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沒點文化真讀不懂的3首詩,當我解讀完,你會恍然大悟,大呼精彩

2024-10-06國風

有些詩通俗易懂,例如【畫】、【詠鵝】、【靜夜思】、【送孟浩然之廣陵】、【登鸛雀樓】等,基本小學文化的朋友都能讀懂。

還有一些詩或者委婉含蓄,或者用典化用,或者故意隱晦,沒點文化還真就讀不懂,例如本文中的這3首詩。

但當你用心真把這3首詩讀懂了,會撥雲見日,詩意頓時溢位滿紙。

不信?讀完本文便會舉雙手贊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3首佳作。

第1首 元朝薩都剌的【紀事】

當年鐵馬遊沙漠,萬裏歸來會二龍。

周氏君臣空守信,漢家兄弟不相容。

祇知奉璽傳三讓,豈料遊魂隔九重。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

如果我不解釋,你能讀懂這首詩嗎?能讀懂的肯定鳳毛麟角,因為這首詩隱藏著一個兄弟爭奪皇位、你死我活的史實。

這首詩可以當作歷史來讀,講述的是元朝武帝兩個兒子元文宗、元明宗為爭奪帝位,手足相殘的宮廷秘事。

元武宗去世後,1328年9月,元文宗(圖蔔特穆爾,武宗次子)在元朝首都大都即位,改元天歷。1329正月,他的哥哥也就是曾經遠走大漠的周王(和實拉,元明宗,武宗長子)不甘示弱,也在和寧以北即位,成為元朝的另一個皇帝,即元明宗。

元文宗一看,一個朝代有兩個皇帝可不行,而且和實拉是自己的哥哥,於是他發揚了「高風格」,明確告訴哥哥和實拉,自己不想當皇帝了,多次讓和實拉進京,要把皇位傳給他,自己當個王爺就很滿足了。

他的哥哥元明宗和實拉也是個實在人,就信以為真,高高興興地往大都趕,希望能夠早日即位,一統天下。

元文宗圖蔔特穆爾為了表示衷心,親自出京城往北迎接自己的哥哥。1329年8月4日,元文宗和元明宗兄弟二兩人最終在大都附近的王忽察都相會。兩人相見甚歡,抱頭痛哭,然後元文宗擺酒宴款待哥哥,兩人飲酒作樂,給外人感覺兄弟情深,一派祥和的氣氛。

但相聚4天後,元明宗和實拉忽然暴崩,死因呢?只要是正常人都能想明白是怎麽回事。

元好問這首詩寫的就是這段史實,元文帝和元明宗兩人千裏相聚,給外人看來兄弟情深,實則暗藏殺機,親兄弟也不能相容。他們的父親如果在天上看到兄弟殘殺的這一幕,也會灑淚。兄弟兩人死後在地府相逢,如何面對面?真是留給後人無限遐思。

此詩再現了古代帝王手足相殘的悲涼故事,揭示了皇室鬥爭的殘酷性和人性的可怕,蘊含對骨肉親情的深切呼喚。

朋友們,看完我的解讀,是不是讀懂了這首詩?

第2首 唐朝李商隱的【隋宮】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這首詩比上一首要好懂得多,但經過我的解釋,你對此詩的理解會更上一層樓。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紫泉」代指長安,「蕪城」指的是江都,這句意思是隋朝都城繁華昌盛,富麗堂皇,勝似人間仙境,但隋煬帝楊廣仍不滿足,他貪戀享受,恣意妄為,想把更多繁華城市作為帝都。

本聯突出隋煬帝不務正務,放縱享樂,廢棄之心和享樂之態盡出,敘事而不點破,諷刺委婉含蓄。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日角」指額角突出,古人以為這是帝王之相,據【舊唐書】記載,李淵召見唐儉,唐儉說:「明公日角龍庭,李氏又在圖牒,天下屬望。」可見這裏的「日角」指的是唐高祖李淵。

「錦帆」指隋煬帝乘坐的豪華龍舟,據【開河記】記載,隋煬帝自洛陽遷駕大梁,曾命令造500艘大船,泛江沿淮而下,連綿千裏不絕,錦帆過處,香聞百裏,奢侈無限。

此聯說的是如果不是李淵起兵推翻隋朝,而讓楊廣繼續當皇帝,那他肯定更貪圖享受,他的龍舟最終肯定會遍布天涯海角,遊山玩水,奢侈無度。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這聯也用典,據【隋書 煬帝紀】記載,隋大業十二年,隋煬帝在上景宮命人收集大量的螢火蟲,裝了滿滿好幾袋子。夜晚他遊山,令人將收集到的螢火蟲全部放出,結果螢火之光漫山遍野,巍巍壯觀。

