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夏蟲
智谷趨勢 | ID:zgtrend
這幾天,深圳大事很多。
先是國務院正式批復【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這是深圳特區建立以來的第四版總體規劃。相比較前幾版規劃,中央對於深圳的定位還在不斷升級。
比如,【規劃】明確提出深圳要發揮 全國性經濟中心、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對外開放門戶、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重要承載地等功能。此外,甚至新增了 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這一定位。
圖源:深圳新聞網
從方方面面來看,深圳都承載著國家的殷切希望,越發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和時代感召力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其中,文化方面,作為新近崛起的「中國文化出海口」,深圳也在一步步憑借優秀作品影響世界。
這幾天,來自深圳的舞劇【詠春】,繼倫敦、新加坡之後,又強勢走入世界藝術之都巴黎,在街頭巷尾、各大社媒平台掀起一波「中國熱」。
從上一站莎士比亞之鄉英國,登陸全世界舞者的藝術殿堂「沙德勒之井劇院」,到10月4日至10日在世界藝術之都巴黎巡演,【詠春】都受到海外觀眾的熱情歡迎,以及市場的高度認可。
可以說,驚艷央視春晚的舞劇【詠春】,是真的火遍全球了。
這是巴黎市中心的Citadium大樓戶外屏,兩邊都是奢侈品商店,還緊靠地鐵與火車站。這意味著人流量巨大,其商業價值不容小覷。
【詠春】海報亮相巴黎市中心戶外屏
就是這塊法國最大的9:16戶外螢幕,這幾天都在巡回播放【詠春】的海報,向路人昭告這是「一場卓越且非同尋常的現場舞劇——【詠春】」,並呼籲大家一起「沈浸在亞洲審美中」。
不僅僅是場外宣傳派頭十足,事實上,【詠春】在整個巴黎首秀中,足足有三點不同尋常,能突顯這部舞劇的海外地位之高。
首先是市場表現,【詠春】在巴黎真正做到了「一票難求」。
首秀當晚,擁有3000多個座位的巴黎會議宮就座無虛席,坐滿了法國文藝界、政界和商界知名人士,以及對藝術感興趣的巴黎市民。
現場幾度掌聲雷動,激動的巴黎觀眾數次起立歡呼,並用手機記錄下這激動人心的一刻。
這並不容易。
要知道,跟上次奔赴倫敦一樣,這次赴巴黎演出,【詠春】是 市場化運作 ,以商演形式向法國人民進行推廣,而當地票價從49歐元到129歐元不等(折合人民幣343-967元)。
且這一劇場的座位數,是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座位的足足三倍。
不管是倫敦場還是巴黎場,【詠春】都大受歡迎
用【詠春】在巴黎演出的承接商Lucy Lee的話來説,「在西方國家樹立文化品牌最好的途徑就是商演。商演是對一部文藝作品真正的檢驗,只有商演成功才算是作品得到市場認可,才算是有效的對外傳播。」
這位業內人士,同時也是法國雪映碧絲制作公司總裁、制作人,她對於【詠春】進入法國演出市場信心滿滿,「從當地觀眾以及主串流媒體的反饋來看,法國觀眾對【詠春】是非常感興趣的。」
二是,這次的演出地點和審批時間都足以突顯【詠春】的國際地位。
先說演出地點,巴黎議會宮位於巴黎17區,是集音樂會、會展、商業為一體的現代化建築。
它每年接待超過120萬名遊客,承接200余項國內、國際活動,是法國重要的文化和藝術展示交流場所。著名的【鐘樓駝俠】【胡桃夾子】【天鵝湖】都曾在這裏演出過。
用劇院負責人Jean的話來説,「能夠在會議宮劇院接待【詠春】團隊,我很驕傲。」不難發現,這也是好平台跟好作品的一種雙向奔赴。
不僅如此,就連演出的審批時間,都出乎意料的短。
通常來説,法國劇院引進一個演出專案需要兩年,中間要經過審批、比選等環節,但引進【詠春】卻只用了幾個月就定下。
這也足以說明,已經在海外巡演超38座城市的【詠春】在國際演出市場得到普遍認可,逐漸成長為國際知名IP,越發能夠承載中外文化交流的重任。
現場表現來看,這個結論下得毫不含糊。
畢竟,甚至有老外專門從倫敦追到巴黎,只為一睹【詠春】在不同舞台上的呈現形式。
軟件工程師安德魯就是這樣的死忠粉,他這次專門跑來巴黎進行「二刷」,「巴黎會議宮的演出舞台比倫敦大很多,所以我想看看【詠春】有什麽新調整。」
不少巴黎觀眾專門跑來與海報合影留念
不少第一次觀看【詠春】的巴黎觀眾,更是興奮不已。用社交平台上旅居巴黎的網友形容,身後的巴黎小哥直接化身「尖叫雞」,高聲吶喊「葉問,我是你的粉絲」!
