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為何學書法當師法晉唐?鐘張羲獻、歐褚顏柳中誰的書法最為耐看?

2024-03-26國風

世上有很多行業,有大成就者往往天賦與努力都是並列的。好的書法基本上產生於晉唐這段光輝璀璨的時期。所以才有:學書當師法晉唐,方能登大雅之堂。

顏真卿【爭座位帖】

在古今書法大家中,能為後世所稱道的大家中,除他們自己辛苦練習外,必有高人傳授書法的技法即為筆法。

自東漢蔡邕於 嵩山石室中得筆法【九勢】以來,古筆法便傳承有序。所傳承的人基本上是有後世書法大成就者。不信請看這些得古筆法的傳授者: 崔瑗、蔡文姬,鐘繇、衛夫人、王羲之、王獻之、羊欣、王僧虔、蕭子雲、智永、虞世南、歐陽詢、陸柬之、張彥遠、張旭、李陽冰、徐浩、顏真卿、鄔彤、韋玩、崔邈。 後來的古筆法傳承就不得而知。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平安】【何如】【奉橘】帖

歷代書法理論

我們常見的一些詞語就有很多與書法有關。比如: 臨池學書、入木三分、一波三折、顏精柳骨、蠶頭燕尾、藏頭護尾、遊雲驚龍、落紙煙雲、渴驥奔泉等

柳公權信劄【蒙詔帖】:公權蒙詔,出守翰林,職在閑冷,親情囑托,誰肯響應,深察感幸。公權呈。

自李斯改大篆為小篆以來,東漢以後又通行隸書,整個漢魏對後代書法影響較大的有鐘繇、張芝。後其後兩晉對書法有大貢獻的莫如羲獻父子及其家族。

【說文解字】作者許慎說「漢興有草書」。張芝在東漢晚期將章草逐漸推進到今草。

東漢崔瑗

崔璦(78-143)是漢代知名書法家,尤能草書,師法杜度,時稱「崔杜」。後來的張芝取法崔杜二人,書法大成。

崔瑗的草書,後世評價甚高。張芝說「 上比崔杜不足 」。三國時書法家韋誕稱其「 書體甚濃,結字工巧 」,即書體非常濃密,結字精致美妙。

崔璦著有書論【草書勢】。請看章草【賢女帖】

崔瑗【賢女帖】,出自北宋【淳化閣帖】

原文轉譯:

漢代張芝

張芝刻苦練習書法的故事,已傳古今為佳話。晉衛恒【四體書勢】記載:張芝「 凡家中衣帛,必書而後練(煮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 」。後人言書法為「 臨池 」,即來源於此。張芝有「草聖」之譽,當時的人珍愛其墨寶甚至到了「寸紙不遺」的境地。

張芝【秋涼平善帖】

張芝【二月八日帖】

蔡邕

蔡邕於嵩山石中得神人筆法,後歷代相沿,直至傳至唐代諸大書家。

蔡邕像

蔡邕所作【熹平石經】碑石共46個,幾經動亂,原碑早佚。自宋以來,常有殘石出土,據悉現已集存了8千多字。【熹平石經】中的隸書字型方正,結構謹嚴,是漢代通行的標準字型。

蔡邕【熹平石經】

蔡邕【熹平石經】

蔡邕【熹平石經】

熹平石經(部份)拓片

三國時期魏國鐘繇掘墓偷藝

鐘繇少年時,曾隨劉勝入抱犢山學書法3年。一次,偶然間見蔡邕的古筆法在韋誕坐上,既欣喜又悲痛,因無法一觀。他氣得捶打自己的胸口三日,胸都變青一塊、紫一塊了也沒停下來。後來甚至嘔血,差點就活不了。後來曹操拿五靈丹救了他。

後來直韋誕死了,他掘其墓終於終於得到了此筆法。終於明白書法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這一道理,從此書藝大進。

【宣示表】拓片(局部)

鐘繇【賀捷表】上

鐘繇【賀捷表】下

三國時期鐘繇的楷書法獨步當時,他學練書法凡30年。其字秀美典雅,幽深無際。歷代書法作品集多以其書作開篇。特別是【薦季直表】、【宣示表】、【賀捷表】等。

皇象

皇象【急就章】

陸機【平復帖】手卷

陸機【平復帖】手卷

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關於王羲之、王獻之學書有很多的傳奇故事流傳至今。至今讀來仍讓人或捧腹或贊嘆或佩服。現錄之幾則。

