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天才歸處是吾心——蔡玉水藝術的文化映像

2024-03-26國風


天才歸處是吾心

——蔡玉水藝術的文化映像

青年時期的蔡玉水

蔡玉水的藝術天賦,在他3歲時已經顯現出來。及6歲師從段谷風教授學習繪畫,跟隨藝校專業課堂,完成了本應在十余年後才需完成的藝術訓練。8歲創作的【別灰心】,入選山東省少兒美展並獲一等獎;9歲起向【大眾日報】投稿,在上大學之前的9年,發表繪畫作品三百多幅。此後五十余年,蔡玉水以敏銳的感知力、非凡的想象力和構型能力,縱橫繪畫、碑刻、雕塑、電影等領域,到達不可思議的高度。如果說藝術史是由藝術天才來界定標準的,那麽,天才的作品必定反映並超越他所處的時代。而在人類精神層面,蔡玉水立足生活,師法自然,他的藝術創作對映出穿越個人歷史而直抵未來的文化映像。

蔡玉水9歲臨摹蘇聯家藝術作品

01 所謂天才

如同莫札特5歲作曲、用35年的生命完成600余首作品,並與海頓、貝多芬等藝術天才界定了古典音樂規則一樣,蔡玉水從8歲開啟的藝術歷程,也始終緊扣藝術的核心問題展開思索。黑格爾曾說:「從古以來,真正的天才都感到完成作品所需要的技巧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他們有某種本領,迫使最枯燥和表面上最不易馴服的材料聽命就範。」而更為核心的本領,是藝術天才對於問題的敏銳感知和準確把握,這是其根本價值所在。

蔡玉水9歲靜物寫生

蔡玉水自藝術創作伊始,呈現三種鮮明傾向:一是藝術語言用以闡明真理;二是藝術主題必須來自現實;三是藝術境界註定超越個人。他8歲創作的年畫【雨夜燈明】【麥子熟了】【別灰心】【評水滸、批宋江】等,既關註生活現實,也有意識反思歷史;早期發表的數百幅插畫,又凝結著他勤奮寫生的體驗。現存作品顯示,蔡玉水在18歲上大學之前曾大量臨摹蘇聯畫家以及俄裔美籍畫家尼古拉·費欣的素描,並隨處進行生活場景速寫,自覺將臨摹、寫生和創作融為一體,其繪畫語言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老到和準確。藝術天才的首要特質就是敏感,如休謨評價盧梭是「一個沒有皮膚的人」那樣,蔡玉水毫無屏障地感知外界資訊,並在幼小的心靈激起洶湧波浪,甚至街頭邂逅畫虎藝人,也讓他奉為「師傅」,驚為天人。尤其是老師段谷風以及王沂東、閆平、張麗華等大學生哥哥姐姐的言傳身教,帶著他畫靜物、石膏、人像,去工廠、野外寫生,並在創作中不斷體悟藝術,提升技法。可以說,意圖明確的創作實踐,讓蔡玉水將西方造型、傳統年畫、水墨意韻和生活情趣融會貫通。技法從屬於創作表達的需要,不斷鞏固其天賦秉性,他的藝術語言自此擁有可貴生命。

蔡玉水14歲歲臨摹費欣作品

蔡玉水14歲維納斯石膏像寫生

藝術的生命基於語言質素。而語言質素不僅僅指點、線、面或水墨、色彩、造型等畫面痕跡準確到位,也包括辯證處理筆法與章法的對立、題材與形式的統一、個人體驗與時代精神的關系,透過有限語言實作無限精神超越,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蔡玉水幼年時期領悟至此,奠定了他後來天才般藝術創造的基石。

蔡玉水12歲為【大眾日報】所作插圖

02 吾心何在

蔡玉水18歲之前的經歷,可謂「出道即巔峰」。而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社會正在經歷重大歷史變革,文化尋根、傳統復興、西方思潮洶湧而至。1981年蔡玉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山東藝術學院後,憑驚人的意誌力修煉本心,體察社會,感悟時代,迅速繞開個人「巔峰」,不斷實驗摸索,求證真理。

