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3000年前「靈魂畫手」 3000年後抖音網友追更

2024-03-21國風

大河報·豫影片記者周斌

那個時候,人們還不知道眼睛看見的天地日月是什麽,耳朵聽到的風嘯雷鳴是什麽,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麽。直到他們用簡單、笨拙卻又生動、形象的線條,去定義了他們所處的世界,以及他們自己。

3000多年後,當人們已經構築了有形世界之外的網絡世界,幾名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人,用這些被刻在龜甲獸骨上的線條,在虛擬空間裏演繹著祖先們生活、宴會、狩獵、祭祀,還有戰爭的場景。

這幾位「90」後稱創造文字的遠古先人,為「靈魂畫手」。而在抖音賬號@「博物漢字」上,他們創作的甲骨文動畫影片,被習慣於用短影片汲取精神養料的「90」後、「00」後,和「10」後網友們追更。

無獨有偶,此前學習甲骨文的95後女孩李右溪,憑一條「全國最冷門專業」影片出圈,她在抖音用甲骨文講述商朝故事。神秘高冷的甲骨文,在短影片平台「翻新」成了鮮活的知識,被年輕人賦予了新的生命力。

所有「演員」、「道具」,都是「活起來」的甲骨文

「博物漢字」團隊作品在抖音已獲176萬個點贊

「挑戰用甲骨文還原3000年前的戰爭場面!」2023年9月6日,抖音賬號@博物漢字釋出了這樣一條動畫影片:商周兩軍對壘,劍拔弩張,氣勢恢宏。仔細一看,殺氣騰騰的將軍、士兵、戰馬、戰車、兵器等,所有「演員」、「道具」,都是「活起來」的甲骨文。

這條影片很快沖上熱搜,播放量達1200萬,點贊量4.5萬,留言3300多條。「比電影好看多了,歷史紀錄片」,「淚奔了,這麽偉大的民族,必將重回世界之巔」,「好偉大的漢字,偉大的古人」,「想像力和創造力都很神奇」,「我兒子兩歲,他不識字,但能看懂這動畫」,評論有對作品熱情的贊譽,更洋溢著對源遠流長的漢字文化的驚嘆與自豪。

從2022年11月8日釋出第一條甲骨文動畫影片至今,@博物漢字已釋出三千年前系列、表情包、甲骨文動畫片、東巴文漢文合璧系列共94條作品,獲贊176萬。

「我們全職做內容的也就五六個人,」黃女士是「博物漢字」的營運負責人:「我之前是做互聯網營運的,其他成員都是專業的設計和影片出身。我們的經歷,應該跟很多做傳統文化這種賬號的人很相似,大家都是因為愛好聚集在一起,然後把愛好發展成了自己的事業。」

「博物漢字」團隊討論影片作品

這些古老的甲骨文怎麽變成活靈活現的「演員」,他們的創作流程是怎樣的?

黃女士告訴記者:文字來源主要是安陽的甲骨文資訊處理重點實驗室中國文字博物館的甲骨文數據庫,以及新甲骨文編等一些比較新的甲骨文文獻字典。

「我們會有一個選題池,開始是挖甲骨文裏邊比較有意思的字形。我們的視角其實是跟大眾比較接近的,大眾對甲骨比較陌生,但是有時候又感覺某幾個字形比較有意思,我們是先把那些一眼就會感覺它比較有意思的字形給摘出來,把它放在了一個選題池裏邊。我們日常就從這個選題池裏邊找內容,然後對這些字做加工。這是我們創作的第一個階段,就是做那個動態的甲骨文和甲骨文表情包。」

「博物漢字」團隊手繪甲骨文字形

「第二個階段就是用最古老的甲骨文和傳統文化更緊密地結合。比如說讓甲骨文去演繹四大名著【西遊記】或者【三國演義】,我們現在在做甲骨文版的中國神話。」

「現在我們正在做的,是把甲骨文置身於它所產生的那個時代,讓組合起來的甲骨文圖形去演繹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故事。」

抖音網友反饋:從有趣、震驚到親近、尋常

「我們一開始做甲骨文單個的表情包,大眾對我們的認知,只是覺得我們把甲骨文做得非常有意思。後來我們在做甲骨文名著的時候,觀眾的反饋就是:甲骨文還能這樣玩,這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的套路和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內容表達形式。」

「現在我們用甲骨文去還原 3000 年前的殷商時代的時候。我感覺大家的感受是震驚。就是用文字的形,去動態視覺化地展現3000 年前的中國,以及 3000 年前的人的生活細節。」

「他們沒有辦法想象原來 3000 年前的人,洗澡的過程還是那麽的有意思,也會有人去給他們搓背。」

黃女士說,面對一個個古文字,他們很容易聯想到3000年前的古人,面對周圍陌生的世界,用自己的觀察、理解甚至加上自己的情感,用線條去描繪它,不知經過多少次的演變,最終變成甲骨上的文字。