1、入木三分

據說紹興城有一家店鋪生意甚好,有意擴大門面,於是想換個新的店招牌。

店家一時也沒找到好木材,湊巧,有親戚給他找來了一塊曾經用來祭神的木板,木板上用毛筆寫滿了文字。店家嘗試把木板上的字跡擦去,豈知擦洗了一個時辰,字跡不僅沒擦掉,甚至顯更清晰了。

洗不掉,就刨掉,先用刨子刨掉了一層,筆跡依稀可見;再刨了一層,筆跡還能看見。人們驚訝了,這到底是誰寫的字,深刻有力?

有位頗有見識的老先生看過後,拍案驚嘆說:「這可是當世王羲之的筆跡啊!難怪字跡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2、一字千金

西安碑林內有塊【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是件隔代合寫碑的奇事。

王羲之怎會寫了兩百年後的唐朝文章?

原來這座【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是玄奘和尚從印度帶回的佛經,他精心轉譯成漢文,由太宗作序,再加上李治作述記及玄奘的謝表,通稱【三藏聖教序碑】。

彼時朝廷想用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字型來刻此碑。長安洪福寺一高僧懷仁知道此事後,暗下決心擔此重任。經過懷仁和尚一行40人25年苦苦尋覓,終於按序文把王羲之的字逐個地搜集起來,成了這塊王羲之」「書寫」的【聖教序碑】。

傳聞在懷仁和尚在集字中,有幾個字實在難以找到,不得已請朝廷貼告示,誰獻出碑文中急需的一個字,賞一千金。這就是「一字千金」的來由,也是文壇上的佳話。後人又把此碑的拓本稱作【千金帖】。

3、 題扇橋與躲婆石

「題扇贈老姥」事,唐代編撰的【晉書.王羲之傳】有載。

一天,王羲之在紹興城走至一橋頭的散心,偶見一老人提籃賣扇。只見她左手拄拐杖,右手提籃,站在橋上叫賣,半天也沒人去看扇子。

王羲之走近,老太婆對王羲之說:「天冷了,扇子賣不動,錢都用在芭蕉扇面了,現在吃飯都成大問題了。」

王羲之細想一會兒,說:「我給你的扇子題寫幾個字,或許能幫你?」老太婆猶豫片刻。便把扇子都拿給他。王羲之拿來筆墨,在扇子上迅速寫了幾個大字。老太婆只見幹凈漂亮的扇面,被寫得一塌糊塗,哭哭啼啼讓王羲之賠她新扇子。

王羲之說:「老婆婆,您不要生氣,扇子都會賣掉的。我請問你,你這扇是賣多少錢一把?」

老太婆說:「三個錢一把。」王羲之笑著說:「你現在要賣三百錢一把。你趕快拿著扇子到城裏去,有人問你就大聲說:‘這些扇子都是王逸少寫過字的’,必會有人肯花錢買的。」

那太婆仍不大相信,還纏著王羲之。此時路上有人認得王羲之,一看扇子當場就把跟老太婆的扇子買了兩把。次日,大家都搶著跟老太婆買扇子。半天而已,這百十把扇子都賣光了,老太婆一下子就得到四十多吊錢,當即便喜笑顏開。

王獻之【洛神賦】局部01

2222

王獻之小楷【洛神賦】

4、王羲之的秘訣十八口大缸

王羲之第七個兒子王獻之從小跟父親學書法,有一次,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字,父親悄悄走到他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筆,獻之握筆很牢,竟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贊道:「此子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

十來歲時,他自認為字寫得很好。一天,他去問父親:「我的字再練三年就夠好了吧?」王羲之笑而不答,母親搖著頭說:「遠著呢!」獻之又問:「那,那五年呢?」母親的頭仍舊搖著。獻之急著追問:「那究竟多少年才能練好字呢?」又問道:「父親,眾人都說您的字寫得好,那有什麽秘訣能教教我嗎?」

王羲之看看小獻之,指著院內的一排大缸說:「你何時能寫完那十八口大缸水,字才有骨架子,才能站穩腿呢!」小獻之聽了心裏很不服氣,暗自下決心要顯點本領給父母看。

於是他每天按父親的要求,重頭從點畫練起,又苦練了五年。一天,他捧著自己的「大作」作品給父親看。王羲之見其中的「大」字架勢上緊下松,便提筆在下面加一點,成了「太」字,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有點不是滋味,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母親則仔細地觀摩,許久才嘆了口氣說:「我兒寫了兩千日,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走近一看!原來母親指的這一點正是王羲之在大字下面加的那一點!