蔡玉水17歲寫生姐姐的背影

人類對事物的認識,一開始並不以理論的和邏輯的形式展開,藝術創作本質上就是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蔡玉水深潛生活之海,勾連歷史和未來對人類命運整體觀照,選定不同主題,忘我投入新的創作嘗試。1982年中國足球隊沖擊世界杯失敗,蔡玉水倍感激憤,利用5個月課余時間創作巨幅三聯畫【爭氣歌】,第一次意識到「悲劇意味」的主題價值。1984年歷時三個多月的畢業考察,蔡玉水透過對敦煌、雲岡石窟、麥積山、兵馬俑、碑林、永樂宮、華山等古跡的觀摩和臨寫,深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震撼,認識到中國畫的發展不僅需要精研文人畫,還需關註民間藝術和文化遺產。在永樂宮壁畫面前,蔡玉水與同學都不舍離開,盡管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甚至食不果腹,仍堅持用簡陋的繪畫工具跪地臨摹,用心領悟經典作品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和語言魅力。由此,蔡玉水實際上完成了對藝術語言的內向超越,拓寬了技法語言和媒介材料的範圍,並在1985年出色完成「南京大屠殺」悲劇題材畢業創作【血雨腥風】,同年入選「全國首屆藝術院校教師美展」,並且順利留校任教。

創作中的蔡玉水

在此過程中,早先的「悲劇意味」逐漸內化為蔡玉水心中的「悲劇意識」,即悲天憫人的終極關懷。這種內化,也是他經過精神和現實的雙重磨礪昇華所至。一方面,蔡玉水從1985年起圍繞中華民族近百年的災難歷史事件進行創作和研究,集中關註中國水墨語言在表現悲劇題材上的局限和拓展,嘗試將西方表現主義以及混合顏料納入繪畫,至1987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盧沈工作室深造,進一步明確悲劇水墨語言的探索方向;另一方面,1989年畫室意外失火,數十幅大幅悲劇創作、數百件寫生作品和多年積累的繪畫資料和繪畫素材全部被毀,無疑讓他經歷了涅槃重生般的痛苦蛻變。蔡玉水回憶道:「一天又一天,我披著長長的頭發,靜靜地坐在被燒焦的畫室門口,早上來,晚上去,整整半個月。」被燒毀的創作資料固然可貴,但熟悉的一切化為煙塵之後,留在心靈深處的記憶就會被抽象出來,與藝術家敏銳的洞見融成全新審美意象。三個月之後,「年代數碼」被抽象出來,成為【中華百年祭】組畫的基本序列和主題符號。

1994年冬蔡玉水自己動手裝裱60余米長的巨幅【中華百年祭】

1995年6月6日【中華百年祭】蔡玉水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1995年完成的巨幅組畫【中華百年祭】在中國美術館的圓廳成功展出,引發全國美術界深入討論,其對重大歷史題材創作的藝術性探索,至今值得人們深思。組畫由五部份構成,分別是【1840:鴉片戰爭】【1911:悼黃花崗七十二烈士】【1937:南京大屠殺】【1937:鐵蹄下的孩子】【1945:人證】,每部份高1.5米或3.5米、長10米左右,組畫長達60米。從時間層面,該組畫從1985年醞釀至1995年完成歷時10年,「年代數碼」審美意象是沈澱孕育形成的,如同阿恩海姆以1945年8月9日長崎原子彈爆炸事件來論述「抽象物」,指出「由於美國投擲的原子彈的爆炸,長崎所有被損壞的鐘表的指標都停止在十一點零二分,這樣一種突如其來的在同一時間一致停頓的鐘表,標誌著該地區人們的日常生活的突然結束,死亡的瞬間到來」。蔡玉水用鮮紅的顏色寫出五組代表特定事件的年代數碼,散落漂浮在整幅組畫的隨意角落,渺如微塵,卻又觸目驚心。時間的另一層含義,體現在畫家根據表現內容不斷調整技法語言,從第一部份偏於具象,到後來突出對歷史時空感的澆鑄,將水墨渲染、文字鏤雕、漢簡鋪陳、報章照片、密電手戳、書法字跡、精細線描乃至書紙殘燼等元素巧妙布局,籠罩在堅實而又塵封的歷史氛圍中。

