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5首寒夜詩詞,訴盡江湖漂泊脆弱與哀愁

2024-01-01國風

冬夜的每一縷思緒,都是一段獨特的故事。

在寒冷與溫暖的交織中,有人沈浸於親情的溫馨,有人回味著友情的甘甜。

白居易的冬夜,是思鄉之情,是‘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的牽掛。

而我,或是在燈火闌珊處,與友人共飲,或是在寂靜的夜晚,獨自品味那份寧靜。

冬夜的情感,就如那紅爐上的雪花,每一片都有其獨特的形狀和溫度。

它們在歲月的長河中,或消融,或沈澱,成為我們心中永恒的風景。

無論是杜甫的‘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還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古人的筆下情感,總是那麽深邃而真摯。

冬夜的情感,無論是喜是憂,都是我們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風景。

讓我們珍惜每一個冬夜,讓那些溫暖的、感人的、思念的情感,成為我們前行的動力和慰藉。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寒夜】

詞人在冬夜迎來了客人,雖然沒有美酒佳肴,卻以茶代酒,邀請友人圍爐煮茗,火爐中的火苗跳躍著溫暖的紅光,壺中水汽蒸散,彌漫出家的氣息與暖意,使得這個寒冷的夜晚頓時充滿了人間煙火和友情的溫度。

月色如常,然而窗前幾枝梅花在月光下悄然綻放,它們那幽幽的香氣與清冷的月輝相互映襯,賦予了這尋常夜晚一份別樣的詩意與韻味。

詞人巧妙地借用了梅花這一意象,將自然之美融入生活場景之中,使得今夜的月色顯得格外不同,仿佛月亮也因這淡雅的梅香而多了幾分溫情與浪漫。

這首詞的情感意境與白居易的【問劉十九】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透過描繪冬夜中的日常生活片段,表達了對朋友的誠摯之情和相聚時的喜悅與愜意。

無論是白居易邀約友人共飲新醅酒,還是杜耒與客人共享一壺熱茶,都在寒夜的背景下突顯了人際關系的珍貴與和諧,營造出一種雖處寒冬,心中卻洋溢著春日般溫暖的情感氛圍。

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超越物質、源自內心的深深感動,從而體驗到冬夜裏的溫暖與美好。

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幹。

——唐•杜牧【初冬夜飲】

杜牧以自身為畫中主角,細膩描繪了他深陷仕途失意、異鄉漂泊的心境。

詩中的「淮陽太守汲黯」典故被詩人借用來表達自己身處困境,猶如當年因直言敢諫而屢遭外放的汲黯一樣,身患心病,只能在初冬寒夜裏以酒解憂,排遣內心的苦楚。

在這首詞裏,「客袖侵霜與燭盤」形象地展示了杜牧遠離家鄉,獨處異地的生活狀況,衣袖上凝結的清霜不僅象征著季節的寒冷,更是其人生際遇和內心世界的寫照。

面對台階下的皚皚白雪,詩人以梨花喻雪,將潔白無瑕的雪景轉化為對未來的追問與感慨——明年此時,又有誰能在此憑欄賞雪,共享這份孤獨?

杜牧四十歲時,遭受宰相李德裕排擠,被貶至黃州、池州乃至睦州等地,此詩很可能創作於遠離京師繁華的睦州。

不同於杜耒筆下友人圍爐共飲的暖意融融,【初冬夜飲】展現的是杜牧孤身一人,在淒冷的初冬夜晚獨自飲酒的情景。

這種對比凸顯出詩人落寞自飲背後的無奈與堅韌,以及對於未來命運無法預知的深深憂慮。

整首詩詞透過寓情於景的手法,展現了杜牧作為一個在宦海浮沈中堅守自我、品味人生苦澀的文人士大夫形象。

那揮之不去的愁緒與無盡的漂泊感使得讀者仿佛能感受到詩人心頭那份濃重的哀傷與悲涼,從而產生深深的共鳴與感動。

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夢好莫催猶,由他好處行。

無端聽畫角,枕畔紅冰薄。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

——清•納蘭性德【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

納蘭性德的【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是一篇飽含邊塞戍卒深深思鄉情愫的詞章。

它以極富畫面感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寒夜北風肆虐、白雪紛飛的邊塞之地對遠方妻子深深的懷念。