獻之羞愧難當,從此練字更加用心!。聰明的王獻之終於意識到書法無捷徑,只有「勤」字。

不知又經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他的書法大有長進。後來終於成為舉世聞名的書法家,與父齊名,並稱「二王」。

王珣

【伯遠帖】

王珣字元琳,小字法護。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出身於東晉王氏一族。祖父王導、父王恰均精於書法,「書聖」王羲之是其堂叔。【伯遠帖】是東晉時十分難得的名人法書真跡,且是東晉王氏家族存世的少有的真跡。

王僧虔

王僧虔南朝齊書法家。字簡穆,王羲之四世族孫。書承祖法, 豐厚淳樸而有骨力。據悉蘇軾正是學王僧虔的字。細細一看確實如此。

【太子舍人帖】

智永和尚

僧智永,本姓王,紹興永欣寺僧人,人稱「永禪師」,他是王羲之的七世孫。他臨池學書。閉門書寫三十年。初從蕭子雲學書法,後以先祖王羲之為宗,在永欣寺閣上潛心研習了30年,所用的廢筆頭竟堆滿五大竹簏,埋之成冢,謂之「退筆冢」。蘇軾評其書「 骨氣深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 」。

歐陽詢

此【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75歲的作品,Z能代表歐氏的書法水平,【宣和書譜】譽之為「翰墨之冠」,趙孟頫說:「清和秀健,古今一人。」當代書法實盧中南、田氏兄弟正是歐書為宗。

虞世南

虞世南的書法位列初唐「書壇三傑」。歐褚虞。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李宗瀚藏本,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

陸柬之

褚遂良

褚遂良【枯樹賦】墨行書貞觀四年(630),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

孫過庭

張旭

李邕

這件李邕所作的諸葛亮【前出師表】墨跡本,娟秀精美,點筆間有晉人神韻。李氏的書法從「二王」入手,能入乎內而出乎其外。李後主說:「李邕得右將軍之氣而失於體格。

顏真卿

東坡先生說:「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

天下行書D2【祭侄文稿】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神品顏真卿【劉中使帖】

顏真卿【劉中使帖】01

【劉中使帖】讓我們重溫顏氏強筋的特征。正所謂「點如墜石,畫如復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四句,顏公足以當之。

李陽冰

唐代少見的篆書大家,李陽冰【三墳記】

此篆書碑刻上承李斯【嶧山碑】玉筋筆法,以瘦勁取勝,結體修長,線條遒勁有力,筆畫從頭至尾粗細一致,自然中而又見功力。

懷素

唐代的草書大家張旭與懷素,可謂後無來者,再也沒有那麽善寫狂草的大書家了。欣賞下懷素的【自敘帖】。

柳公權

「顏筋柳骨」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此二人的書作是學練唐楷的入門必選。柳即柳公權,柳氏傳世作品較多。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其中【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神策軍碑】最能代表其楷書風格。

【神策軍碑】01

【神策軍碑】

【神策軍碑】

【玄秘塔碑】01

【玄秘塔碑】02

【玄秘塔碑】03

杜牧

詩人杜牧的傳世墨跡僅此一件。

據悉杜牧此作流傳至清代滅亡,溥儀曾攜帶出故宮外。張伯駒後花大價錢購得,1956年張氏將其捐贈故宮。

【張好好詩】

鐘紹京

五代的楊凝式

黃庭堅說: 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 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 。

楊凝式的書法受歐、顏、柳、懷素等人影響較大,後上追魏晉,於二王處得其風神,形成自己獨特風格,自由抒寫性靈,開創有宋一代尚意書風。

楊凝式【韭花帖】

【韭花帖】寬疏、散朗的布白該是其奪目的特征。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留有大片的空白,這在行書作品中,可謂奇特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