蔡玉水1985年畢業創作【血雨腥風】

1988年蔡玉水在創作【南京大屠殺】

【中華百年祭】堪稱蔡玉水在32歲時的巔峰之作,漫長的創作過程呈現了畫家持續性思考,仍是一種內向的追問和超越。正如劉曦林指出:「那巨大的祭奠式的民族歷史悲劇主題,歷史人物畫思維方式和結構方式的轉換,水墨人物畫筆墨語言的變化,立即引起了美術界的關註。」而對於藝術家而言,必須永不停息內省反觀,擁有強大的心力觀照人類命運,悲憫情懷方可與筆墨發生血脈關聯。蔡玉水自言:「我選擇了藝術,因為藝術是我的生活方式,我似乎瘋狂地捍衛她的尊嚴、她的純潔和高尚。」這種飛蛾撲火般的內心所向,是對人類美好精神境界的矢誌相求,必然超越藝術題材、語言風格和意義語境的涇渭,是出於本心的向往,更是促使蔡玉水突破自我、縱橫馳騁的原始動機。

1995年6月6日蔡玉水和【中華百年祭】在中國美術館中央園廳展覽現場

1995年6月6日蔡玉水【中華百年祭】畫展研討會在中國美術館召開

03 歷史映像

1995年,美術界評價【中華百年祭】是繼蔣兆和【流民圖】,周思聰、盧沈【礦工圖】後的第三個裏程碑。但蔡玉水一刻未停,隨後應邀赴印度尼西亞峇里島、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進行創作、教學及文化交流,創作巨幅【天堂峇里島】,開啟新的探索之旅。可以說,為了捍衛藝術的純潔和高尚,蔡玉水不停翻越個人巔峰。因為他深知,藝術家最為偉大的創作,必然是連線歷史和現實並指向未來的文化映像。

【1840—鴉片戰爭】(中華百年祭之一)

【1840—鴉片戰爭】(中華百年祭之一)局部

在峇里島的7年,蔡玉水融化在明媚的陽光和寧靜的空氣中,不可遏制地去呼吸天堂般的美好。或許是此前10年沈浸於悲劇題材創作情境的深刻壓抑,促使他思考地獄和天堂的距離。語言風格上,【天堂峇里島】以重彩為主,兼施多種材料,註重平面空間意味的表達,將敦煌壁畫等中國傳統色彩體系張揚到了極致。蔡玉水說:「敦煌的藝術風格和方法對我的影響很大,雖然沒有體現在接下來的【中華百年祭】創作中,但是12年之後在異國他鄉的天堂峇里島我把它派上了用場。」確切地說,敦煌色彩具有雙重內容:一是壁畫繪成時鮮亮飽和的面貌,於今已不可見,只能依靠典籍文獻和色彩原理去推斷還原;二是經過歲月侵蝕而氧化剝落後的現狀畫面。蔡玉水的天才之處,是巧妙地將此二者揉成峇里島的美好意象。畫面上,炫麗的色彩總會隱現滄桑煙塵,即使勁拔的線條也暗藏脫落的裂痕,露出時光流逝的永恒。這便顯現具有悲劇意味的美好,讓作品產生思想的厚度。

【1911—悼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華百年祭之二)

【1911—悼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華百年祭之二)局部

在題材內容的選擇上,蔡玉水說:「能吸引我,使我感動的,是那些眼睛透著靈魂,不帶任何面具的普通生命。」無論是植物、動物、人物還是明月清風,都給予藝術家穿透生命的靈魂震動。聖潔的女子、祭祀的教徒、古老的神話,被編織成繁茂蔥郁的精神奇觀,讓人驚嘆世上竟有如此瑰麗奇境。神秘的意韻無處不在,如空氣彌漫,既滋養靈魂,又氧化肉身,面具之外,眾生平等。畫中隨處漂浮的蝴蝶、飛鳥,自由靈動,宛如莊周之夢,道出了創作的實質:天堂不在峇里島,而在畫家的心靈深處。

在中國駐峇里領事館與總領事(身後是蔡玉水作品【天堂峇里島】)

蔡玉水在此時期創作的【峇里風情】【燦爛的陽光】【峇里雨】【負重的人】【虔誠的印度教徒】及【母與子】系列作品等,均為畫家精神原鄉的視覺顯現。尤其值得註意的,是蔡玉水親歷東南亞金融風暴和政治危機、印尼排華暴亂等風潮後依然心存感念:「感謝藝術,讓我始終真誠、善良。」而精神原鄉的力量,足以讓他超越個體感受的羈絆、地域文化的局限和人生際遇的困頓,永遠保持追求人間至美的方向。2003年,蔡玉水應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邀請回國在該院執教,翌年調入北京畫院任專職畫家,2019年升任副院長。其間,2009年在采風途中,蔡玉水邂逅家鄉濟南的邊遠山村小鎮雙泉鎮,美好的山鄉民風與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形成強烈反差,刺激著他敏銳的藝術觸角,也讓他的精神原鄉找到生根的土壤。