「為什麽甲骨文‘人’字,是一個側面站立的人,而‘大’字,是一個正面站立的人;為什麽甲骨文的‘我’,原意竟然是一種商代兵器,我們在山西青銅博物館裏看見過‘我’這種兵器的實物,跟甲骨文的‘我’長得幾乎一模一樣。」

「這些古文字之所以得以存留至今,主要是因為被刻在甲骨上用於占蔔。比如懷孕、做夢等等,很多生活細節古人都要透過占蔔來征詢神啟和天意。所以透過這些古文字,我們試圖走進古人的情感世界,和他們一起去觸摸充滿著神秘感和敬畏心的未知世界。」

黃女士告訴記者,他們在創作影片時,沈浸在這些古文字中,經常會帶著這些思考,與古人產生認知和情感上的共鳴。她說:「古人真可稱得上是‘靈魂畫手’,才能使這些表情達意的文字演變傳承了幾千年。」

而有了這樣的共鳴,才能使他們的創作團隊不斷地迸發靈感,才能使甲骨上的千年文字在影片中活靈活現起來,去生動展現那個遠古的世界。

正因為甲骨文動畫影片呈現了豐富且古遠的歷史文化元素,又極具趣味性和觀賞性,經常有抖音網友在評論區互相@黃女士說:「大家肯定是覺得我們內容不錯才會喊親友來看,我覺得是對我們創作的肯定吧。」

孩子們表現出對甲骨文異乎尋常的熱情

「我們希望甲骨文的推廣不只停留在互聯網上,」黃女士說,她的團隊經常到全國各地線下普及甲骨文,她發現孩子們表現出對古文字異乎尋常的熱情。

在一次參加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的過程中,他們遇見一些小學生,就送了一些賬號的周邊。「一開始他們只知道我會講甲骨文,不知道我們這個賬號,後來特別激動地跑過來,問我說‘你們就是博物漢字嗎?我天天在抖音上刷你們的影片。’」

「那一個下午,我們都在用甲骨文去創作各種場景,有二三十幅各種各樣的甲骨文的故事,其中有一個孩子還用甲骨文畫出來了心目中的 3000 年前的城市,挺壯觀的。」

「後來我們拉了一個甲骨文交流群,成員有全國不同地方的孩子們,鄭州的,西安的,安徽的。他們經常發一些自己用甲骨文創作的文稿跟我們分享,我們也會把他們的選題轉變成影片。」

「用甲骨文的方式開啟春節」影片靈感來自小學生粉絲的投稿

博物漢字團隊還時常舉辦線下的甲骨文文化節,現場有互動區,展示甲骨文的印章、讀物,還有甲骨文和簡體字對應的‘翻翻樂’。「圍觀最多的還是小學生,他們好愛這些東西。我們只要就是一出攤,他們就能在那玩很長時間。」

黃女士說他們正在策劃一款圖書,是一套小學生的甲骨文漫畫的讀物。「我們希望未來能讓甲骨文的文化普及活動走進校園,讓孩子們透過這些活動認知我們民族的文明源泉。」

傳統文化「翻新」,短影片讓冷門絕學熱起來

「在我們的抖音賬號上,我最關註的就是網友的留言和評論。」黃女士告訴記者。

一位老師在評論區裏面說,他希望把甲骨文動畫作品在課堂上展示。還有一些學生說,有些作品出現在考試題中,不僅是語文、歷史、英語學科,甚至還包括數學。有一個學生網友分享過一道數學題,用他們設計的甲骨文圖形考是否完全對稱圖形。」

受網友評論的啟發,他們線上下發起甲骨文資格考試的活動。「我們在廈門舉辦了這個活動,讓大家來做甲骨試卷。每天都會吸引附近的居民還有遊客來做題。他們還會興致勃勃地給他人分享答案。由於活動熱度高,活動舉辦兩個月的時間,我們更新了三版甲骨文試卷。可見大眾對甲骨文的熱情和求知欲非常強烈。」

「博物漢字」團隊出的甲骨文試卷吸引了很多孩子

還有很多抖音網友會在評論區留下選題和修改的建議。「我們之前發過一條反映祭司的影片。很多網友看過【翦商】這本書,他們留言問影片中羌人在哪裏?商朝有人祭,很多是羌人出現的頻率是比較高的。他們在書中看到過這個歷史知識,就提出了這個頗為專業問題。最近我們更新的一條影片,就是祭祀的升級版,其中就回應了網友們提出的知識點。」

「影片創作競爭越來越強,我們現在關註前3秒是否能吸引住觀眾的目光。抖音是個大眾的平台,我們創作的每一個作品,一般都會在抖音正選。因為我們能得到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很多有價值的反饋,這能促使我們的創作不斷地得到提升。」

看起來晦澀難懂的甲骨文,結合短影片這一新視聽語言,成了刻畫著民族精神密碼的鮮活知識。無論是看起來晦澀難懂的古老文字,還是面臨無人傳承困境的打鐵花、英歌舞等非遺技藝,經由抖音上年輕創作者的巧妙「翻新」,吸引到更多觀眾,帶動刮起了國風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