在這嚴寒荒寂的夜晚,詞人夢回春暖花開時分,桃花盛開的美好時光,仿佛是對溫暖家園和甜蜜生活的熱切向往與眷戀。他渴望能在夢境中多停留片刻,沈浸於那片遠離戰火與寒冷的溫馨世界。

然而,現實總是殘酷而無情,一陣突如其來的畫角之聲劃破寂靜,將美夢瞬間打破,使人猝不及防地從遙遠的家鄉跌回冰冷的現實。

這畫角聲不僅象征著戰事的緊張與邊疆的艱苦,更是對詞人心靈深處痛苦思念的直接觸動。

此刻,枕畔的清冷與淚水打濕紅枕的畫面,凸顯出詞人在寒夜中孤身一人的落寞與哀愁。

天邊殘星閃爍,大旗在朔風中獵獵作響,一聲馬嘶穿透沈寂的夜空,這些元素共同構建了一幅遼闊蒼涼的邊塞畫卷,進一步烘托出詞人身處異域、遙望故鄉的悲涼心境。

這首詞以其生動傳神的藝術表現力,展現了邊塞生活中的孤獨與堅韌,以及對家國親情的深深掛念,字裏行間流淌出的情感既有壯誌豪情,又有兒女柔情,令讀者感動不已,沈浸在詞人的苦楚與懷舊之中。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裏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仆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唐•崔塗【除夜書懷】

江南才子崔塗描寫的【除夜書懷】猶如一幅描繪異鄉客子深沈孤寂心境的畫卷,於除夕之夜徐徐展開。

詩人身處異地他鄉,在崎嶇遙遠的三巴路上艱難跋涉,居住在萬裏之外的險峻之地,這樣的地理空間不僅對映出其羈旅生活的艱辛,更揭示了詩人內心的漂泊無依。

在這寒意料峭的除夕夜,四野群山被殘雪覆蓋,透著冷冽的寂靜,而詩人獨自對燭夜坐,猶如馬戴筆下的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滿目蕭瑟、心緒淒涼。

遠離親人的孤獨與無助感,使得詩人與身邊的書童仆從之間產生了微妙的情感連線,這份親近似乎成為了他在異鄉唯一的慰藉。

然而,除夕之夜本應是闔家團圓之時,對於此刻的詩人來說卻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煎熬。

隨著新年鐘聲即將敲響,歲月更叠中,他對故鄉的思念愈發濃烈,那種無法融入新年的喜悅和對舊歲的懷念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詩人心中最深沈的哀愁。

整首詩詞透過細膩入微的描繪,將詩人身處異域、飽受思鄉之苦的淒楚情緒展現得淋漓盡致,如同一曲哀婉悠長的離歌,在每一個讀者心中激起共鳴,令人感嘆其人生旅途中的坎坷與堅韌,同時也深深感動於那跨越時空的思鄉情懷。

推枕鴛幃不耐寒,起來霜月轉欄幹。

悶懷脈脈與誰說,淚滴羅衣不忍看。

——宋•朱淑真【冬夜不寐】

朱淑真的【冬夜不寐】宛如一幅冬夜畫卷,將一個孤獨女子的深宵苦思生動地呈現於讀者眼前。

詩篇以細膩入微的筆觸勾勒出一位在寒夜裏無法安眠的女子形象,她獨坐床榻,枕畔鴛幃似乎也無法抵擋那徹骨的寒冷,這寒意仿佛穿透了被褥,直抵她的心扉。

在這寂靜無聲的深夜,霜月皎潔,悄然轉過欄幹,映照著她落寞的身影。她的心情如絲般纏繞糾結,千言萬語無處訴說,唯有脈脈心事積壓在心頭,沈重而孤寂。

淚水無聲滑落在羅衣之上,她不願讓他人看見這份脆弱與哀愁,卻又無法阻止悲傷的流淌。

整首詩詞猶如一首悠長的挽歌,透過描繪冬夜寒涼與女子內心的孤寂交織,展現了一種深切的離情別緒和深深的自我掙紮。

詞人透過對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的精準捕捉,傳達出一種無盡的孤獨感與無助情緒,使得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份寒夜中孤枕難眠的痛苦與哀愁,從而引發強烈的共鳴與感動。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 聯系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