蔡玉水【天堂峇里島】

蔡玉水【天堂峇里島】(局部)

蔡玉水【天堂峇里島】(局部)

劉曦林指出,蔡玉水的藝術歷經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歷史的悲劇時期,是俯視的角度;第二個階段是輝煌燦爛的天堂時期,是仰視的角度;第三段回到人生,回到現實、回到土地、回到人間,是平視的角度。」從雙泉10年(2009-2019)至今,讓蔡玉水飛揚飄逸的精神視角重新回歸平視,但此時的「平視」已具有空前強大的包容力,其藝術從三個層面得以昇華。

一是徹底放棄理性主義的語言形式劃分,精神指向更為明晰。2012年至2015年,蔡玉水創作【母與子】【背影】【天堂少女】等十余件雕塑作品;2014年至2015年,拍攝藝術片【溫暖地遇見】濟南篇、雙泉篇,並將雕塑作品安置於雙泉的自然情境中,繪畫、雕塑、裝置、影像語言相得益彰,構築了新的「大地藝術」。

蔡玉水【古老的峇里夢】

二是極度拓展藝術家的人文境界,打造「藝術改變鄉村」的創新作品。除推動藝術鄉村建設,2016年,蔡玉水還以雙泉鎮「藝術改變鄉村」為藍本,出資、策劃、編劇、執導院線電影【藝術也瘋狂】,影片公映後引發極大反響,「藝術改變鄉村」的理念引起政府及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獲第26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新片優秀獎、第五屆溫哥華華語電影節「紅楓葉獎」最佳美術和最受歡迎男演員大獎,入圍國內外多個電影節,並被中國電影博物館永久收藏。精神與現實的距離,消泯於藝術家無功利的審美創造和兼濟天下的人文追求之中。

蔡玉水【峇里魂】

三是深入關切當代社會的核心問題,在創作中辯證處理歷史與未來的關系。蔡玉水五十余年的藝術探索具有鮮明的實驗性,聚焦他所經驗到的問題,形成創作主題和方案。自2005年以來,蔡玉水完成【刑場上的婚禮】【五三慘案】【國殤公祭】等多項國家歷史重大題材創作,以及「雙泉」母題系列創作。2020年全球疫情暴發後,創作【少女的祈禱】等40余件作品和綜合媒介【流浪的鴿子】系列作品。在創作題材上,相容歷史與現實,直指問題本身;在藝術手法上,融匯古今中外各類語言形式,既有中國傳統水墨、線描、設色方法,又有西方古典繪畫、雕塑、造型樣式,還有影視、裝置、舞蹈、音樂等媒介。孔子自述他從15歲立誌於學習,至「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數十年來,蔡玉水不停思考「從心所欲」和「不逾矩」這組範疇的辯證關系,圍繞社會核心問題,建構精神的歷史映像。

電影【藝術也瘋狂】劇照,蔡玉水在創作中提出問題:「如果每一座城市都需要一場藝術的春夢,千萬個山鄉何嘗不在期待它們春天的到來?」

天才型藝術家具有敏銳的心性、超凡的悟性、忘我的投入和勤奮,更有精神原鄉為性靈指引。蔡玉水年少得名,周遊列國,沈靜內省,有著厚實的心靈基石。天才歸處是吾心,而蘇軾贊寓娘「此心安處是吾鄉」,於「心安處」尋得藝術源泉,化風雲變幻為深刻雋永,亦是蔡玉水精神原鄉的美學品質。

(文/蔣文博,原載於2023年【畫家的成長之路·蔡玉水】)

蔡玉水1982年創作的【爭氣歌】

蔡玉水1983年敦煌對臨作品

蔡玉水1983年永樂宮對臨作品

蔡玉水1983年對臨永樂宮白描作品

1989年蔡玉水畫室意外失火現場

1995年6月蔡玉水夫人劉暉陪同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張仃夫婦參觀作品

【與妻書—悼念林覺民烈士】(中華百年祭之三)

