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平江農民畫家群「破圈」走紅

2024-03-26國風

構思奇巧、天真爛漫,充滿濃郁鄉情,生動反映新農村、新農人的風貌——

全媒體記者 徐典波 劉永濤

3月24日,平江縣三市鎮爽口村蔚然錦和超市,61歲的村民余註林照看門店之余,正在作畫。

他畫筆下的家鄉春風和煦、綠意萌動,大片油菜花肆意綻放,成群的鳥兒不時掠過。

三市鎮是著名藝術教育家、藝術設計大師周令釗的家鄉。

最近,余註林等35位農民畫家,攜畫作集中亮相平江縣首屆農民畫展,引起轟動,「破圈」刷屏。

這群農民畫家,將對山水草木、風土人情的熱愛傾註筆端,寄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鄉村文化振興的鮮活樣本。

1.農民畫家群崛起,鄉土是他們的根

平江出畫家。

青年油畫家余含兮是三市鎮人。他年少時喜歡藝術,前往中央美術學院求學,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被多家藝術機構收藏。

余含兮成名後定居北京,父親余嶽秋從老家來到北京幫他料理家務。余嶽秋常有機會向周令釗請教,聊起家鄉的山水、繪畫藝術創作心得等。當了大半輩子農民的余嶽秋重拾兒時愛好,拿起畫筆走上藝術探索之路。

【馬超刺槐】【武松打虎】……余嶽秋擅長融合中國畫和油畫的藝術表現形式,選取動植物及人物元素,表現歷史典故,作品被多位藏家收藏。畫面中,余嶽秋畫自己沈積於胸的戲曲畫面,看似隨意隨手,卻不僅有鄉村風土人情,還有記憶深處的傳統文化影像,以及對生活的浪漫想象。余嶽秋說:「鄉土是我的根,生活就是我的畫布,而我就是那畫中的一筆。」

因深愛腳下這片土地,平江活躍著不少農民藝術家,涵蓋油畫、中國畫、剪紙、版畫等多個門類。他們幹農活、忙生產,以土地為伴。這邊放下農具,那邊拿起畫筆,畫農家的雞鴨牛羊、村裏的山水田園,用獨特視角呈現鄉村之美。

甕江鎮女廚師王林霞利用業余時間學畫畫,梅蘭竹菊自成一派;

虹橋鎮77歲村民姜德康自學畫畫,畫作題材是家門口的天景山;

小夥丁益麟打工之余,沈浸在野生動物的繪畫世界;

村民譚孝德因畫虎而癡迷,取藝名「嘯談」以明誌;

鄧輝宗、陳旋風擅長用水墨和剪紙等方式,記錄農耕生活……

沒受過專業藝術訓練的農民,如何能拿好畫筆?

余含兮認為,他們身為農民,對家鄉山水草木有更深切的認知感悟,也更能激發其創作沖動。他們手拿畫筆,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愛,把熟悉的生活,調出七彩,畫在紙上,掛在墻上,只有原始的沖動,在看似不符合邏輯的描繪中見心見性。

藝術評論家、中央美術學院國際學院特聘教授顏新元表示,平江的農民畫作,每件都有互不串味的「鮮味」,像有名的平江美食。這種「農民畫」在創作過程中,「農民」身份明顯削減,原創「繪畫」意識則被強化。他們紮根鄉土,又某種程度上超越鄉土,堪稱「新潮農民畫」。

2.創作風格鮮明,構思奇巧天真爛漫

平江每位農民畫家,都有獨特創作經歷,逐漸形成個性鮮明的創作風格。

69歲的淩練華是青年畫家戴雙清、戴平均的母親,原是甕江鎮的一位農家婦女。她出生時弟妹多,吃不飽飯,才上一年學,不得不回家幫母親操持家務。背上背著弟弟,手裏提著豬草,她有時還會拿著石子畫豬畫狗,畫樹畫花。

數年前,淩練華到北京兒子家帶孫女,但她時刻想念家鄉。

在兒子的畫室裏,望著那五顏六色的顏料,她心裏直癢癢。

為了留住思念家鄉的母親,戴平均買回國畫的筆墨和宣紙,對她說:「如果您想家鄉了,就把您想的畫出來,想什麽就畫什麽吧。」

淩練華動了心,不知不覺拿起畫筆,也不管是什麽顏料和畫布,卻塗出色彩異常鮮活的畫面。

或花草魚蟲,或飛鳥走獸……淩練華用畫筆自由自在創作,描繪家鄉山水間那種質樸奇妙的境界。這些畫作,讓藝術專業人士驚嘆。她的多幅作品被國內外著名藝術家收藏,【生肖】系列作品,一張最高賣到8萬元。

