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要說印象派還得是法國,但此前他們經歷了什麽?施塔德爾博物館-6

2024-04-07國風

上一篇:從古典到浪漫再到印象,德國18-20世紀的藝術之路

19世紀,隨著荷蘭黃金時代的結束和意大利繪畫的沒落,法國成為歐洲的藝術中心。與德國一樣,這裏也有一位浪漫主義大師,他就是歐仁·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我們很多人是透過名畫【自由引導人民】記住他的,德拉克洛瓦在1831年的巴黎沙龍上展出了那幅畫,次年開啟了他的北非之旅。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異域風光給德拉克洛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說他畫了整整七本素描和水彩畫,回國後就基於這些素材展開了一系列創作。

這幅【阿拉伯幻想曲】完成於1833年,描繪的是北非地區流行的一種馬術表演。騎手們模擬戰場上的場景,並排騎馬沖鋒,在掉頭前完成步槍齊射。畫家用松散生動的筆法將畫面定格在騎手們齊射的瞬間,騰空的馬蹄和飄動的戰袍與坐在地上的觀察員形成動靜對比。

德拉克洛瓦還喜歡在劇院中尋找主題。這裏有一幅1835年創作的【哈姆雷特和霍雷肖在墓地】,描繪的是莎翁劇中的哈姆雷特與好友霍雷肖一同來到墓地討論生命之短暫。當時有兩個掘墓人正在挖一個新的墓坑,哈姆雷特接過掘墓人挖出的頭骨,發現是他兒時的宮廷小醜約歷克的頭骨。而他不知道這個新的墓坑是為他的情人、不久前剛溺水身亡的奧菲莉婭準備的。

畫面中霍雷肖目光堅定地站在墓坑旁,一襲黑衣的王子哈姆雷特坐在準備用來蓋棺的石板上托著約歷克的頭骨慨嘆道:「在此安息的是我不知曾親吻過多少次的嘴唇啊。」這句話一語成讖,正好預示奧菲莉婭將埋葬於此。而哈姆雷特坐在傾斜的石板上幾乎要滑入墓坑,也暗示他的死即將來臨。德拉克洛瓦在畫中展現出一個浪漫主義英雄最典型的形象:敏感憂郁、孤僻內向。

就在浪漫主義在法國流行的時候,古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1819-1877)對這種「理想主義的資產階級藝術」提出了質疑,他想成為展示現實而不將其理想化的藝術家。藝術史學家總結出19世紀中期法國現實主義的幾個理論基礎:影像盡可能完整客觀;可以對以前的藝術模仿和創新,但要表達現實的新維度;反映一個平凡甚至可憎的世界;對所代表物件的本質進行概念反思。庫爾貝當仁不讓地成為這場現實主義運動的領袖。

1858年,庫爾貝曾在法蘭克福逗留幾個月。他的工作室就在美茵河畔老橋東南,從那裏可以看到老橋和法蘭克福大教堂,就像我們在這幅【法蘭克福風光】中看到的這樣。畫面中的老橋上一個人都沒有,橋下只有一位孤獨的漁夫在忙著他的工作。相比於浪漫主義作品,這幅畫中的法蘭克福似乎顯得更加破敗和灰暗。批評家痛斥:「 現實主義是一種野蠻的繪畫體系,藝術被貶低了。 」而庫爾貝則堅稱:「 現實主義的本質就是對理想的否定。

1867年,庫爾貝的一位好友去世,他回家鄉奧爾南斯參加葬禮,並在那裏萌生了繪制雪景的想法。這幅【冬天裏的鄉村邊緣】完成於1868年。畫中的樹木、窗戶和遠山全用粗重的黑碳色勾勒,道路和屋頂都白雪皚皚,煙囪裏沒有一絲煙氣冒出,整個畫面顯得蕭瑟肅殺。

此後他又來到諾曼第海岸,在暴風雨天氣中繪制了六十多幅海浪奇觀。在這些畫面中,咆哮的海浪直接滾向觀眾,仿佛要將人卷走。對於庫爾貝來說,海浪不僅意味著暴力和破壞,也意味著創造和更新。1869年創作這幅畫時,在巴黎負責銷售庫爾貝畫作的畫廊老板破產,導致庫爾貝損失了兩年的收入,也瀕臨破產。也許他正用這些畫宣泄心中的憤懣並尋找重生之路。

