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蹲姿與球具:老趙閑聊從藝術影像初探捶丸球具與姿勢2

2024-10-06國風

一、蹲姿與球具

按照上述捶丸運動要求,有兩種情形是需要蹲著擊打的,一種就是在平地上遇見有障礙物的時候,需要打高空飛球越過障礙物,那麽打遠球的時候站立,手持 撲棒單手 打近球的時候,蹲下,使用 杓棒鷹嘴。單手操作。 這也就是」蹲者:杓棒鷹嘴 遠者立,近者蹲「的含義。

關於鷹嘴

猜測之一:

在捶丸球具中,什麽是鷹嘴,是一個十分有趣而燒腦的話題。在【丸經】中,杓棒鷹嘴是連在一起的,而對應的詞組,則類似撲棒單手,從這個角度,鷹嘴簡直就是一個姿勢的稱呼,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在北韓半島【樸事通諺解】中有對捶丸球具的闡述:

「咱們今日打球兒,如何?」[今按質問,畫成球兒即如本國註雲,以木刷圓。]「咱賭什麽?」「咱賭錢兒。」「那個新來的崔舍,你也打的麽?」「我怎麽打不的?」「你是新來的莊家,那裏會打?」「不濟事,你休問他。」「我學打這一會。」「將我那提攬和皮袋來。[「皮袋」、「提攬」,質問雲:如筐子上有圓圈,用手提攜,方言謂之「提攬」。又雲:或竹或荊為之,有本等長圓提系。今以質問之,釋考之,則「攬」字作「籃」為是,然此兩釋,似皆不合本意,未詳是否。]拿出球棒來。[「球棒」,質問雲:如人耍木球,耍木棒,一上一下,用有柄木杓接球,相連不絕,方言謂之球棒。又雲:此戲之一端也,有球門,有窩兒,中者為勝,以下四者俱打球之用。]借與崔舍打,飛棒杓兒[「飛棒杓兒」,質問:畫成球棒,即本國武試球杖之形。而下雲:暖木廂柄,其杓用水牛皮為之,以木為胎。今按暖木,黃蘗木也。廂柄者,以黃蘗皮裹其柄也。胎者,以木為骨,而以皮為外裹也]滾子、鷹嘴,擊起球兒[「鷹嘴」,質問雲:球棒上所用之物。擊起球兒,質問雲:如人將木圓球兒打起老高,便落於窩內,方言謂之擊起球兒。]

可見,在北韓半島人們眼中,常用的捶丸球具就是飛棒杓兒、滾子、鷹嘴。確證鷹嘴乃是獨立的球具稱呼無疑。而且既然說了鷹嘴是球棒上所用之物,也可見它乃是裝配在球棒上的裝飾頭。

在以下花錢中,明確存在捶丸要素,就是二圖左側童子,由於褲帶斷了,所以他把捶丸球杖夾在下巴,兩手去拉褲帶,想重新維系。 但是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麽他的褲帶會斷呢?為什麽別的童子的褲帶好好地呢?

所以,這裏存在一種非常大的可能性,那就是這個頑皮的娃娃, 他在用下蹲的姿勢打丸球,而一旦下蹲得太迅速,就會有很大機率造成褲帶的繃斷 ,這個我們在小時候也有很多的體會呵呵。

由此可見,非常可能是,在本花錢中,這個娃娃呈現了一種不蹲之蹲,他是在含蓄地反映了捶丸運動中的蹲擊, 所以,他的捶丸球具也有一種可能就是鷹嘴。

宋代嬰戲花錢 周璽藏

宋代嬰戲花錢 周璽藏

宋代嬰戲花錢拓片 周璽藏

宋代嬰戲花錢 胡堅藏

半花妍藏品

同樣是下蹲擊球,同樣是單手持杖,所以下圖娃娃手中的捶丸球棒,也完全可能也是杓棒鷹嘴,因為從視覺看,棒頭的狀態,也的確與鷹嘴非常類似。

金磁州窯白地黑花童子擊球紋枕 陳萬裏【陶枕】一書著錄

鄂爾多斯草原銅飾中的鷹嘴造型

鷹嘴阿爾塞鬥雞

猜測之二:

在捶丸操作規範的元初說明中,鷹嘴與下蹲有非常直接的關聯,從這個角度,下圖花錢中蹲著的娃娃,手中的類似乒乓球一樣的器具,就有著某種嫌疑。而這種猜測在宋代繪畫【蕉蔭擊球圖】、【小庭嬰戲圖】中得到了十分有利的助攻,因為在這些繪畫中,同樣是下蹲姿勢的娃娃, 手中所持的球具也同樣如此,而且其把柄後端的造型,就跟鷹嘴一樣呈現彎鉤狀。當然此前我們也闡述過,也許這是特定的兒童球具。 參見: 故宮【蕉陰擊球圖】中兒童捶丸球具的猜測:老趙閑聊毬戲影像系列之七

宋代捶丸嬰戲花錢 網絡資料

蘇漢臣【蕉蔭擊球圖】

【蕉蔭擊球圖】局部

南宋佚名【小庭嬰戲圖】絹本設色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猜測之三:

在【明憲宗行樂圖】中的捶丸圖局部中,有一個在外觀上最接近我們猜測的鷹嘴的球具,就是憲宗左手所持的球具,頭部宛如鷹嘴。

【明憲宗行樂圖】中的捶丸圖局部

所以,專家還原的捶丸球具中,大致也是出於對憲宗手持"鷹嘴"的考量,在圖中的左2、左4、左6位置,陳列的都是類似鷹嘴的球具。

在捶丸蹲姿畫面中,還有「攛棒 撲棒單手(遠者立,近者蹲)」的視覺呈現如下圖所示:

近者蹲

元代廣勝寺水神廟壁畫【捶丸圖】網絡資料

元代廣勝寺水神廟壁畫【捶丸圖】局部 網絡資料

上博明代杜堇【仕女圖】局部

上博明代杜堇【仕女圖】摹本

遠者立

金代庭院嬰戲鏡

遼代庭院嬰戲鏡

上述兩枚銅鏡中,也是庭院嬰戲圖,與雷星巖花錢布局一樣,同樣也是左側鼓樂,中間舞蹈,右側為捶丸。捶丸者在紐下最下方,頭部彎曲的捶丸球杖被舉過肩膀,與頭部並列,伸出在腦後。

武漢雷星巖藏品

與雷星巖花錢中鼓舞加捶丸組合類似,金代出土的金器上也有如此組合要素:見下圖所示:在下圖童子捶丸中,上為舞蹈,右為鼓舞,左側為捶丸。(圖片資料來源:【金源文物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