繪畫源於生活,服從內心的召喚,更是藝術自覺在升騰。

受淩練華影響,畫家李勝民的母親朱笑枚,5年前與繪畫結緣。她偶然拿起兒子的畫筆嘗試,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畫北京的高樓,畫天空。回到平江後,更是得心應手,畫作的題材變成鄉村生活的點點滴滴。她說:「我種菜的時候看到辣椒、茄子長得好,畫下來;摘茶的時候看到新冒的嫩芽,也畫下來。」

朱笑枚的作品,鄉土味和現代感並存。她創作的【城市風景】系列作品,色彩艷麗,造型別致,【星空】【人物】等系列作品色彩淡素,常用到好看的「高級灰」,造型呆萌可愛。從她的畫作中可窺探原生態藝術現象,讓人們在喧囂世間找到從容淡定。談及最滿意的作品,朱笑枚的樸實寫在臉上,「還不知道,可能是下一幅吧。」

用繪畫表現鄉土情懷,淩練華和朱笑枚的農民畫異曲同工,都有強烈的地域特點,構思奇巧、天真爛漫,充滿濃郁的淳厚鄉情,世間萬物、民風民俗,都是創作的題材。畫作既有欣賞價值,也有民俗研究價值。

從生活中提煉美好,平江農民畫家,就像他們種地一樣,鮮活的畫作也在指縫中生長。他們的創作,生動反映鄉村振興背景下新農村、新農人的風貌。

3.一個新的文化IP,走出鄉村走向全國

2023年夏天,余含兮、李勝民、戴平均、鄧治平等藝術家策劃的【我們的父親母親】畫展在平江尤·藝術空間開幕,展出青年畫家父母的部份畫作,受到各方關註。平江縣委副書記、縣長彭方建說,農民畫家現象已在平江出現,可探索將其作為平江新文化IP來打造,更好推動文化自立自信自強。

幾個月後,平江又推出首屆農民畫家展,持續走紅,火爆出圈。平江縣文聯主席喻子英介紹,農民畫展共展出133幅作品,畫作八成被私人收藏,帶動平江農民畫作走俏藝術品市場。

一個文化IP持續火熱,吸引各界目光。

國際原生藝術研究權威學者、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外籍教授柯林·羅德,隨湖南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陳石虎慕名而來,商討將平江農民畫家推向世界。柯林·羅德贊嘆,平江農民這些鮮活的繪畫,都出自未受過專業訓練的農民之手。對於業內人士來說,能看到這些發自內心的、渾然天成畫作,不僅是一種樂趣,更能直抵心靈深處,極具啟發性。

如今,平江出現為建設和美鄉村而創作的繪畫群體,匯聚當地的農民畫家,主要成員有劉濤貴、黃練東、黃兵、何青春、鄧輔輝、鐘愛民等10余人。他們以描繪家鄉山水人物為特色,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和文明城市建立。

這個群體參與多個村莊的墻面彩繪專案。在童市鎮、石牛寨鎮等地,他們以當地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為主題,創作一系列墻繪作品。這些作品不僅讓原本單調的村莊墻面變得生動有趣,給遊客提供了解地方文化的視窗,成為鄉村一抹抹亮麗色彩,為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帶來新氣象。

為推進文藝事業發展,平江已建立鶴壟屋(周令釗故居)美育基地、彭見明文學藝術館、尤·藝術空間等一批文藝陣地,舉辦山前白夜大地藝術展、「我們這十年油」畫展、「大愛平江」書畫慈善展等系列文藝活動,讓一大批農民畫家走出鄉村田野,走向全國。

「藝術來源於生活,文化厚土必能開出藝術繁花。」平江縣委書記李勇說,平江將繼續大力支持文藝陣地建設、文藝活動舉辦、文藝人士創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文藝生活的美好追求,讓民間藝術家為傳承發展中華文化貢獻力量,走向錦繡未來。

免責聲明:華聲線上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部份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釋出,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線上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線上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