事實上,庫爾貝一生屢遭挫折但從未屈服。1855年和1867年,他兩次在作品未入選沙龍而無法參展的情況下自己搭建場地,開創個人畫展的先河。政治上他始終反對帝制支持共和並參加了巴黎公社。公社被推翻後他被判入獄,後又要求他支付罰金。無奈之下,庫爾貝流亡瑞士。1877年的最後一天,他在流亡中因病去世。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的父親是位銀行家,這使他擁有大多數同時代其他畫家所沒有的經濟保障,也為他嘗試各種風格提供了條件。最初他模仿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義和庫爾貝的現實主義,後來他遇到了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1903)和幾位未來被稱為印象派的畫家,風格發生重大轉變。可能正因為此,他一直稱自己為畢沙羅的學生,雖然二者並無師徒關系。

這幅【巖石山上帶樹的小路】創作於1870年,是他自己所稱的「懦弱時期」的作品。那一年爆發了普法戰爭,他帶著模特兼情人霍滕斯·菲奎特(Hortense Fiquet,1850-1922)逃到馬賽附近的一個村莊以躲避兵役。在這幅畫中,塞尚以一種不起眼的自然形態作為他的主題:巖石松樹覆蓋的山坡上的一條林間小路。畫面中,當山上的這條小路在前景中開啟時,樹木和巖石掩蓋了背景中的鄉村景色,連樹木濃重的陰影也仿如障礙物一般。這一階段的塞尚以使用調色刀為標誌,他用調色刀描繪出厚重的紋理和劇烈變化的形狀與場景,創造出一種夢幻般的質感。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是印象派的創始人之一。他剛學畫時也特別欣賞德拉克洛瓦,但不久他就與巴黎美術學院的老師卓思·格萊爾(Charles Gleyre,1806-1874)產生分歧。格萊爾對莫奈說:「 記住,年輕人,當你創作一個人物時,你必須始終想到古代。 」而莫奈則想回歸現實,他很快離開學院,與朋友到巴比松的大自然中作畫。1866年他喜歡上女模特卡米爾·唐西厄(Camille Doncieux,1847-1879),以她為模特創作的作品也取得了成功。次年,卡米爾就為他生下一個兒子。

這幅【午餐】創作於1868年,畫家選擇了一種紀念性的方式將自己原本非常私人化的日常生活以歷史繪畫的形式呈現出來,表達了莫奈對自己親友的深情。坐在桌前的就是卡米爾和他們1歲的兒子,窗前靠著的是一位朋友,身後開啟壁櫥的是家中的女傭。1870年莫奈曾將此畫送出給巴黎美術沙龍參展,但遭到拒絕。這也促使他後來與一群同樣在官方美術沙龍落選的畫家籌辦了1874年的「落選展」,產生了著名的「印象派」。

1870年莫奈與卡米爾在巴黎登記結婚。為躲避戰亂,他們先是到了倫敦,端拿(J. M. W. Turner,1775-1851)的作品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描繪泰晤士河霧的畫作。我一直覺得莫奈後來創作的【印象·日出】就是受了端拿關於泰晤士河景的幾幅作品的影響。1871年5月底,他們帶著孩子前往荷蘭並在贊丹住了幾個月。

這幅【贊河河畔的房屋】就是莫奈在贊丹停留期間繪制的。可以看出,這時他已完全采用後來被稱為印象派的那種疏松的筆觸了。夏日柔和的光線閃爍在倒映著美麗房屋的贊河河面上,一股田園詩般的悠閑氛圍躍然畫上。他興奮地寫信給好友畢沙羅,稱這裏是一個「 足以讓畫家忙碌整個一生的地方 」。

與保羅·塞尚和莫奈不同,艾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在普法戰爭中沒有逃避兵役,而是在巴黎擔任炮兵。他也是1874年「落選展」的積極組織者,並且參加了印象派八次展覽中的七次。但他的畫給人的感覺好像並不那麽「印象派」,他反對印象派們常常在戶外作畫的做法,而是喜歡在室內繪制人物,尤其是芭蕾舞演員。