【1937—南京大屠殺】(中華百年祭之四)

【1937—南京大屠殺】(中華百年祭之四)局部

1937—鐵蹄下的孩子(中華百年祭之五)

【1937—鐵蹄下的孩子】(中華百年祭之五)局部

【1945—人證】(中華百年祭之六)

【1937—南京大屠殺】(中華百年祭之四)局部

【1945—人證】(中華百年祭之六)局部

1997年根據蔡玉水大型歷史題材繪畫【中華百年祭】改編的同名舞劇在香港、北京隆重公演

蔡玉水【雙蝶】

蔡玉水【峇里舞蹈】

蔡玉水【三口之家—道拉加印象之二】

蔡玉水【三個樂手—道拉加印象之一】

蔡玉水【驚恐】

2009年王明明、蔡玉水合作【刑場上的婚禮】

蔡玉水【等我回來】

蔡玉水帶領加拿大團隊為雙泉設計的規劃圖

蔡玉水【雙泉十年】

蔡玉水工作照

蔡玉水【母愛】

蔡玉水【山路彎彎】

蔡玉水【貴州母子】

蔡玉水【天堂少女】

蔡玉水【穆桂英掛帥】

2016年10月蔡玉水為家鄉拍攝電影【藝術也瘋狂】

蔡玉水在電影中大膽運用視覺強烈的當代藝術元素

主演王德順、張巖、蔡宜恒在著名畫家李江峰為電影繪制的巨幅向日葵畫作前

蔡玉水女兒蔡宜恒傾力幫助爸爸為雙泉拍攝電影

2017年5月24日,一個被遺忘的、3萬余人的邊遠貧困小鎮,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電影和未來。蔡玉水與數千名鄉親在雙泉舉行了盛大的露天電影點映

蔡玉水【恒河恒河】2015年

2018-2020年蔡玉水、買鴻鈞合作【國殤公祭】

2015-2020年蔡玉水【少女的祈禱】鑄銅、裝置

蔡玉水【少女的祈禱】泥稿

(來源:視覺文化理論研究)

藝術家簡介

蔡玉水 ,藝術家,北京畫院原副院長、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

蔡玉水在繪畫、雕塑、電影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是中國當代最為優秀全面的藝術家之一。

蔡玉水1963年出生於濟南,六歲起師從山東藝術學院著名畫家、教育家段谷風先生學習繪畫。

曾先後任教於山東藝術學院、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1995年,蔡玉水歷經十年艱苦創作完成裏程碑式的大型水墨歷史人物組畫【中華百年祭】,1995年6月年僅三十一歲的蔡玉水在中國美術館中央圓廳成功舉辦【中華百年祭】蔡玉水畫展,成為新中國建國以來享有在中國美術館中央圓廳舉辦個展這一殊榮最年輕的藝術家。

1995年年底應邀赴印度尼西亞峇里島、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進行創作、教學及文化交流。

1999年舉辦蔡玉水亞洲巡回畫展。

2004年入北京畫院任專職畫家至今。

2005年以來先後承擔由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中國美協等主辦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刑場上的婚禮】(與王明明先生合作)「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中【國殤公祭】(與買鴻鈞先生合作)以及「山東省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五三慘案】等多項國家重要的創作任務。

並先後榮獲「2008·中華十大財智人物」大獎、第六屆「北京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第十五屆中國經濟論壇「中國創新榜樣獎」等。

2009年至2019年,蔡玉水甘於寂寞紮根邊遠貧困的山村,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提出了「藝術改變鄉村」的創新理念,幫助濟南市雙泉鎮的父老鄉親擺脫貧困走向美好生活,進行了一系列大膽的助推鄉村發展的藝術實踐。其中由他傾力出資、導演,為雙泉鎮量身客製的院線電影【藝術也瘋狂】於2017年6月16日在全國公映。電影先後獲得第26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新片優秀獎、第五屆溫哥華華語電影節「紅楓葉獎」最佳美術和最佳男演員雙料大獎,濟南市第十一屆「文藝精品工程」一等獎,第十一屆泰山文藝獎等多項大獎,電影入圍十余個國際國內電影節。並被中國電影博物館永久收藏。

蔡玉水的繪畫藝術作品深受世人的喜愛,被世界多家博物館、美術館、藝術機構以及私人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