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蘇軾和蘇東坡各自最經典5首詞,風格迥異,誰的水平更高些?

2024-04-15國風

蘇軾和蘇東坡是一個人,也是兩個人,如果你是蘇東坡的鐵桿粉絲,你自然懂得這句話的意思。

蘇軾和蘇東坡的分界線是「烏台詩案」,烏台詩案前他是「蘇軾」,他關心國事和政事,憂國憂民,奮發向前。

烏台詩案後,蘇軾被貶黃州團練副使,時刻受人監督,他在黃州城外開墾荒地種菜,將其命名為「東坡」,他的進取心被澆滅,轉而關註大自然和心境的平糊,此時的蘇軾已死,代之而來的是「蘇東坡」。

那蘇軾和蘇東坡的詞到底有何不同?分別讀讀蘇軾的5首詞和蘇東坡的5首詞,你就會感受到兩者的明顯不同。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精品好詞。

蘇軾的第1首詞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是蘇軾早期的豪放詞,當時他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全詞用語豪壯,極具慷慨激昂豪情,表達了他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誌豪情,讀來令人精神振奮,感慨萬千。

透過這首詞可知當時的蘇軾是有著強烈的報國誌向的。

蘇軾的第2首詞【望江南 超然台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公元1074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次年八月,他命人在城北舊台修葺了 「超然台」。公元1076年暮春,蘇軾登超然台,眺望滿城煙雨,詩意大興,寫下了這首詞。

「詩酒趁年華」,可見蘇軾當時有著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富有詩情畫意!

蘇軾的第3首詞【南鄉子 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東武望余杭,雲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1074年9月,蘇軾由杭州通判調為密州知府,杭州知州楊元素在西湖上為蘇軾送別,蘇軾寫了此詞相贈。

這首詞情真意切,感情復雜,有離別的不舍,有臨別前的安慰,有對楊元素的贊揚,有對未來的期盼和祝願,真摯的友情彌漫在字裏行間。

蘇軾的第4首詞【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這首詞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水平極高。

1076年中秋,蘇軾在密州寫下此詞,借此抒發對弟弟蘇轍的思念,同時感悟人生,感慨世事。

這首詞將思親、悲歡離合和對宇宙人生的思考鍛於一爐、融為一體,滿是曠達超脫的胸懷,作者的心境是平糊的,態度是樂觀的。

蘇軾的第5首詞【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詞是「悼亡詞」的壓卷之作,是蘇軾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

蘇軾十九歲時,娶十六歲的王弗為妻。王弗年輕貌美,且侍親甚孝,二人夫唱婦隨,很是恩愛。可惜「自古紅顏多薄命」,王弗二十七歲便早早離開人世,這對蘇軾是巨大的打擊。

王弗去世十年後,蘇軾某天夜裏夢見亡妻,醒來感慨萬千,就寫了這首刻骨銘心的悼亡詞。

此詞情真意切,纏綿悱惻,字字發自肺腑,蘊含無盡哀傷,讀來令人淚目。

以上就是蘇軾代表性的5首詞,總體來看這時的蘇軾是樂觀、奮發向上的,詞中多含有曠達,但沒有無盡的悲涼和落寞,這跟他後期的詞有明顯的不同。

終於,烏台詩案爆發,蘇軾掉了半條命,他死裏逃生後在黃州開墾「東坡」,自號「東坡居士」,自此蘇軾已死,蘇東坡誕生。

下面來欣賞蘇東坡最具代表性的5首詞。

蘇東坡的第1首詞【西江月 世事一場大夢】: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

你能感受到此詞和前面5首詞的明顯不同吧?

這首詞抒寫了作者謫居後的苦悶之情,寓情於景,詠人生之短促,嘆壯誌之難酬,抒發世事無常之感,悲人生之寂寥,可謂滿紙蒼涼,這種落寞和悲涼在蘇軾早期的詞中是見不到的。

蘇東坡的第2首詞【蔔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首詞是烏台詩案後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我認為正是這首詞的誕生寓意著「蘇軾蛻變成了蘇東坡」。

此詞托物言誌,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抒懷,表達了詞人孤高自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心境,滿是悲涼和高潔,這在蘇軾早期的詞中是不多見的。

蘇東坡的第3首詞【臨江仙 夜歸臨臯】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這首詞作於蘇軾謫居黃州時期,正是因為這首詞,讓看管蘇軾的當地官員以為他要逃走,驚出了一身冷汗,結果是虛驚一場。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不是作者的真實行動,而是他心境的體現,他想要躲開名利場,乘坐扁舟,歸隱江湖。

此時的蘇東坡已經看透了世事和浮沈,不再關心升遷和功名,只想著恬淡、優雅、平靜地度過一生。

蘇東坡的第4首詞【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是蘇東坡最灑脫的一首詞,在後世的人氣極高,是啊,烏台詩案這樣地大風大浪都經歷過,現實中的這點風雨對蘇東坡來說又算得了什麽呢?

所以對他來說,「一蓑煙雨任平生」和「也無風雨也無晴」就是當時心境的真實寫照,絕不是矯揉造作,也不是無源之水和無根之木。

蘇東坡的第5首詞【定風波 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裏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的好友王鞏受到蘇軾「烏台詩案」牽連,被貶謫嶺南荒僻之地,其歌妓柔奴(寓娘)毅然決然地跟隨王鞏來到嶺南。

公元1083年王鞏北歸,酒席宴上柔奴向蘇軾勸酒,蘇軾問她嶺南的生活是不是很艱苦?柔奴答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是啊,「此心安處是吾鄉」是蘇東坡送給柔奴的,更是送給自己的,此時蘇東坡的人生已經得到極大昇華和凈化,優雅淡然,無喜無憂。

蘇軾和蘇東坡各5首詞分享完了,你能感受到其中明顯的不同嗎?讀了本文是不是就明白為什麽我會說「蘇軾和蘇東坡是一個人,也是兩個人」了吧?

朋友們,讀了本文有何感想?你更欣賞「蘇軾」還是「蘇東坡」呢?歡迎分享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