這幅【樂團音樂家】繪制於1872年,畫家選擇了一個不同尋常的視角,好像坐在樂隊中越過音樂家的頭頂觀察舞台。這樣的結果是畫面中的樂隊成員反而比舞台上的演員更引人註目,而樂隊成員不是背影就是側影。然而這正是他的獨特之處,我們在倫敦的維多利亞和艾拔博物館看到過他的另一幅名畫也是如此。據說他的很多畫在其生前都被他自己保存,這意味著他可能不受外界要求的影響,更自主地選擇題材和構圖。

愛德華·馬奈原本受西班牙古典繪畫的影響很大,但他大膽的畫風被巴黎沙龍的評委認為不夠體面而遭到拒絕。他逐漸與同樣遭拒的年輕畫家們聚集到一起,並與他們產生相互影響。不過,他拒絕了印象派畫家們組織的八次展覽中的任何一次。他與印象派畫家們關系很好,但不認為自己屬於這種風格。後來的藝術評論家有時把他歸為印象派,有時歸為現實主義,其實都有一定道理。

這幅【槌球遊戲】創作於1873年,是馬奈首次在戶外自然光下作畫,這一點無疑是受到後來被稱為「印象派」的年輕畫家們的影響。最左前方坐在草地上的是馬奈的朋友、畫家阿爾弗雷德·史蒂文斯(Alfred Stevens,1823-1906),最右後方的是另一位畫家朋友保羅·魯迪爾(Paul Roudier),中間的兩位女士則是他們的模特。這幅畫是馬奈少數幾幅用極典型的印象派松散筆觸繪制的作品。如果僅從這幅畫看,他當然就是毫無爭議的印象派畫家。

奧古斯特·雷路亞(Auguste Renoir,1841-1919)也曾在巴黎美術學院老師卓思·格萊爾的工作室學習,與莫奈是同學。他們經常一起去楓丹白露的森林和塞納河畔的克魯瓦西島作畫。真正的戶外繪畫讓雷路亞改變了調色盤,也疏松了筆觸,還學會了渲染光線的效果。從那時起,雷路亞進入到印象派繪畫的時期。相比擅畫風景的莫奈,雷路亞更喜歡畫人物。

這幅【午餐後】創作於1879年。畫面左邊是女演員艾琳,她在喝一種餐後酒,眼光迷離;中間是雷路亞的一名模特,坐在後面望著右邊的男子;黑衣男子是雷路亞的弟弟,他正點燃一支香煙,一副心滿意足的樣子。這幅作品像照相機一樣快速捕捉到午餐後交談間隙的一個短暫瞬間,整個氣氛顯得輕松自然。

像所有印象派畫家一樣,雷路亞對日常生活中的主題感興趣。所以他經常能夠繪制他的模特在不工作時的狀態,這種狀態往往更自然。這幅【讀書女孩】創作於1880年,女孩專註地讀書使她無法與觀眾形成眼神交流,這也讓觀眾可以將更多的註意力集中到畫家如火花般松散跳躍的筆觸。靚麗的色彩和斑點狀的花束令整個畫面充滿活力。

最後我們看一幅新印象派的作品。這一畫派是以喬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和保羅·西涅克(Paul Signac,1863-1935)為代表的,也被稱為點彩主義。此類畫的特點是顏料沒有像通常那樣在調色盤上混合,而是單獨套用於繪畫表面以獲得色調並透過排列和分組色點來建立構圖。

這裏有一幅亨利·艾德蒙·克羅斯(Henri Edmond Cross,1856-1910)的【花園裏的午後】,創作於1904年。他是在1883年遇到西涅克後開始轉變繪畫風格的,1891年喬治·修拉的英年早逝促使他徹底投入到點彩主義繪畫之中。畫中有許多色點,基於色彩感知的科學理論進行排列,觀眾在自己的視覺作用下實作自然調和的色彩效果。克羅斯在給朋友的信中說,這種方法有助於創造整體和諧的帶有魔力的顏色漸變,而這種顏色是無法發明的。

點彩主義也可以歸結為後印象派諸多分支中的一種。這些分支體現出法國繪畫的異彩紛呈,它們的一個共同點是:進一步推動了繪畫從模仿自然到影像自主記憶體在的決定性轉變。

歡迎到「書蟲遊世界」的微店購買【 德國歷史與景點旅遊攻略 】電子書。此攻略共253頁,22.6萬字,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德國13個旅遊城鎮的主要景點,包括對德國歷史與歷代君主的梳理,對名勝古跡、博物館、美術館、王宮、教堂內外的詳細解讀。