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今年清明不一般,60年一遇,73歲以上的老人不要去上墳,什麽原因

2024-03-20國風

到處都是綠意盎然,春天真的來了!再過不久,就會迎來傳統節日---清明節。

在中國,清明節比其他的節日更為重要,大家都會趁著這個時候回到故鄉去祭奠祖先。除了給他們燒一柱清香,送一些紙錢之外,也會趁機修整墳墓, 從而讓祖先在地下能夠安寧度日。

相對於年輕人來說,老年人更看重清明節。即使自己年老體弱,也想著到祖先的墳上拜一拜,好讓祖先保佑自己的子孫後代千秋萬福。

然而,今年的清明太過特殊,60年難得一見,如果超過73歲,不建議去上墳,這是為什麽呢?

一、陰陽協調說

清明雖然是祭祀先人最重要的節日,然而今年卻是一個很特殊的年份,稱為無春閏年,也就是說是無春年和閏年。

古人一直認為,不管無春年還是閏年,都會出現一些不祥的征兆,容易損害人體健康,現在還是這兩者同時出現

所謂的無春年其實就是指這一整年當中都沒有立春這個節氣。沒有立春意味著少陽,陽氣不足,陰氣自然比較重。

老人自然陽氣沒有青年人足,從陰陽協調的角度來說,73歲以上的老人不適合上墳。

閏年是相對少見的情況,其出現的概率不大,所以古人對其一直都有恐懼之情,認為在這樣的年份應該安分守己, 不要盲目去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祭祀、結婚等。

老年人超過73歲,本身的年齡已經很大,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都會衰退,陽氣明顯不足。

墓園是陰氣非常重的地方,再加上是無春閏年,少陽之年,無論是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來講,對老年人都不是很好。盲目去上墳,身體可能會不舒服,甚至還會生嚴重的病。

盡管這有一些迷信的成分在裏面,但總體來說還是為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考慮,清明最好不要去上墳。

二、老年人容易傷感

絕大多數73歲以上的老年人父母都駕鶴西去,甚至連朋友和配偶也已經過世。再加上年老體弱,一只腳已經邁進了棺材,所以心理上變得特別脆弱,情緒波動很大。

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會想起過去的人和過去的事,每每想起的時候也是淚流滿面。

上墳的時候本來面對的就是很傷感的環境,如果看到過去的人,勢必會勾起他們傷感的情緒。不少老年人都會因為思念和難過趴在墳前痛哭, 久久不願意離開。

老年人身體虛弱,如果在野外哭的時間太長,情緒過於低落,精神狀態會受到很大影響,自身免疫力也會下降。

若本身患有某些疾病,在持續的不良情緒刺激之下,病情可能會加重,進而引起嚴重的後果,對身心健康都很不利。

三、老年人體力不足

正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說的很在理。超過70歲後,身體的各個器官機能都會下降,經常感覺身體疲乏,走路多了還會氣喘籲籲, 做起事情來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清明節是祭祀的大節日,需要準備各種祭祀的用品,還要給祖先的墳頭土、燒紙,都是些耗費體力的活,年輕人幹起來都有些力不從心,更何況是年逾古稀的老人。

不僅如此,墓園的位置一般都比較偏僻,特別是農村地區,很可能要走山路。

路面不平整,雜草叢生, 可能會有一些未知的風險。

老年人在這樣的道路上行走,對身體和精神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有些老人才走到一半就已經明顯體力不支,很難走完剩下的路,更何況還要祭祀和回程。

要是盲目去,身體承受太大的負擔,往往會影響健康。一旦發生意外事故,後果不堪設想。所以, 最好還是把這些事情交給家裏的年輕人去做 ,自己省心省力。

總結

雖然清明節的祭祀非常重要,但每個人都應該量力而行,尤其是70多歲的老年人。

死去的人終歸沒有活著的人重要,如果因為祭奠祖先而讓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可能會給家庭帶來巨大的負擔, 這顯然得不償失。

因此,不管是不是特殊的年份,都不建議73歲以上的老年人清明節去上墳。

上墳的目的是祭奠祖先,後代子孫去也是可以的,自己精力不足,體力不支,沒有必要親力親為。 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如果身體情況很好,而且有人陪同,一般是可以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