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Sol LeWitt / 索爾·勒維特

2024-04-09國風

1967年,美國藝術家索爾·勒維特(Sol LeWitt)在Artforum上發表了題為「Paragraphs on Conceptual Art」的觀念藝術文章,確立理念高於執行的創作邏輯,並透過概念化的語言彌合了極簡主義與觀念藝術之間的鴻溝,為藝術註入實體化、非物質化的內涵。

索爾·勒維特出生於一個猶太移民家庭,自本科畢業後,他便動身前往歐洲旅遊,遍覽各地的大師畫作,並在回到美國後進入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學習。1960年代,索爾·勒維特因其素描和雕塑作品而在藝術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參與並成為了觀念藝術和極簡主義藝術的創始人之一。

雖然索爾·勒維特被認為是1960年代重要的極簡藝術家之一,但他卻對其存在性持有否定態度,他認為此前的極簡主義作品局限於形式方面的探索,相較於獨立的藝術派系,極簡主義更像是促成藝術表達的一種特定手法和出發點,最終導向不同的理念成果。

在達達主義和杜尚美學盛行的時期,以感性、無秩序性的自我表達為基礎的激流派提出了觀念藝術的新主張,逐步形成了早期觀念藝術的雛形。受到Ad Reinhardt、Robert Smithson等幾位藝術家的影響,索爾·勒維特嘗試以更為文學化的方式建立其概念系統,並利用極簡主義的線條和塊面詮釋高於作品本身的概念。

於索爾·勒維特而言,創作本身不應受到固有思維和目的性的束縛,只要擺脫內在邏輯的局限性,那麽每堵墻都可以是一扇門,藝術也同樣可以被當做故事來閱讀和體驗,從而成為非物質化的實體,以更普遍但也更重要的形式融入人們的生活。

在索爾·勒維特的早期作品中,壁畫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這種從建築領域延伸出來的「空間藝術」和其他大地藝術及公共藝術十分相似,不僅可以避免作品陷入拍賣銷售等商業化的惡性競爭,同時也能降低藝術思想傳播的門檻,使觀眾的藝術體驗成為創作的一環。

此外,索爾·勒維特也在嘗試改變藝術家在作品中的參與程度,於1975年展示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中的壁畫Wall Drawing #260雖由他指導完成,但真正的繪制工作卻經手了多個團隊與藝術愛好者,從側面詮釋觀念理論對於創作的主導性作用。

以此為出發點,空間幾乎貫穿了索爾·勒維特的所有作品,他將雕塑一類的三維實體稱為「結構」,註重「創作」與「設計」的疊合性。即便是壁畫等看似平面的作品,也可透過視覺的連續性和幾何結構的復雜形式呼應空間,將作為背景的場所轉變為藝術的變量元素,突破其功能與參與性。

這種線與線之間的對話展現了規則與不規則之間的博弈關系,並透過對立元素的統一化呈現出感性的理性思維,將作品的重心聚焦於表面、體積以及空間三個互相關聯的基點,使一切表達元素都能恰好到處地保持平衡,實作索爾·勒維特所追求的創作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