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他的畫,藏在江南水鄉中

2024-08-18國風

潮新聞客戶端 實習生 牟書瑤 記者 李嬌儼

潘鴻海,名字中的每一個字都帶著水,水便是他筆下最質樸尋常的命題。

在中國,當人們談到水鄉,就一定會談到潘鴻海,談到他的油畫。中國文聯副主席、浙江文聯主席許江曾評價他為「水鄉的守望者」,「潘老師一生畫江南水鄉,說他是江南的兒子,毫不為奇。他把水鄉畫出一種蘇繡一般的細膩光澤,一種古硯新墨、淳樸溫潤的清風雅韻。」

展覽現場。潮新聞記者 林雲龍 實習生 王伊靈 攝

8月9日,「風景舊曾諳——潘鴻海油畫藝術展」在浙江美術館開展,展覽持續至9月8日。流連於潘鴻海筆下的江南,我們捕捉到古典東方抒情意蘊,望見鄉愁,望見詩意。

01

「江南的兒子」

在南山路下車,滿目皆是青翠。梧桐掩映下,深淺暗淡的光斑相映成趣。順著這片綠意走到盡頭,便是浙江美術館。

立秋過後,浙江美術館四展齊開,迎來建館15周年生日。步入美術館,有風君首先看到的就是「風景舊曾諳——潘鴻海油畫藝術展」。

展覽分藝術津梁、故鄉情韻、一片江南3個單元,共展出100余件作品和文獻,時間跨度近40年,既有潘鴻海早期的油畫和連環畫作品【魯迅演講】【馬克思刻苦讀書的故事】等,又有其個人風格明顯的江南水鄉油畫作品,還有浙江省重大歷史題材作品【美麗洲——玉馨良渚】。從早期素描到江南水鄉油畫,全面回顧了他一生的藝術創作歷程。

海報。圖源 浙江美術館

展廳門口,主海報上呈現了潘鴻海的畫作【水上人家】:一葉烏篷小船在碧波中悠悠蕩開,身著藍印花布衣的江南女子彎腰攬水……在他的學生,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陸琦看來,這幅畫完美呈現了潘鴻海的美學特點,「他的唯美帶有農村的質樸性,並不是透過珠光寶氣堆砌的。」

生於江南,長於江南,這片土地便成為了他生命的底色。潘鴻海出生於上海梅隴鎮,求學於西子湖畔的中國美院,直至生命的末尾,他都沒有離開過江南水鄉。他曾這樣表達自己對江南的情感:「對我而言,江南是我內心深處排遣不去的情緒,生於斯,長於斯,江南是夢,天人合一。」

展覽現場。潮新聞記者 林雲龍 實習生 王伊靈 攝

河流水田,石橋桑麻,白墻黛瓦,村姑漁船……在一個個江南意象中,我們拼湊出有關潘鴻海的第一印象。在溫潤柔和、青磚黛瓦的江南孕育下長大,他畫江南光景,畫江南女子,氤氳著水汽的江南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成為畫中永恒的眷戀和母題。

02

中國式鄉情

在我們的印象中,中國畫家筆下的江南,多是用水墨渲染的氤氳風雅。國畫是獨具有中國韻味的畫種,在江南風景的表意中具有天然的優勢,而起源於西方的油畫更多與濃烈、寫實等關鍵詞相繫結。油畫家要畫江南,並不容易。

【晨曦】 2000年 81x100cm

在油畫中國化的過程中,如何抒情是中國油畫家面臨的一個挑戰和歷史使命。潘鴻海將來自西方的寫實技法與中國古典的抒情方式相結合,給出了「如何抒情」的個人解答。許江從潘鴻海的作品中,拈出三方面詩性特點:抒情雅怨,那深遠而動人的雅怨相兼的抒情傳統;味象超然,那水鄉之意的味然度見;心隨筆轉,那心物兩造的詩性語言。

漫步於潘鴻海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突破油畫的造型、色彩、構成等形式語言的學院式思考,積極探索本土化的筆觸表達與視覺語言的嘗試。他深入發掘江南水鄉的古老與詩性,淬煉出具有東方古典抒情意味的作品,讓江南之美走入人們的視野。

展覽現場。潮新聞記者 林雲龍 實習生 王伊靈 攝

步入第二展廳,滿眼盡是綠意。余暉斜落於晚樹是黃綠色、碧水倒映的爬山虎是翠綠色、霧氣縈繞的茂林是灰綠色……綠色一直被稱為是最難畫出油畫味道的色彩,而在潘鴻海的筆下,綠色可靜謐雋永,也可生機活潑。陸琦告訴有風君,「畫綠的難點在於,油畫較為沈著,如果顏色調色不好,就容易變俗氣。但在潘老師的畫裏,不同地點不同時間的綠是不一樣的,他用不同的光影畫出了綠的不同顏色。」

色彩,是潘鴻海對江南氣質最精準的捕捉。正如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尚輝所說,潘鴻海的這些江南風景展示了江南寫實風景的某種色彩突破,他畫出了江南的兩種色彩譜系,並力求在這兩種色系裏畫出風景的實在感,在具象之中提純江南的色彩詩性,以寧謐、沈靜、蒼樸和雋永來呈現人們心目中的另一種江南記憶。

【寧靜的河埠頭】。圖源 浙江美術館

再次回顧展覽的主題,「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潘鴻海畫筆下傳達出的詩意又質樸的江南美學,與千年前白居易詩情中的江南光景不期而遇。這些有關江南的詩情畫意,重塑了我們對於江南的思考,對於江南的記憶。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