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山水畫中的文學意象,泛舟

2024-04-07國風

文人畫家畫山水的時候,喜歡加入泛舟的情節,究其原因是為了借助文學意象豐富作品的內涵。古人說,「聖人立象以盡意。」其中的「象」指萬事萬物的形象,包括自然形成的和人為創造的。「意」是指意念,也可以理解為記錄意念的文字。這句話的意思是,古人用萬事萬物的形象表達自己的意念,用文字記錄思想感受。有人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美學意義,用「意象」二字概括描寫、描繪想象中的景象。

當然山水畫發展到文人畫階段,文人雅士成為畫家群裏的一員,自然而然把文學意象帶入到繪畫創作之中。這幅【秋山泛舟】是明代畫家袁崝丘的作品,他巧妙利用了文學意象,讓筆墨構圖簡單的作品顯得雋永別致。從繪畫風格看,袁崝丘靈活運用南宗山水畫技巧,賦予作品平淡天真韻味。

袁崝丘 秋山泛舟

構圖簡單,袁崝丘用平遠法構建畫面,文人泛舟的場景位於近景與中景銜接處。寫文章都知道要找到「題眼」,才能讓文章有條理,進而讓文章有深度。畫山水也是如此,文人泛舟就是這幅畫的「題眼」,筆墨構圖圍繞這個細節展開。

前景幹濕並用,幹筆重墨,濕筆淡染,有幹有濕畫出了江南秋天的蒼潤明潔。這樣的創作手法很像寫文章時用到的正反對比論證。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為同一個目的服務。看畫如讀文章,豐富了整幅畫的藝術境界。從畫中想到了文人的風流倜儻,泛舟遊湖的灑脫愜意。

袁崝丘 秋山泛舟 局部

從中景到遠景,袁崝丘用筆越來越穩,披麻皴讓山體看上去若隱若現,不規則的苔點又把遠山從雲煙中「拉」到現實。山水畫中虛境和實境如何統一,這是明代吳門畫派的專長。袁崝丘用虛境呈現詩意美,用實境突出真實感,用詩的意境補足山水氣勢。他生活在明代,畫風屬於南宗山水,不可避免地借鑒到吳門畫派風格。這種借鑒,更多體現在表現畫家心中的雅趣。

元代畫家喜歡畫漁父,明代畫家喜歡畫泛舟。從畫面布局來看,都是山水間泛舟,在文學意象上卻稍有不同。元代畫家強調畫中人的個性表達,明代畫家著重表現生活狀態。只有讀懂了畫中的文學意象,面對相同的畫面時才能體會出細微差別。

袁崝丘 秋山泛舟 局部

如果把【秋山泛舟】轉化成一篇文章,那麽幾個細節必須有。明代江南文人的自尊與自信,遠離仕宦生活的追求與期待,泛舟水上的灑脫與淡定。所謂「畫境文心」,從畫中讀出一段故事,從畫中得到啟發。

袁崝丘的傳世作品很少,知名度也不高。他有如此高妙的繪畫功底,為何還會被人遺忘呢?道理很簡單,第一個寫出絕妙文章的人是文豪,跟著文豪風格模仿學習的人是寫手。袁崝丘的作品缺乏個性,如果不署名的話,可以歸入吳門畫派任意哪位名家身上。由此看來,僅有文學意象還不夠,需要畫家有個性表達。

袁崝丘 秋山泛舟 局部

看【秋山泛舟】,了解文人畫的筆墨情趣,進而從文學意象的角度欣賞。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細節。

畫春山,他們用到了同一個方法
臥遊山水,體會傳統藝術之美
巧奪天工,他畫的雪景山水裝飾味濃
詩境與畫境,看他如何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