還有被【詠春】流露出的中國文化、嶺南文化直接「種草」的觀眾,「我對中國嶺南文化一點也不了解,但【詠春】成功勾起了我對中國嶺南地區的興趣。」
正如人民日報此前對於「黑悟空」的描述, 「出圈的是國產遊戲,出海的是中國文化。」 【詠春】一劇,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三是,【詠春】在巴黎的演出,不約而同受到了法國主串流媒體的高度關註。
1825年創刊的權威性報紙【費加羅報】,發表文章【舞劇<詠春>將中國軟實力帶到巴黎】,盛情誇贊「深圳原創舞劇【詠春】裏的功夫大師們舞蹈裏比武,翻筋鬥、飄逸地騰挪、旋轉,令人驚嘆。」
不僅如此,作者還做了一個比喻,稱葉問大師的角色形象是芭蕾傳奇大師魯道夫·努裏耶夫和李小龍的完美結合。
曾經專門奔赴深圳采訪【詠春】劇團的【法蘭西晚報】,則向讀者強烈推薦舞劇【詠春】,從舞台設計和視覺效果上給了發高度評價。
法國國家電視3台報道截圖
【論壇報】報社社長則從文化交流角度,關註到了中國藝術不容小覷的突破性進展,甚至是革命性創新,「深圳原創舞劇【詠春】,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全新且豐富的舞劇表達形式。」
不少媒體並未停留在舞劇的視覺傳達上,而是選擇借助【詠春】這一舞劇,深度挖掘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涵。
比如,法國國家新聞台,就在多人圓桌上討論起了詠春拳的歷史,並贊嘆【詠春】很好地傳遞了詠春拳溫文謙遜的精神內核。
法國國家新聞台報道截圖
這些媒體之外,還有美通社、PRNewswire、SortiraParis,甚至是網誌平台Overblog博主們都刊登文章,對【詠春】中中國文化遺產的精美呈現贊賞有加。
在【詠春】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背後,其實是深圳這個中國文化「出海口」,正在源源不斷深植厚土,產出並向外輸出中國文化。
比如,深圳紀錄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登陸法國康城、英歌舞在英國倫敦演出,打動海外觀眾的心;
深圳企業出品的【熊出沒】正在成為海外孩子們的童年回憶,發行至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超20萬分鐘;
深圳南山出品的網易遊戲【永劫無間】同樣席卷全球,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風靡一時;
……
這一點,對於當下中國而言意味深長。
要知道,文化產業有著明顯的反經濟周期特性。
遍觀國家發展歷史,大部份經濟低迷期都會伴隨著文化產業的噴發,如日本上世紀90年代的「文化立國」,就憑借動漫突破美國的文化霸權,成為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大國,拉動當地經濟增長, 既喚醒了內迴圈,又撬動了外迴圈。
可以說,文化產業的市場,既是文化話語權力場,更是一個經濟的大市場。
而永遠沖在發展第一線的深圳,深圳,自然不會錯過這個風口。
據統計,2023年深圳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達到3369家,營收規模首破萬億大關,占全國文化企業營收的8.5%,逼近已開發國家水平。
站在良好的文化產業基礎上,深圳還在大力發展「文化+科技」「文化+貿易」「文化+旅遊」「文化+創意」「文化+制造」……一系列新模式、新業態,探索文化產業多元化發展的無限可能。
不管是城市競爭,還是大國競爭,通常都會歷經拼經濟、拼管理、拼文化三個階段,最終落腳點兜兜轉轉都會回到文化上。
這既是大國博弈的一大分戰場,也是一個國家能夠走向偉大和輝煌的關鍵所在。
透過深圳【詠春】,我們也在向越發強大的「文化中國」,投去深情的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