁唱,斷隴樵歸,有騷人盡史不能工也。夫豈易名哉。邑令劉君襲明,雅為公知,圖序以告,於是又知福應山者。皇祐間,令樞密直學士陳公述古名之也。陳公賢先生勸學文垂於世,逾四十年。公實作是亭。公賢宰相,子人門冠代不驕,富貴而意。乃在乎山水之間,愚將見其美,不專於竹石花木,風晴雨雪之際,而在乎學者之材也。噫美於是盡矣。又題雲∶

南亭不減北邙高,美景因公見一朝。已看溪山如在畫,更傳風雅似聞韶。栽桃定有仙家住,種竹寧無隱者招。秀氣當為多士福,未應都放與漁樵。楊崈題雲∶

清風送月上欄幹,雲雨溪流破王寒。我有三峯高興在,漫堂聊作畫屏看。醉後愁生任數奇,僧窗借夢入新詩。覺來著意尋桃李, 除了春風總不知。

原文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