「垂楊」就是垂柳,隋煬帝極愛柳樹,也很任性,他禦賜垂柳姓楊,稱之為楊柳。他愛柳到什麽地步?他放下皇帝的架子和老百姓一起栽柳樹,最終役夫們沿京杭大運河一直栽柳樹長達一千三百多裏。

而如今呢?「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隋煬帝早已化為塵埃,螢火蟲再也無人收集,只有低垂的楊柳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一派衰敗和淒涼,借此暗示一個王朝的衰敗,滿眼淒涼,觸目驚心,諷刺得極為辛辣。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這聯最有意思,詼諧、揶揄中飽含辛辣與無情。

據【隋遺錄】記載,隋煬帝長期沈湎於酒色,他曾經遊吳公宅雞台,恍惚間與陳後主相遇。

陳後主熱情接待楊廣,並安排了10多位舞女助興,她們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其中一位尤其俊美,隋煬帝色迷迷地緊盯著她看,陳後主說:「她就是張麗華」,於是隋煬帝請張麗華舞【玉樹後庭花】。

尾聯的意思是如果隋煬帝楊廣在黃泉之下再次遇到陳後主,同為亡國之君,還好意思再跟陳後主攀談?還有臉再色迷迷地盯著張麗華,欣賞【玉樹後庭花】嗎?

委婉而詼諧,辛辣而無情,留給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

李商隱這首詩很有深意,諷古喻今,透過隋煬帝這一暴君典型,來告誡晚唐那些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不要重蹈隋朝滅亡的覆轍。

結果呢?不幸被李商隱言中了,大唐最終走入窮途末路,不幸滅亡。

第3首 唐朝杜甫的【秋興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鬥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這首詩是杜甫【秋興八首】組詩中的第二首,也是很有深意的一首詩。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鬥望京華」

安史之亂爆發後,兵荒馬亂,國無寧日,杜甫離開成都,飄零到孤城夔州。他坐到城樓上望著落日西斜,從落日的黃昏坐到晚上,翹首遠望北鬥七星和首都長安的方向,滿臉愁容。

雖然國破家亡,杜甫身患多種疾病,但他仍舊懷有堅貞不渝的愛國之心,他在劍南,心懷渭北。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聽猿實下三聲淚」化引了【水經註】中的名句「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蘊含作者四處漂泊的悲涼和對故鄉的思念,悲辛滿懷,讀之令人潸然淚下。

「奉使虛隨八月槎」暗含兩個典故,一是據晉代張華【博物誌】記載,傳說天河與大海相通,有海邊的居民每年八月見海邊有浮槎往來,有些居民透過浮槎到達了天河。二是【荊楚歲時記】記載,漢武帝令張騫窮河源,張騫乘浮槎到達。杜甫以張騫比嚴武,以乘槎到達天河比喻還朝,拜見皇帝。

此聯精彩的是「實」和「虛」兩個字,可以細心體會一下。「聽猿實下三聲淚」中的「實」字說明作者真正悲傷到流淚,情真意切;「奉使虛隨八月槎」中的「虛」字,說明作者真的無法還朝,無法歸鄉了。

為什麽呢?

因為當時杜甫依附的是好友嚴挺之的兒子嚴武,嚴武是杜甫的「忘年交」,對待杜甫很不錯,杜甫本來可以跟隨嚴武一起還朝。但嚴武任職期間去世,杜甫從此失去了靠山,不僅不能還朝,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失去了!

一個「實」字,一個「虛」字,包含了多少血淚!包含多少無奈啊!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畫省」指的是尚書省,因為尚書省的墻壁上有用胡粉畫的影像。「粉堞」指的是古城樓上的垛口,經過了白灰粉刷,見過長城的朋友都能想象到它的樣子。

此聯意思是杜甫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官職時,因臥病無法到朝中尚書省任職;而如今嚴武死去,杜甫的官職沒了,生活沒有著落,只能在這邊遠的山城城墻上,聽著隱隱傳來的悲笳之聲,懷念著自己在京城皇帝身邊任職的日子。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這聯詩寫得很有詩意,寓意時光流傳之速,透過和「夔府孤城落日斜」對比,可知杜甫在冰涼的夔州城墻上,從黃昏呆到深夜,獨自品味國破家亡之悲。

朋友們可以仔細體會一下詩句間的蒼涼之美,冷月照蕭索之蘆荻花,和作者淒冷的心境交相輝映,這種意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蘊含著無限寄居流離之悲涼,以景代情用得真是精彩。

很精彩的3首詩分享完了,這些詩經過我的解讀,你是不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你最欣賞其中的哪首詩?歡迎朋友們分享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