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余秀華:你們誤會了,我父親是怕我缺愛,才讓我早早嫁人

2024-04-12國風

劉年如介紹農村詩人余秀華的時候是這樣說的:

她的詩就像把殺人犯放在大家閨秀裏一樣醒目,煙熏火燎、泥沙俱下。

巴巴地活著,每天打水,煮飯,按時吃藥。

把自己比作一塊陳皮放進去,菊花,茉莉

輪換著喝。

她就像一顆稗子,對春天提心吊膽著。

她是腦癱患者,卻比平常人活的精彩。小時候被同學看不起,被鄰居嘲笑,並沒抹去她對生的希望。

生活給了余秀華艱辛,但幸運的是詩歌卻照亮了她的夢想。

詩歌就是一抹燦爛的光,讓她在泥水裏匍匐前進。即便搖搖晃晃,卻充當了一根拐杖,而它現在撐起的不止她自己。

生活一再拖泥帶水。剪刀生銹,臍帶依然纏繞著脖子。然而,她把活著依然當成了一種習慣。

身份證,殘疾證她會用到,到醫院看病,申請低保,但是離婚證對於她卻沒有什麽用。

如果她不再結婚,從此獨身的話。如果她找到了余生的幸福,彼此白頭偕老的話。

她是一個農村女人,如果沒有遇到伯樂劉正如,她可能還生活在黑暗中肝腸寸斷。

她從小跟別人不一樣,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雖然他們不知道用什麽方式,但是都在盡可能的做。

他們認為余秀華缺愛,給她找一個愛她的人,守護她,照顧她,就是幸福。

於是早早地替她選了夫婿,那個男人雖然大她12歲,但卻因為一窮二白,也算是個頂頂的老實人。

誰知女兒沒有獲得幸福,反而被各種嫌棄。就連離婚的時候,還給對方豪擲十五萬,才算路歸路,橋歸橋。

那時候,她的詩已經走進了大家的視野,她像父母說的。也算是有一技之能了。

後面又遇見了養蜂人楊儲策,他比自己小十五歲,卻願意跟自己共度余生。

余秀華並不是為了愛情能奮不顧身的人,她也沒有活在自欺欺人的「愛情世界裏」。

但是她渴望對方對她有所圖,然而卻被現實狠狠地打了臉。

對於人們來說,早婚往往被視為一種落後的觀念和不平等的道德束縛。

余秀華出生在一個偏僻的農村家庭。從小,她就感受到了懸殊的親情現實。

她的父親是個古板保守的男人,從不向她表達過一絲的愛意。

是出於對女兒的內心擔憂,余秀華的父親讓她早早的嫁了人。

以確保她有一個家庭、有一個依靠,這僅僅是出自一顆滿懷父愛的心。

其實,早婚在農村並不罕見。許多農村家庭仍然堅持傳統觀念,強調女子應該早日嫁人成家。

這一現象背後暗示了農村教育普及率低下和經濟條件落後的困境。

婚姻應該是愛情和自願的結合,但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我們也應該更多地從家庭環境和社會因素的角度思考問題。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或許余秀華此時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但她也可能透過自身的不斷努力追求幸福。

我們的關註和支持是她走出困境的力量源泉。

人們常說「沒有誰生來就配受苦」,余秀華也是如此。

她身上的遭遇和困境並不僅僅是她個人的問題,更是凝聚了整個社會的關切和擔憂。

願這個事件引起更多人的思考和關註,推動我們更好地理解那些背負著沈重命運的孤兒和農村女性,讓正義和關懷融入她們的人生旅程中!

圖片來自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